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芳,劉 凡
(1.河南廣電計量檢測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1;2.河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
近幾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關注,迫使人們對食品生產的各個環節更加關注。而飼料產業作為畜禽產品的上游產業,一直都是質量安全監控的重要對象,尤其是添加劑的使用。抗生素因其殘留問題、抗藥性問題,近些年來一直被詬病,同時,尋找抗生素替代品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筆者對目前常用的一些抗生素替代品做一簡單介紹,希望對生產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中草藥中除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外,還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生物堿、苷類、香豆素、木質素、黃酮、強心苷、皂苷及萜類等。中草藥作為飼料添加劑在動物生產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1.1.1 營養作用
如上所述,中草藥中除含有六大營養素植物,還具有多種活性成分,能夠為動物機體提供大量的營養成分,促進動物的生長發育,提供產品質量。
1.1.2 增強免疫作用
刺五加、黃芪、甜瓜蒂、黨參、淫羊藿、當歸、穿心蓮等中草藥中的多糖、有機酸、生物堿、皂苷等有效成分能夠提高動物機體的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提高動物的抗病能力,同時還能避免西藥類免疫預防劑對動物機體的副作用等弊端[1]。
1.1.3 抗應激作用
某些中草藥能夠有效提高機體的防御能力,同時緩解環境惡性刺激(熱、寒、驚嚇和疲勞等)。
1.1.4 抗菌作用
多種中草藥中含有抑菌因子,能夠減少有害微生物在動物體內的生長繁殖,有效調節腸道菌群生長,保護動物的生命健康。其作用機理與抗生素不同,更安全,更可靠。
1.1.5 維生素樣作用
雖然某些中草藥中不含維生素,但仍然能夠發揮某種維生素的功效,這是因為中草藥中的多種有效成分具有類維生素作用,具有VA的作用;當歸、川芎具有VE的作用[2]。
近年來,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在動物生產中應用的報道較多,這里僅舉幾例。孫曉萍等在奶牛日糧中添加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結果發現產奶量提高12.67%~17.26%,乳脂率提高了5.2%~7.0%,并且其口感也有較大改善[3]。張先勤等(2002)通過試驗也證實,中草藥飼料添加劑能明顯改善生長肥育豬的胴體品質及肉質,能夠明顯提高瘦肉率,降低脂肪率,增加眼肌面積,使肉品風味大大改善[4]。
目前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在使用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原因是中草藥藥效成分復雜,藥效易受原料產地和收獲季節等因素的影響。因其添加量較大(5%~20%)。與西藥相比,其使用效果及安全性缺乏科學性。
微生態制劑是指在微生態理論指導下,利用對宿主有益的活的正常微生物或正常微生物促生長物質,經培養、發酵、干燥等特殊工藝制成的用于動物的生物制劑或活菌制劑。我國農業部(1999)公布的微生態添加劑使用菌種有12個:包括干酪乳桿菌、嗜酸性乳桿菌、乳鏈球菌、糞鏈球菌、植物乳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等。
微生態制劑進入動物體內后能夠促進有益菌的生長繁殖,形成優勢菌群,維護腸道內微生態平衡。另外,微生態制劑可通過細菌本身或細胞壁成分刺激宿主免疫細胞,發揮免疫調節作用,能夠提高抗體免疫力和巨噬細胞的活性,從而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病力。有關試驗報道,給無菌仔豬口服嗜酸乳桿菌可引起白細胞和血清總蛋白(主要是球蛋白)濃度的提高,從而提高其免疫力。通過用益生菌制劑對母豬和仔豬進行飼喂試驗來研究其對免疫系統的影響,結果發現益生菌能夠增強腸道上皮細胞的功能及活性,表明益生菌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有些有益菌的代謝產物中具有多種消化酶,可以與動物本身的酶發揮協同作用,有效降解飼料組分,提高動物對飼料的利用率。趙京楊等[5]報道,使用含乳酸桿菌、酵母菌、芽孢桿菌和白地霉菌等活菌的液態益生素飼喂仔豬,添加組日增重比對照組提高11.42%,腹瀉率降低37.52%,同時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與對照組相比增加35%。易力等研究發現,用不同的微生態制劑飼喂仔雞均能促進免疫器官的生長發育,提高免疫器官指數,降低料肉比[6]。
當前微生態制劑的使用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有:生產工藝復雜,發酵生產難度大且易受加工儲藏中的高溫、氧氣等因素的影響;某些抗生素的使用會降低其活力;菌源雜,其產品質量標準難以統一。
將生物體內產生的酶經過特定加工生產的產品就是酶制劑,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是各種酶制劑的主要來源。酶主要分為單一酶制劑和復合酶制劑兩大類,后者較多。其中較為常用的有纖維素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蛋白酶、淀粉酶、果膠酶和植酸酶等。在飼料中添加酶制劑可以補充動物本身酶制劑的不足,能夠加速底物的分解,消除抗營養因子,從而促進畜禽對營養元素吸收利用。另外某些酶還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如:溶菌酶可消滅進入體內的某些病原體,促進胃腸道菌群的穩態,提高抗病能力。如今酶制劑已廣泛應用于畜禽生產。有關試驗報道,β-葡聚糖酶可使肉仔雞的采食量、養分消化率、體增重和飼料轉化率等生產指標相應提高。植酸酶不僅能夠分解植酸,還能消除植酸與蛋白質以及2價金屬離子的螯合作用,提高蛋白質和部分微量元素尤其是磷的利用率。有關研究表明,在小麥為基礎日糧的飼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可使蛋雞平均產蛋率提高6.17%,平均蛋重提高5.24%,料蛋比降低11.3%。在豬飼料中添加復合酶制劑能顯著提高能量、干物質、蛋白質和粗纖維的消化率,從而提高生長豬的日增重和降低料肉比。
試驗證明:添加酶制劑可以提高動物生產性能,但由于其易失活的特點,給生產工藝帶來很大的困難。另外,其應用效果受產品質量、動物因素(品種和健康狀況等)和環境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對其評價效果較難統一。
酸化劑能夠在動物胃腸道等消化系統中發揮抑菌、調節作用從而改善動物的機體性能。目前常用的飼料酸化劑主要分為3類:①有機酸:檸檬酸、乳酸、延胡索酸、甲酸、乙酸、丙酸等及其鹽類。此外還有蘋果酸、琥珀酸、山梨酸等。有機酸風味良好,具有較好的適口性,但成本較高。②無機酸化劑:硫酸、鹽酸和磷酸,其酸性較強,成本低。③復合酸化劑:該酸化劑是指將無機酸和有機酸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的試劑。其緩沖效果良好,能迅速調節pH,可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動物營養性腹瀉。因其成本介于兩者之間,效果較好,目前使用較多。
飼用酸化劑進入動物機體后主要發揮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部分酸化劑具有抑菌、排毒作用。這類酸化劑進入機體后能夠抑制殺滅有害病原菌,促進有益菌的增殖,調節胃腸道,從而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某些酸化劑還可減少腸道微生物有害代謝產物的產生,如:氨氣和多胺類物質釋放,從而改善消化道的內環境。另一方面,有些酸化劑還能直接參與機體代謝,如:延胡索酸和檸檬酸能夠參與體內的三羧酸循環反應,生成乳酸,并通過糖異生作用釋放能量。還可以與Ca、Fe、Zn和Mg礦物元素發生絡合反應等,促進其在體內的吸收和利用。同時,酸性環境也有利于VA和VD的吸收,增強免疫機能,緩解應激。
有關專家在研究酸化劑對感染雞沙門(氏)菌雛雞作用時發現,酸化劑可以有效防止沙門氏菌對雞的心、肝、肺、脾、腎等的損傷,并可有效防止腸內出現退行性炎癥變化。早期斷奶會對仔豬造成很大的傷害,極易造成胃腸道微生態失衡,引起胃腸道生理功能紊亂。有關試驗報道,仔豬斷奶后2d,回腸中乳酸桿菌數量急劇減少,幾乎為零,而大腸桿菌數量顯著增加,并與回腸內容物的pH增加呈正相關。添加酸化劑不僅可以提高仔豬免疫力、降低腹瀉率,還能增加仔豬日增重、提高飼料利用率。目前關于無機酸化劑的應用報道比較少,研究表明磷酸相對于硫酸和鹽酸具有較好的效果[7]。
酸化劑使用存在的問題:酸化劑添加劑已被其他堿性物質中和,失去酸化效果;酸化劑在胃中釋放,會降低pH,影響消化酶的活性。
1.5.1 抗菌肽
抗菌肽是生物體內誘導產生的一種具有強抗菌作用的多肽類物質,是生物體為保護自我,抵抗外界病原菌侵染而發生的一系列免疫反應的產物。其相對分子質量小,性能穩定。大量研究表明抗菌肽具有較強的廣譜抗菌能力,對革蘭氏陽性菌及陰性菌均有殺傷作用。研究發現抗菌肽分子構型中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兩親性,作用機理不同于抗生素,主要通過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破壞其屏障,從而達到抗菌作用。抗菌肽具有傳統抗生素無法比擬的優越性,研究表明抗菌肽可促進動物生長,提高動物抗病能力,不容易產生耐藥性。用抗菌肽制劑替代抗生素應用在斷奶仔豬日糧中發現,對仔豬腹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且對仔豬增重無不良影響。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使得抗菌肽成為新一代肽類抗菌藥的來源,顯示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1.5.2 卵黃抗體
卵黃抗體是通過高免母禽得到的不同質量濃度、活性和功能的禽蛋中免疫球蛋白的總稱,主要是IgY,而IgA、IgD和IgM含量極少。研究表明卵黃抗體具有產量高、性能穩定、安全性高等優點。其使用功效已在畜牧業中得到了證實:在動物日糧中添加卵黃抗體,有利于提高動物的免疫機能,維護動物的生命健康,改善動物的生產性能。
1.5.3 寡糖及多糖
寡糖由于其本身結構的特殊性,能夠進入消化道后段而不被單胃動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所分解,從而作為營養物質被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和鏈球菌等有益菌吸收利用,而不被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等致病菌利用,選擇性促進有益菌的優先繁殖,形成優勢菌群,維護腸道微生態平衡。同時寡糖發酵產生的酸性物質會降低整個腸道的pH,能夠抑制外源致病菌和腸內固有腐敗菌的生長,從而發揮正常腸道菌群在屏障、營養和免疫上的功能。
多糖是生物體內普遍存在的一類生物大分子,目前多項研究表明具有廣泛的生理功能。多糖進入機體后可促進、干擾素、多種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等的生成,另外還能激活巨噬細胞、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自然殺傷(NK)細胞和補體系統;通過與淋巴細胞表面cR3結合而發揮作用,影響細胞內Ca2+、cAMP、cGMP、NO和PGE2等第二信使的表達,并可促進細胞因子基因的表達。迄今為止,已開發出黃芪多糖、酵母多糖等多種飼料添加劑,在增強畜禽機體免疫、抵抗疾病、提高生產性能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除了上述提到的幾種常用的替代品外,目前正在研究的還有糖萜素、噬菌體、植物黃酮、溶菌酶和病毒源裂解素等。這些物質也被認為具有很大的潛力,尤其是病毒源裂解素被認為是未來最有前途的抗生素替代品。
抗生素替代品的發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但其發展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目前現有的飼用抗生素替代品仍然存在許多不足,尤其是單純使用一種替代品的效果與使用抗生素的效果還有相當差距。今后除了要開發新的抗生素替代品以外,還要不斷完善生產工藝,研究幾種替代品的聯合使用,以求獲得理想的效果。
[1]魏建英,張然,丁勝,等.抗生素類飼料添加劑在畜牧業中的使用[J].內蒙古農業科技 ,2004,(4):52-53.
[2]謝榮國,李敏,武曉宏,等.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的應用前景[J].寧夏農林科技,2008,(2),40.
[3]孫曉萍,楊博輝,程勝利,等.中草藥飼料添加劑提高牛奶產量及質量試驗[J].畜牧與獸醫,2007,39(3):22.
[4]張先勤,葛長榮,田允波,等.中草藥添加劑對生長育肥豬胴體特征和肉質的影響.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2,17(1):86-90.
[5]趙京楊,張金洲.加酶益生素對哺乳及斷奶仔豬生產性能和腹瀉頻率的影響[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1,20(2):148-150.
[6]易力,汪洋,祖恩普.CM復合微生態制劑對雛雞白痢的治療試驗[J].黑龍江畜牧獸醫,2007,(1):89-91.
[7]溫劉發,張常明,付林,等.抗菌肽制劑代替抗生素在斷奶仔豬飼糧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飼料,2001,(1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