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衛
(孟津縣畜牧獸醫工作中,河南 孟津 471100)
棚型采用單列式,前面是塑料拱棚,后部分為磚混結構,這樣既可抵擋北風,又可接受陽光照射,有利于提高舍內溫度,促進肉牛快速增長。牛舍采用半拱圓形塑料暖棚,墻體高度為北墻高2m,前墻高1.5m,寬度為0.24m;山墻脊高度為3.5m,墻體全部采用磚結構,水泥抹面。棚面坡度一般以60°左右為好,既能保證光線最大限度進入棚內,又能使積雪和雨水順利下流。牛舍北側是喂料通道,南側是養殖區,棚圈南北跨度為6m,長度可根據飼養規模而定。
排除有害氣體,解決的措施主要是通風和消毒。一是從棚舍建筑設計著手,在畜舍內設計排糞裝置、排水系統和通風換氣系統。通風換氣系統是重要的排風措施。每天定時開啟天窗、通氣孔。保證棚舍內外空氣交換,保持大棚內空氣不污染為原則,通風換氣和保溫要有機結合。二是畜禽糞尿是有害氣體產生的最主要來源,因此應及時清除糞尿,保持地面衛生、干燥。三是加強消毒工作。做好食具、工具和環境的消毒工作,以消除代謝物的腐臭氣味,保持通風和空氣新鮮,提高牛的抗病力。
塑料薄膜要選擇保暖性能好、透光性能良好、耐用的無滴塑料薄膜,一般選用0.2~0.8mm厚的聚氯乙烯無滴薄膜。夜間門窗加掛棉被或草簾,頂棚塑料布上加蓋1層草簾子,可阻止冷風侵入,增強保溫性能,白天卷起固定在棚頂。建棚所用的塑料薄膜,要經常檢查有無漏洞和破損,對缺損部分要及時粘補。在每年大寒節氣開始到翌年農歷正月底前加鋪雙層塑料薄膜,保溫性能可比單層提高2~3℃。加鋪草簾,在棚頂的塑料薄膜之上用彩條布將草簾縫成薄被形狀的卷簾,可起到非常理想的保溫作用。通過棚內壁懸掛的溫度計進行監測,如果棚內溫度過低,可通過人工增溫的方法提高溫度,常用的有大功率燈光加溫法等使舍內溫度保持在10℃以上。
牛育肥前的狀況與育肥速度和牛肉品質關系很大,是確保育肥效率的首要環節,因此,在選擇架子牛時要考慮品種、年齡、體質量、性別、體型外貌、健康狀況及市場價格等因素。
首先選擇肉用品種,其次選擇乳肉兼用品種,再次選擇肉用品種公牛和本地母牛雜交代數多的雜交品種,最后選擇本地優良品種。
在充分飼養條件下,牛從出生到斷奶生長速度較快,斷奶至性成熟生長最快,性成熟后逐漸變慢,到成年基本停止。12月齡之前主要是長內臟、長肉、長骨,12月齡之后脂肪沉積加快,脂肪沉積規律先內臟周圍,然后皮下,最后沉積到肌纖維之間。因此,牛的增重速度、胴體質量、飼料報酬與牛的年齡密切相關,一般選擇1~2歲,體質量200~350kg來育肥。如果想利用大量粗飼料育肥應選擇2歲左右300kg的牛,同年齡體質量越大越好。一般雜種牛年齡與體質量范圍大致為:6月齡體質量為120~180kg,12月齡體質量為200~250kg,18月齡體質量為250~310kg,24月齡體質量為280~380kg。
選擇性別順序為公牛、閹牛、母牛。公牛的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要高于閹牛5%~10%,閹牛高于母牛10%左右,但是不要選擇年齡過大(超過2~2.5歲,牛肉有氣味)的公牛。
育肥牛選擇要以骨架選擇為重點,不要過于強調膘情的好壞。具體要求:嘴闊、唇厚,上下唇對齊,堅強有力,采食能力強;體高身長,胸寬而深,尻部方正,背腰寬廣,后襠寬,十字部略高于體高,載肉面積大;皮膚松弛柔軟,皮毛柔軟密實,牛生長潛力大;四肢粗壯,蹄大有力,性情溫順;身體健康或有缺陷但采食消化正常。性情暴躁、有神經質的牛飼料利用率低,不宜入選。
兩眼明亮有神,鼻鏡濕潤,行動敏捷;發育良好,不選體軀短小、胸淺背窄、尾尖過度消瘦的牛;肢蹄發育良好,不能有蹄病,前后肢不能有明顯X形或O形;觀察牛的采食、糞、尿、反芻、呼吸等。
調查牛源地的疾病流行情況、品種及其改良情況、架子牛價格情況。
牛的異地運輸過程中要證件齊全(非疫區證明、動物檢疫合格證、車輛消毒合格證),預防應激。
運輸前2~3d開始,每天每頭肌肉注射維生素A100萬~200萬IU。
裝車前合理飼喂,不能過飽,不能過飲。
合理密度。體質量300kg以下牛占0.7~0.8m2;體質量300~400kg占1~1.2m2;體質量400~500kg占1.3~1.5m2。
裝卸動作柔和,切忌任何粗暴行為。
有自由采食和定時定量兩種方式,自由采食要求草、精料攪拌均勻即全混合日糧(TMR),利于機械化、電子化管理,能使牛根據自身的營養需求采食到足夠的飼料,達到最高增重,并能節約勞動力,適合大型牧場。定時定量方式飼料浪費少,粗飼料利用率高,便于觀察牛采食和健康情況,適合中小場采用。
每日3次即黎明1次,中午1次,傍晚1次。早晚的兩次最為重要。
全混合日糧(TMR)喂牛最好,能提高牛的采食量和飼料利用率。不具備條件的場,為了保持牛的旺盛食欲,促進采食,應遵循“先干后濕,先粗后精,先喂后飲”的順序,堅持少喂勤添、循環上料,同時要認真觀察牛的食欲、消化等方面的變化,及時調整。
育肥牛采用自由飲水法,注意冬春季節不能飲用冰水、雪水。
在育肥牛的飼養過程中,隨著牛體質量的增加,各種飼料的比例也會調整,在飼料更換時要有5~7d的過渡期。
對新引進牛的飼養重點是解除運輸應激,使其盡快適應新的環境。
4.6.1 及時飲水
牛經過長時間、長距離的運輸,胃腸食物少,體內缺水嚴重,所以補水是首要工作。補水方法:第1次補水,每頭牛限制在15~20kg水,切忌暴飲,加食鹽100g;間隔3~4h,第2次飲水,自由飲水。水中可加入適量麩皮。
4.6.2 日糧逐漸過渡到育肥日糧
開始只飼喂一些干草,每頭牛4~5kg,加強觀察,檢查是否有厭食、下痢等癥狀。第2天起,逐漸增加干草量。添加青貯料、精料,經過7d過渡到育肥日糧。
4.6.3 給牛創造舒適的環境
牛舍要干凈、干燥、通風、安靜、自由采食,讓牛盡快適應新環境。
架子牛在應激時期結束后,應進入快速育肥階段,采用分段飼養。一般可分為3階段:過渡期(約15~20d)、中期(約45~60d)和后期(約60~80d)。
4.7.1 過渡期
此期主要是新進牛適應新環境,適應草、料、水,通過1~2w適應,飲水、采食都正常,對新環境也適應,開始打疫苗,驅除體內外寄生蟲。剛進場的牛自由采食粗飼料(干草、青貯料),逐漸增加精飼料,精飼料從每頭每日500g開始,每日以增加100g的速度,逐漸增加到2kg完成過渡期。4.7.2 育肥中期
此期大約60d,牛生長迅速,蛋白質代謝強度大,體內沉積蛋白質、水分、礦物質多,而脂肪沉積少。各器官發育較快,應保證營養物質的充足供給,特別是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一般該期日糧粗蛋白質含量為14%~15%,日糧能量30~35MJ/kg,總可消化養分為68%~70%,精飼料采食量控制在體質量的1.2%~1.7%,粗飼料自由采食,精粗比例從2∶8逐漸增加到4∶6,日增重1.0~1.3kg。4.7.3 肥育后期
此期營養特點是低蛋白質高能量,以滿足肌間脂肪的沉積、形成大理石花紋肉的需要。一般該期日糧粗蛋白質含量為12%~14%,日糧能量30~35MJ/kg,精料控制在體質量的1.8%左右,粗飼料自由采食,精粗比例從4∶6逐漸增加到8∶2,日增重達1.3~1.5kg。
根據牛的品種、體質量大小、性別、年齡、體質強弱和膘情情況合理分群。一般15~20頭為一群。分群前可用有氣味的消毒藥(如甲醛)對牛進行消毒。
多采用耳標法進行編號利于管理。
1月稱重1次,根據增重情況調整飼料配方。
80cm左右長韁繩拴系飼養,限制運動利于長肉。
每天刷拭兩次,利于皮膚健康,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肉質。
牛購回后對環境適應了,就要驅蟲。可用丙硫咪唑加伊維菌素驅蟲,以后2個月1次。驅蟲應空腹進行,驅蟲后牛隔離15d,其糞便消毒后無害化處理。
牛購回后肌注口蹄疫疫苗,4w后加強1次。以后4個月免疫1次。
牛巴氏桿菌滅活苗看情況而定,肌注4ml。生產區、牛舍1w1次消毒。
2歲內公牛不去勢,超過2歲采用陰囊內注射去勢液去勢,或用去勢鉗夾斷精索血管去勢。
經常觀察牛反芻情況(反芻次數、咀嚼次數)、糞便、精神狀態,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牛體凈、牛舍凈、環境凈、通風好、無臭味、溫度適宜。
5.11.1 從采食量判斷
絕對日采食量隨著育肥期的增加而下降,如下降量達正常量的1/3或更少即可出欄;按活重計算,日采食量為活重的1.5%或更少即可出欄。
5.11.2 從肉牛體型外貌來判斷
利用牛各個部位脂肪沉積程度進行判斷,腹肋部、腰部、坐骨部等部位的脂肪厚度判斷。胴體皮下脂肪厚度達到3.5cm時,肉的大理石花紋最好,即可出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