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夏幫博
前年10月一次登山歸來,王大叔兩條腿上突然冒出許多紅疹,當時他沒有放在心上。沒想到后來紅疹越來越多,腿痛得嚴重時竟邁不動步。王大叔去醫院就診,醫生診斷是結節性血管炎,開了甲潑尼龍片(一種激素)。王大叔吃了藥,紅疹慢慢退了。
之后,王大叔一直沒有中斷激素治療,然而發熱、兩腿脹痛、渾身乏力等癥狀一個都沒減少,到后來開始出現頭暈、胸悶。可是王大叔一直忍著,心想大概還是患血管炎的緣故,繼續吃激素藥應該能好。
然而有一天,王大叔的病情又復發了,體溫飆到39℃,胸悶無力。家人意識到不對勁,趕緊把他送到醫院急診科。
急診科蔡主任接診了王大叔。檢查發現,患者血小板極速下降,電解質紊亂,肝功能受損明顯,出現黃疸,人血白蛋白特別低,炎癥指標升高,CT檢查提示王大叔腹腔有很多腫大的淋巴結,肝門部的淋巴結腫大融合,甚至壓迫到了膽總管。
蔡主任心一沉,王大叔的病情可能比表面看起來更嚴重,隨時可能危及生命。雖然血管炎也會導致發熱,但是反復出現發熱和腹部淋巴結腫大,就不能以單純的血管炎來解釋。考慮到長期服用激素的患者抵抗力比較差,需要盡快明確病情,排除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能。蔡主任決定,當天就進行淋巴結穿刺活檢以明確診斷,且排查合并結核病或淋巴瘤等。
醫生把病情告知王大叔時,他還不相信,認為自己患的是血管炎,只是治療效果比較差而已。經過醫生反復說明,王大叔終于同意做進一步檢查。當天,王大叔的病情發生重大變化,出現了兇險的一幕:高熱41℃,口干,異常煩躁,出現休克癥狀,提示結核桿菌感染的可能性。
最后,檢查結果顯示,王大叔患了結核病。
醫生根據他的病情確定了合適的治療方案。事后,王大叔表示,幸好得到了積極的治療,否則差點就沒命了!
王大叔反復發熱發作時,就已經有結核感染的可能。可是他一直以為自己得的是血管炎,沒有在意,直到結核感染非常嚴重才到醫院就診,這時已經延誤了病情。
蔡主任提醒大家:一些慢性疾病病程長,通常反復發作,患者對病情都有一定的了解,自以為“久病成良醫”,容易忽視自己的病情。事實上,慢性病患者往往免疫力低下,病情變化非常復雜,更應重視病情的變化,定期到醫院復查。如果出現新的癥狀,要立即就診,才能把握治療的最佳時機。
此外,所有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劑的患者也需要特別關注自己的病情變化,因為這些藥物容易使患者的免疫力受到抑制,使患者更容易感染很多不常見的病原體,也可能使既往感染的疾病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