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衡
(懷遠縣林業局古城林業站 安徽懷遠 233400)
淺析植樹造林綠化的主要技術問題
支衡
(懷遠縣林業局古城林業站 安徽懷遠 233400)
本文對植樹造林綠化的主要技術問題進行了全方位的剖析,首先簡要概述了林業技術對植樹造林綠化的重要性及意義,其次分析了植樹造林綠化的主要方法與主要技術問題,接著列舉了當前我國植樹造林綠化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最后筆者在結合自身多年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建設性的有效措施。希望本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相關的專業學者提供參考與借鑒,如有不足之處,還望批評指正。
植樹造林;綠化;主要技術問題;探究
林業技術在我國當前的植樹造林綠化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積極意義,它是在尊重植物客觀生長規律的基礎上而制定植物考量的要素,有利于構建良好的生態區域,更能夠提高林木的成活率與植樹造林面積,進而造福人類。與此同時,提高林業技術可以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并顯著改善人類所居住的環境,從長遠的可持續發展視角來看,這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決策,而且某些區域存在著氣溫不平穩、降水稀少、土壤與地質鹽堿化等諸多難題,這都需要借助于先進發達的林業技術來化解以促進植樹造林綠化工作的順利實施,進而構造一種新型的穩定林業技術體系。
當前我國植樹造林綠化中應用最為廣泛普及的方法就是插根造林與播種造林法,所謂的插根造林法就是在考慮到株行距的基礎上挖掘2dm直徑與3dm深的坑,將苗木按照45°角放置其中,該方法一般多應用于春天與秋天,要避免上部露出地表的部分太多,進而確保植樹造林綠化的整體質量與綜合效果。所謂的播種造林法就是把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常用的方法有撒播、條播、穴播等方法,優點是育苗工序簡潔高效且資金成本耗損少,缺點就是對于植樹造林綠化的立地條件要求較為苛刻,對于種源、顆粒大小以及發芽的程度都要進行審核。
首先,植苗造林法主要是利用根系完好無損的苗木來進行繁衍生殖,它對造林立地條件的限制比較少且程序簡便高效,要格外關注苗木的水分與養分的動態平衡,將栽植時間縮短到最小化以確保苗根的濕潤。另外,分殖造林法往往容易受到分布狀況區域與母樹數量多寡的限制,它主要是利用樹干的營養器官來進行植樹造林的方法,它的成活率比較的高而且壽命較長,它的遺傳性能大多傳承母本,該方法值得在植樹造林綠化中得到廣泛的推廣普及與應用。除了上述介紹的幾種方法,還有插條造林方法,它多應用于較為干旱的區域,可節約大量珍貴的水資源。
一方面,人工播種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播前的種子處理,即進行必要的悶種、消毒液浸種與拌種,這一優點就是能準確有效的預防病蟲害的侵蝕并確保出苗健康;②撒播種子到造林地的方法,可以在沙地區域內引入闊葉樹種的天然針葉樹種,嚴格按照一定的行距播種并進行次生林改造,輔助以必要的機械化作業,有點就是資金成本投入少且節省人力物力。另一方面,所謂的造林時間就是依據季節的變化來調整生長周期,在冬季要保證苗木至少有60d的生長期,在夏季可以適當的縮減時間長短以充分實現木質化,雨季也可以進行植樹造林綠化。
當前植樹造林綠化中最為主要的基礎性技術問題就是造林密度與整地,主要集中體現在以下兩點之上:①所謂的整地就是為苗木的生長發育提供舒適松散的土壤環境,堅決避免鹽堿地、濕地、低洼區域的選擇,而是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則來整地,可以加大雜草的清除面積與涂層深度,陡坡要用魚鱗坑整地等。②所謂的造林密度就是確保植物的生長距離合理適中,避免過于擁擠以妨礙枝葉的伸展發育,這一指標是與造林作業方式、生態學特性、樹種與立地條件等緊密相關的,一般的種植點多使用三角形配置,以此確保植物的正常生長。
針對當前我國植樹造林綠化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來講,其中最為典型突出的就是分殖造林法與栽植造林法中的問題,一方面,該方法對季節的選取有著嚴格的管控,插條造林一般多在秋天運用土壤被凍之前的時間段,而在春天多適用于植物發芽之前,該方法應用比較廣泛的范圍就是營養繁殖類植物,而且插穗也選取粗細長短一致的紙條。另一方面,栽植造林法中最為關鍵的問題就在于苗木根系的損傷程度與維持苗木水分養分的含量,這直接關乎著植樹造林綠化結果的好壞,更牽涉著社會經濟效益與綠化效果,因此必須要確保苗木的濕潤程度與種植人員的技術水準,實現經濟的協調快速發展進步。
所謂的直播造林法中的問題就在于造林工序繁瑣復雜且毫無頭緒,操作性不強且難于掌握,它對造林的地質條件要求也比較的苛刻,土壤的抗侵蝕能力與蓄水能力要求較高,植樹造林綠化應當盡量避免在那些人員密度比較大的區域種植,這難以達到良好的綠化效果。與此同時,當前我國不少從事植樹造林綠化技術人員的專業理論知識層次與實踐操作技能嚴重不達標,對待某些造林的專業問題欠缺靈活的變通與適應,過多的發揮主觀能動性而干擾種子與幼苗的成長,最終適得其反,希望相關植樹造林綠化的專業技術人員對上述問題引起廣泛的關注與重視,并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迅猛發展與城市化工業進程的加快推進,雖然經濟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上升,但卻是以大量消耗森林資源為代價的,使得我國當前的森林資源面臨著日益枯竭的局勢,解決這一問題最為根本性有效的措施就是不斷的增強廣大民眾的植樹造林綠化意識,致力于我國植樹造林面積與蓄積的雙重上升。需要政府積極的號召響應與大力呼吁,定期開展植樹造林綠化的宣傳教育活動,組織相關的技術人員與群眾進行交流溝通,因為這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系統性與時間性較長遠的工程,因此需要政府、技術人員與群眾三方的合作,進而推進林業技術帶動植樹造林綠化的發展進步。
生態環境的質量是我國社會文明與經濟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它直接關乎著未來人類的生活與生產方式,因此,必須要通過不斷提升植樹造林綠化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技能來實現綠化事業的推進。重中之重就是以增強技術人員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為出發點與落腳點,嚴格遵循“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工作原則,秉持“改革創新與優化升級”的先進理念來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以建設生態文明社會與可持續綠色發展觀為導向來促進植樹造林綠化科技體制的創新,進而良好的緩解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二者之間的矛盾,同時確保該項工作能夠堅決的落實到實際中去。
綜上所述,本文對植樹造林綠化的主要技術問題進行探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性意義,主要是由于近年來我國的土地荒漠化與沙漠化進程在急速的惡化,致使生態環境與空氣污染等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就需要通過加強植樹造林綠化技術來不斷的提升土壤的防風固沙與儲水能力,進而進一步為廣大人民群眾營造更加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因此,希望相關的專業負責人注重對植樹造林綠化中技術問題的鉆研與改革創新,維持好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動態平衡,最終實現我國經濟的又好又快可持續發展進步。
[1]穆野,鄭紅梅.簡析植樹造林綠化的主要技術問題[J].綠色科技,2016(3):187~189.
[2]張鐵林.簡述林業技術對造林綠化的意義[J].林業園藝,2014(6):233~235.
[3]周 敏.試論植樹造林綠化的主要技術問題[J].科技風,2015(21):156~158.
S725.71
A
1005-7897(2017)18-0163-02
201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