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宗軍,曹 婷,黃 輝,吳世鵬
(新縣畜牧局,河南 新縣 465550)
新縣17個鄉(鎮、區)都有人養殖蜜蜂。蜜蜂以家庭為單位進行養殖,養殖規模雖不大,但養殖的戶數也不少。通過此次調研了解到,全縣有養蜂大戶(40箱以上)10戶,養殖幾箱到十幾箱蜜蜂的有30余戶,大戶養殖蜜蜂共計1 200余箱,估算年產蜂蜜12000kg,大戶中采用固定養殖方式的有7戶,流動養殖方式有3戶,由于新縣良好的生態環境,所有養殖戶在蜜蜂養殖過程中不使用任何藥品。
新縣地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屬于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平均年降水量1400mm、水資源總量12億立方米、日照時數1742.3h,相對濕度77%,無霜期243.7d。是一個以林業為主的山區縣,春來山花爛漫,秋到層林盡染,這里有水皆清,有山皆綠,森林覆蓋率達80%,植被覆蓋率95以上,是國家級生態縣,是豫南綠色明珠,天然氧吧。
新縣植被繁茂,農田、果園、山林上都蘊藏著大量的蜜粉源植物,不僅種類繁多,而且數量居大,適合蜜蜂生產。山區能夠提供商品蜜的蜜粉源植物達數十種以上,其中板栗、油菜、槐花、銀杏、獼猴桃、菊花、紫云英等花蜜的色、香、味俱佳,為蜜中上品,特別是野生槐花蜜,紫云英花蜜都是有名的上好花蜜。
新縣獨有的地理優勢及典型的季風氣候,形成了豐富的蜜粉源資源,特別是近年來的林業生態縣建設,退耕還林還草以及創建國家級文明城市等政策的實施,為新縣發展養蜂業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蜜粉源植物開花年復一年,再生力很強,是取之不盡的自然蜜源寶地。
在蜂種資源上,土生土長的、適應性頑強的中蜂,具有穩產和適于山區定地飼養的特點。在新縣廣大山林地區,蘊藏的野生中蜂尤其繁盛,誘引獵捕后就可直接利用或改良飼養。意蜂也是大別山區主要的蜜蜂品種,盡管是引進品種,但在新縣飼養其生物學特性及經濟性狀的表現,與原產地相似。另外意蜂在新縣還是不可缺少的育種材料。
養蜂業在新縣的歷史悠久,是傳統的養殖項目之一,因為是山地林區,有相當一部分農戶曾有過養蜂史,農民發展養蜂的信心十足,養蜂熱情逐年高漲,在蜜蜂的飼養管理中,逐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在新縣山區,污染少,在荒山荒坡退耕還林之后,過去的農藥污染現象大為改觀。森林覆蓋率高,植物物種豐富,桃花、梨花、杏花、李花、板栗花等果樹的花和油菜花、槐花、菊花、桂花等各個季節的各種花,還有各種山野花,百花齊放,姹紫嫣紅,一直延續到炎炎夏天、秋天。即使到了冬天,背風向陽的山坡上還有星星點點盛開的花朵。這些果花、菜花、山花為養殖蜜蜂提供了先決條件。而且養蜂使農作物、果樹、蔬菜的產量及質量大有提高。在新縣山區有近50種作物通過蜜蜂授粉,其授粉增產的價值比其本身產品的收入高出許多倍。因此,蜜蜂也被稱為農作物的“紅娘”,發展山區養蜂,其實是替農作物招聘“紅娘”。在實現綠色農業和現代生態農業的今天,通過蜜蜂授粉的作用將更彰其優勢。
新縣不僅有養蜂的傳統習慣,而通過近幾年“林業生態縣”建設,也給新縣養蜂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發展養蜂,可以讓閑置的勞動力就業,增加收入,盡快實現山區脫貧。此外,蜂蜜產品,是滋補佳品,有清火、解熱、清肺和化痰止咳、利尿的功效,深受消費者,尤其是現代都市生活的人們的喜愛。
新縣有良好的生態和優質的蜜粉源植物,蜂蜜產品質量好,但蜂產業組織化程度低,蜂群數量少,規模小,養殖分散,蜜源利用率不高,蜂業生產效率低,蜂產品品種單一,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養殖蜜蜂沒有引起相關行業部門及政府的足夠重視,因而扶持的力度也不大,政策導向不明確,資金嚴重匱乏。
養蜂科技和養蜂知識的推廣普及、宣傳和培訓有待進一步加強。
建議政府“搭臺”,蜂農“唱戲”,把養蜂產業作為打造“山水紅城,健康新縣”,發展旅游業和生態農業的重頭戲擺上政府的議事日程。
化資源優勢為產品規模優勢,出臺具體的惠農政策。像扶持淮南黑豬規模化養殖、油茶規模化種植一樣,給予養蜂業主資金上一定補貼,大力發展養蜂,鼓勵獎勵大戶養蜂,以便未來能形成龍頭企業,打造新縣山區無污染的蜂蜜品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