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友,席 斌
(1.信陽市平橋區畜牧工作站,河南 信陽 464000;2.平橋區動物衛生監督所五里店分所)
畜禽養殖是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畜牧業是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但隨著規模化畜禽養殖業快速發展,養殖污染問題逐漸凸顯。第一次全國污染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畜禽養殖業的化學需氧量、總氮、總磷排放量分別達到1268.3萬噸、102.5萬噸和16.0萬噸,占排放總量的比例分別為42%、22%和38%,占農業源的96%、38%和56%,畜禽養殖污染已成為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來源,畜禽養殖業作為全國污染防治重點行業越來越受到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和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均提出了明確的任務和時間要求,國家把畜禽養殖污染納入主要污染總量減排范疇,并將規模化養殖場(小區)作為減排重點。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促進畜禽糞便綜合利用,是現代畜牧業建設的客觀需要,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內容。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在傳統農業生產中,畜禽糞便作為寶貴的肥料資源還田利用。種植業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產出養殖業所需的飼料,養殖業以種植業的農副產品為飼料生產出人們所需要的肉、蛋、奶等高級食品,同時排泄出的糞便通過還田被植物吸收利用,種養深度結合,形成物質能量互補的生態循環系統,不會造成污染。但隨著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畜禽糞便因使用不便和養分含量相對較低而逐漸被工業化肥所替代,造成種養脫節,糞便失去了原有的用途而成為污染物。
隨著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畜禽糞便在較小的范圍內大量、集中產生,糞便產出量超出了局部土地的消納能力,過量施用或任意排放,造成土壤和水體污染。
部分養殖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環保意識淡薄,對養殖污染危害的嚴重性認識不足,只重效益,不重治理,對畜禽糞便的收集、貯存、處理和綜合利用的技術及相關設備都沒有很好地配套,因糞便的隨意堆放和任意排放而造成環境污染。
畜禽養殖產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干糞、糞水、墊料、動物尸體、飼料殘渣和臭氣等。由于動物尸體通常是單獨收集和處理,臭氣產生后即揮發,因此,本文所說的養殖污染主要是糞水。糞水是畜禽糞、尿、墊料、飼料殘渣及其與沖洗水形成的混合物。糞水的水質特點為水量排放不均勻、沖擊負荷大、有機物濃度高、含有大量的固體懸浮物且含有一定量的對人體有害的病原菌,屬于高有機物濃度、高氮磷含量和高有害微生物含量的廢水。
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每天排放的糞水量大、集中,含有大量污染物,如生化需氧量、氨氮、重金屬、殘留的獸藥以及大量的病原體等,如里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將會造成嚴重的污染和危害。一是對大氣的危害,畜禽養殖糞水不進行有效處理會產生大量的甲烷、氨氣、硫化氫、甲基硫醇和三甲基胺等有毒有害氣體,影響人畜健康。揮發到大氣中的硫化氫還會引起酸雨,影響植物生長。二是對水體的危害,養殖糞水含有大量病原體和高濃度有機物及殘留的藥物、重金屬等,這些物質滲入地下水或流入江河,造成水體污染。有機物分解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的同時釋放氮、磷營養元素,加劇水體富營養化,大量懸浮物使水體渾濁,影響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水體中溶解氧,進一步降低,水體變黑、發臭,并導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三是對土壤的危害,畜禽養殖糞水中含有較多的氮、磷、鉀等養分,如果未經處理就直接、連續、過量施用,引起農作物貪青,倒伏,造成農作物減產甚至死亡,大量礦物質元素可以引起土壤板結。有毒有害金屬、抗生素等會導致農產品安全質量達不到要求,進而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四是可造成生物性污染,因為畜禽養殖糞水中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卵,如果不經過適當處理,不僅會造成蚊蟲滋生,而且可能成為傳染源,造成疫病傳播,影響人類和畜禽健康。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應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經濟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管理措施和技術措施相結合,有效利用全面處理相結合”的技術方針。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應采取全過程綜合治理技術,即:“堅持源頭控制減少產生,中間科學貯存綜合利用,后續加強治理減少排放”。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實行綜合利用優先,遵循“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畜禽養殖糞便處理方向。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應采取固體干糞和液體廢水分開收集和貯存,分別處理和利用的治理措施。
4.1.1 采用環保飼料
科學配制飼料,減少營養浪費。采用膨化飼料、發酵飼料,或者向飼料中添加微生態制劑、酶制劑、中草藥添加劑,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廢物排放量。
4.1.2 采取節水措施
改進畜禽養殖飲水系統,推廣碗式、碟式自動飲水養殖技術;改水沖糞、水泡糞為干清糞;改常壓沖欄為高壓水泵沖洗欄舍;改直接對畜體噴淋降溫為風機-水簾降溫,最大限度地減少在畜禽養殖過程中的用水量。
4.1.3 采用干清糞工藝
及時將畜禽排泄的干糞由機械或人工收集、清掃,運至糞便堆放場或儲糞池中,尿液、殘存糞便及沖洗水則經污水收集系統進入污水、尿液儲存池中,再進行后續處理。干清糞工藝不僅能起到節水作用,而且可以降低糞水中污染物濃度,最大限度保存固體干糞肥效,減輕糞便后端處理和利用的壓力。
4.1.4 采用清、污分流技術
養殖場要設置兩條排污溝,即清水溝和污水溝。雨水和滴漏的飲水通過收集導流裝置經清水溝外排,糞水則經污水溝排入污水貯存池。采用清、污分流技術,可以從源頭上減少糞水產生量。
4.1.5 采用固、液分離技術
通過采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和設備,將糞水中的固形物與液體分開。糞水經固液分離后,固體部分便于運輸、干燥、制成有機肥或用作牛床墊料等;液體部分不僅易于輸送、存貯,而且由于液體部分的有機物含量低,也便于后續處理。4.1.6 干糞加工利用技術
堆肥是應用最廣泛的畜禽糞便利用方法,是在人工控制水分、碳氮比和通風條件下,通過微生物的發酵作用,將廢棄物變為肥料的過程。通過堆肥過程,有機物由不穩定狀態轉變為穩定的腐殖質物質,同時微生物作用過程會產生一定的熱量使堆體保持長時間高溫狀態,殺死堆肥物料中的病原菌、雜草種子,實現無害化。經堆肥處理的糞便可以作為農用有機肥,也可以作為養殖墊料和食用菌培養基,還可以作為養殖蚯蚓、蠅蛆的餌料。
4.1.7 糞水加工利用技術
糞水通過沼氣工程處理后,主要產生沼氣、沼渣和沼液,沼氣可用于發電、生產天然氣、照明、火焰消毒和日常生活用氣,沼渣用來生產有機肥,沼液可就近返田或用于水產養殖,還可經過好氧、人工濕地等技術深度處理后達標排放。
4.2.1 選址
嚴格執行禁養區劃分規定,畜禽養殖場的選址要符合土地利用規劃、畜牧業發展規劃,養殖污染防治規劃和動物衛生防疫條件。
4.2.2 布局
優化畜牧業生產布局,引導養殖企業向環境容量大的區域轉移。
4.2.3“三同時”
新建畜禽養殖場要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嚴格執行生產設施和環保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三同時”環保制度。
4.2.4 防二次污染
養殖廢棄物在收集、貯存、運輸過程中,要采取防滲漏、防溢流、防雨雪進入措施,防止二次污染事件發生。4.2.5 加強監督和監測
加強日常執法監督和例行監測 確保污染防治技術措施的落實和污染防治設備的正常運行,嚴格禁止糞污直排和病死畜禽尸體隨意丟棄。
4.3.1 制定規章制度
制定畜禽養殖場選址方面的強制性規定,利用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優化畜牧業生產布局,避免因布局不合理而造成對環境的污染。
4.3.2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對建設污染防治設施的養殖企業和糞便無害化處理企業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4.3.3 出臺激勵政策
支持和鼓勵興建畜禽糞便處理廠和復合有機肥加工廠,引導農民多施用有機肥,減少化肥使用量。4.3.4 加強科研
加大養殖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科研力度,進一步降低防污治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