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軍 何健
(延安市橋山林業局店頭林場 陜西省黃陵縣 727304)
森林經營分類與森林培育的幾點思考
劉小軍 何健
(延安市橋山林業局店頭林場 陜西省黃陵縣 727304)
森林資源是可再生能源之一,提高森林資源的質量是我國也是全世界目前需要做的。為了滿足經濟需求和社會生活的生態環境需求需要從森林立地、經濟社會、生態環境3個維度劃分森林經營的類別,提升森林空間運用效率,提升森林經營品質。而森林培育是森林經營的基礎,森林培育的持續發展是森林經營的保障。本文在森林經營分類與森林培育理論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森林經營和培育存在問題,并針對性提出了提高森林分類經營和森林培育質量的舉措。
森林;經營分類;森林培育
森林經營不僅可以平衡經濟,而且可以優化生態格局。而要提高森林經營的質量,促進森林的經濟效益和生態的優化,就需要提高林區的空間利用率,促使物種均衡發展,所以對森林經營加以類別的劃分特別關鍵。而森林經營的前提是森林培育,搞好森林培育工作可以提高森林經營的質量,而要提升森林育種的效率和質量則需要優質育種和科學培植。
森林經營是在生態經濟理論、林業長期發展理論、系統論理念的指導下進行,通過加強森林經營分類和森林培育工作實現社會經濟效益,同時維持生態穩定,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
森林這個巨大的生態系統,他的架構對于系統的效能有很大程度的影響。對森林經營加以類別的劃分,讓森林物種與區域劃分架構科學,可實現社會經濟效益同時可維持生態穩定,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在原有的區域內進行森林經營分類時,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及上下結合的方法,從森林立地、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三方面進行系統劃分,同時根據各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有關產業發展方略對森林經營類別劃分與評定指標進行有效調整,來確保區域林業發展的正確方向。
森林經營分別從自然環境、社會經濟、森林立地3個維度進行類別的劃分。①以森林立地為依據劃分類型,即是從氣候因素、地貌特征、及植被類型進行的分類;②根據森林所處的生態位置來分類,即所處的位置是位于江河源頭還是荒漠化地區還是易水土流失地區;③社會經濟方面的分類,即從勞動力就業變化情況、生產和生活能源供應情況、社會經濟架構等方面進行類別的劃分。
商品林效益并不高,然而森林的各種附加效益投資卻很高,因此商品林培育發展緩慢,為了促進商品林的發展,需要政府林業部門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資源補貼。
樹種所依附的立地條件是非常重要的,如肥沃的土壤和水溫條件等并應根據樹種的喜好選擇適宜生活的生態條件。林業布局要綜合考慮商品林運送的交通渠道和經濟生活的需求。靠近林業加工企業的可以種植工業原料用材林;對于邊遠且交通不便的無煤地區可種植薪炭林。
商品林培育與經濟效益相關聯,所以林業生產產品及類型的確定要根據市場營銷理論進行市場調查,避免林業產品未產出就沒有市場的尷尬現象。根據市場需求選擇好了品種外,不僅要初步估算基地規模,而且要進行林產品方案分析和項目財務分析,使林業產品出產后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整地栽植等造林技術應精耕細作,植苗時不僅苗的深度、覆土、壓實有嚴格要求,而且定根水也要澆足,確保苗能夠成活下來并且長大成林,最終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樹種確定了并栽植下去,能不能成活成林主要取決于撫育工作。森林撫育除了苗木的除草松土還有中幼林撫育間伐。除了科學造林還要有造林后的經營管理,成林和成材率才高,所以森林撫育工作是提高目前森林質量和森林經營水平的關鍵。
除國家規定的必須劃定的公益林,可根據人們對生態效益的需求及本地經濟發展的情況,增加公益林面積。
公益林樹種的選擇可以根據觀賞價值,環境養護價值確定,并且要注重樹種的交替搭配,發揮森林的多種功能。
公益林整地的原則是盡量少破壞原有植被,所以整地時以小塊狀整地為主。栽植方式可以采取人工和自然相結合,而荒山、灌木叢或低效林可以采取人工栽種,且呈現為“品”字狀。公益林營造應當運用人力與自然有效融合的形式培育。整地區域應當以小面積的整地為中心,整地區域盡可能少毀壞現有植被。人工造林重點是在低效林、灌木叢亦或荒山區域實施,人工造林應當呈現為“品”字狀;對生態薄弱區域已有幼苗亦或繁殖樹種達到規定數目的,可采用封山育林或者人工促林的方式可以盡快發育。
提高目前森林質量的主要措施是加強未成林造林地的撫育和中幼林撫育間伐。然而公益林造林后不宜像商品林撫育那樣進行全面除草松土、定株,幼齡階段不僅要砍伐除去非目的樹種和過密幼樹并且還要在稀疏地段補植目的樹種,以提高森林的成活、成林質量。
森林培育是一個艱巨的、重大的系統工程,是需要通過采取連續的培育措施,才能獲得既定的森林培育質量。受經濟發展的影響,部分具體地塊森林培育方向不穩定,某林業用地地塊一會兒是公益林區一會兒又是商品林區,培育目的不穩定,森林培育的質量難以保證。因此,需要對森林進行經營分類,促使地塊森林培育方向穩定。
進行森林培育必須要明確森林培育方向和主體功能。而森林培育方向和主體功能的確定需要落實全覆蓋的森林立地分類與評價。由于沒有構建完善的林業用地森林立地類別劃分,沒有把制定的森林立地分類貫徹到實際的山頭,也就是未把森林立地類別劃分和本區域生態位置、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等融合在一起加以整體的評定,所以造成森林培育方向和主體功能不明確。
森林質量的好壞取決于有沒有精心的撫育。森林撫育不僅包括幼林時的除草松土也包括了中齡林的間伐。然而我國人工林雖廣茂且密度大,但是由于森林撫育不及時質量并不高,自然恢復的森林,特別是公益林撫育不僅幼林除草松土質量不高或不及時,而且中齡林撫育間伐不及時,森林質量不高,因此,為了栽植后能成活、成林以及產生生態效益需要對森林后備資源的培育和管理:①按照森林近自然經營理念,為了使目標樹有足夠的營養空間,促進其提早成林,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態效益,需要伐除林內的干擾木、病腐木、枯立木等;②需要對林木進行疏伐、衛生伐、清理伐、修枝等。
森林的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需要集約化經營。集約經營是一個經營技術體系,不僅需要科學、合理決策思想的引導,而且還需要人才的培養,科學技術系統的支撐,當然還需要資金的投入,是一個系統工程。
現有的森林經營方案多數是十幾年編制一次,所以制定的森林培育的規劃都是長期規劃。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在規劃實施期間,各種森林資源在不斷的變化,特別是水熱條件優越的南方,規劃時還是荒山一片,自然恢復的幾年后就變成了幼林地。森林經營十年編制一次經營方案,森林資源信息要么及時更新的較少,要么更新滯后,所以需要加強森林資源信息的更新。
森林分類經營的方式不僅可以增加森林的面積,提高經營單位的經濟效益,而且可以提高森林培育的水平,保證森林資源的多樣性,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而對森林進行培育時要遵循樹種的生長的規律,除了苗的除草松土,還要控制采伐的強度,并且還要制定相關制度保護森林資源,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1]趙華,劉勇,呂瑞恒.森林經營分類與森林培育的思考[J].林業資源管理,2010(6).
[2]中國林學會.森林合理經營永續利用[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2:285.
S757.4
A
1005-7897(2017)18-0136-02
201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