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田
(韶關市曲江禾渙林業(yè)有限公司 廣東省韶關市 512100)
淺談森林碳匯管理
肖志田
(韶關市曲江禾渙林業(yè)有限公司 廣東省韶關市 512100)
森林碳匯指的是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吸收大氣中的CO2、放出氧氣,并將CO2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大氣中CO2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森林碳匯是最經濟、最環(huán)保的固碳手段,所以大力建設碳匯生態(tài)林具有重要的意義。
森林;碳匯;管理;作用
作為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常用方法,采伐不僅是利用資源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有助于改善森林系統(tǒng)結構。傳統(tǒng)的采伐形式就是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撫育和林分改造來完成采伐限額,這樣的采伐管理措施并不完善,而是需要以森林的培育、經營情況及資源的合理利用這三個方面為基礎來進行整體完善。一直以來,為了提高木材的資源數量,采用采伐的方式來增加可利用的木材數量,導致森林的資源及環(huán)境保護都遭到了破壞。影響最大的是在采伐后以燃燒木材的形式來制作紙張的原材料或作他用,木材燃燒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除了二氧化碳排放量過多外,在采伐過程中的廢棄物也會通過分解最終融入大氣中。
正是因為亂砍亂伐導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標。通過數據分析得出,如果森林所在地被轉用為其他類型用地后,碳的儲存含量就會降低,且具體的碳含量多少不僅會受到該地具體用途、土地面積以及當地氣候的影響。所以對森林進行有效的保護可以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要想達到降低二氧化碳含量的目標,處理預防森林過度砍伐外,還可砍伐過控制程中產生的其他污染物。
對森林的保護不僅可以減少未來森林遭到破壞或是被自然災害破壞的風險概率,并且能夠保證森林中的樹木茁壯成長,避免遭到各方面的破壞。森林經常遭受人為故意毀壞或是自然災害的影響,如過度砍伐、雪災及蟲疫等。而其中最容易引起且對森林傷害最直接、最嚴重的就是火災,因為火災的源頭雖小,但卻可以引起很大程度的破壞。病蟲也很容易對森林造成危害,病蟲通過阻止樹木或是其他植物的正常生長,從而使植物無法正常生長和繁殖,進而影響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匯效率。但火災和病蟲害都是可以采取相關的措施避免,因此,可根據森林的各個區(qū)域具體的氣候來制定具體的保護措施來防止火災和蟲害的發(fā)生,提高森林碳匯的效率。
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也可以創(chuàng)造碳源,樹木通過光合作用來吸收二氧化碳并且儲存,再以生物形式來儲存碳的有機物,通過碳的循環(huán)過程向大氣傳遞一部分二氧化碳,而森林管理可以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有以下3種方式。①碳保護,通過管理部門推出相關措施來減少森林樹木砍伐的數量來保證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足夠資源,更加合理、高效地應用林木。此外,提前做好人為災害或是自然災害的風險預測工作,以保證森林儲存碳的含量。②碳吸收及存儲。以造林的方式擴增森林的覆蓋面積,改善林分密度,提高森林的碳密度。此外,對一些退化中的森林進行改造,增加森林面積。③能源開發(fā)。推行相關政策以減少燃料能源的使用,通過森林中生物能源的開發(fā)及普及使用來改善森林資源現狀。
針對林業(yè)進行相應的經營管理是十分重要且具有一定優(yōu)勢。林業(yè)碳匯有兩方面作用:①可以吸收大氣中的CO2,進而有效的控制溫室效應;②可以對森林生物種類及多樣性進行保護,水土流失問題得以控制,加大對大氣中有害顆粒物及污染物的吸收,而且可以間接的對當地農民整體收入進行增加。
根據現階段情況來看,我國政府正努力對森林發(fā)展的總方向和趨勢進行調整,管理思想也逐漸擴大森林整體面積開始向森林資源管理經營方向進行發(fā)展,以此來提高森林生長質量以及森林的整體碳匯能力,并且隨之不斷的對科研力度進行加強,針對苗木新型品種進行研究,從根本上提高森林綜合碳匯。
如需對森林資源整體碳匯問題進行透徹分析和增加,國家相關部門仍需對林業(yè)建設的資源、人力、資金投人進行增加和重視,增加支持力度。從目前森林資源發(fā)展形勢看,我國森林資源正處于一個穩(wěn)定增長的平緩階段,而針對林業(yè)生態(tài)進行建設工作難度仍然非常大,針對此問題,有效的解決手段即為增加國家支持及資金投人。除此之外,社會各界及相關部門,尤其是重工業(yè)型企業(yè)其自身性質決定碳排放總量較一般企業(yè)要高出許多。
總之,當前我們急需增強環(huán)保意識,整體增強對自然生態(tài)保護的力度及責任感,積極的投入到自然環(huán)保隊伍中來,進行植樹造林并進行資金投入,對企業(yè)生產中碳排放量進行有效的控制。另外,現代科技日漸發(fā)達,普通群眾也可以為生態(tài)保護及植樹造林項目進行捐款,我國政府還可以積極的引導大家在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及相關的門戶網站上為環(huán)境保護及植樹造林工程進行關注和支持,使更多的群眾可以投身到環(huán)境保護及應對氣候不良變化的隊伍中來。
[1]耿國彪.森林碳匯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道彩虹[J].綠色中國,2016,9.
[2]劉輝強.發(fā)展碳匯林業(yè)建設生態(tài)文明[J].安徽農學通報,2014,20(23).
S725
A
1005-7897(2017)18-0147-02
201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