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林
(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林業局 重慶彭水 409600)
淺論長江上游地區森林健康與科學經營
蔡小林
(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林業局 重慶彭水 409600)
森林健康經營是20世紀后期,首先由美國提出并發展起來的指導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和森林有害生物治理的一種全新的理念。本文簡要闡述了森林健康產生的背景、涵義和特征,剖析了長江上游地區當前森林資源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嚴峻形勢,指出科學經營促進森林健康對長江上游生態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國內國外森林健康經營的實踐活動,將森林健康作為長江上游地區林業發展的重要理念和戰略方向,為長江上游地區如何構建森林健康提出了科學的經營措施。
森林健康;經營;長江上游
森林健康理論是20世紀后期指導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和森林有害生物治理的一種全新的理念,是由美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最先提出的。在長期的林業實踐中,隨著對森林生態系統理解的深入和越來越嚴重環境問題的出現,人們對森林的期望產生了重大改變,森林被賦予更多的功能和價值?,F代森林可持續經營要求森林資源的經營及其價值的實現不應受到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響,森林生態系統健康經營的思想應運而生。
產生森林健康理論的最初的動機主要是針對病蟲害防治和森林防火,但隨之應用不久,因受到了廣泛肯定,故成為了美國發展林業的核心內容。現階段,森林健康理論在國際范圍內,也產生了廣泛的效用。在21世紀初期,聯合國在森林論壇以及世界森林大會上,對森林健康經營理論思想進行探討,各國學者均對其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此后,除去美國、德國與加拿大,越來越多的國家地區,將森林健康作為林業發展的方向。
森林健康理念,就是通過保持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來恢復森林的健康生長,進而使其發展成健康穩定的森林環境。具體來說,就是保持森林能夠在生物因素與非生物因素中,仍然不會受到威脅,進而影響森林資源未來的經營發展目標。這里的生物因素與非生物因素是指,空氣污染、伐木以及病蟲害等。從森林健康理念應用的結果角度來看,森林資源的經營管理目標,不僅是指商業產品,還包括森林資源的多種用途與價值。即森林旅游資源、木材資源、野生動物保護以及水源等。值得注意的是,健康的森林并不意味著沒有瀕死木、病蟲害以及其他原因死亡的樹木,但其程度有限,并不會對森林的生物鏈、生物多樣性以及森林結構造成影響,甚至是有益的。于此,可以確定,雖然人類活動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但健康的森林對人類活動的有限影響是有一定抵御能力的,即受到了損毀是可承受的與可自然實現恢復的。這就是森林健康的涵義。
①以人為本,最大限度且在承受能力范圍內的滿足人類活動的需求;②生態服務功能的最大化、最優化,即為森林資源周邊的人民群眾提供水源涵養、防風固沙、景觀效果以及水土保持等生產生活基本功能;③生物多樣性的豐富性與穩定性,即包含多種物理環境因子,如食物鏈與生物資源等;④具有人類活動影響的自然恢復性;⑤能夠為優勢植被的生長提供必要的營養資源與物質資源,進而實現生物產量的動態平衡。
長江上游地區流域面積指長江源頭至湖北宜昌這一江段,西起青藏高原各拉丹東,東至湖北宜昌,全長4511km,面積105.4萬km2,占長江流域面積的58.9%。該段干支流流域覆蓋面積寬廣,包含青藏高原,東至湖北宜昌,北到陜西南部,南至云南以及貴州北部的廣大地區,涉及西藏、青海、云南、四川、重慶、貴州、陜西、湖北等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經濟腹地主要包括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四省市。
長江上游土地總面積9607.57萬hm2(不含西藏自治區,下同),其中林業用地3949.16萬hm2,占區域總面積的41.1%,在林業用地面積中,有林地1921.66萬hm2,疏林地116.95萬hm2,灌木林地1.37.85萬hm2,未成林造林地43.37萬hm2,苗圃地0.80萬hm2,無林地828.52萬hm2。森林覆蓋率20%。70年前,長江上游地區森林覆蓋率占30~40%,目前下降到10%左右。“青藏高原生態地質環境遙感調查與監測”項目專家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長江源頭的青藏高原,近30年來荒漠化程度明顯加劇,現已占總面積的19.5%,比20世紀70年代凈增8.3%。
因受歷史原因與人類人口數量的膨脹影響,使得森林資源面臨過度砍伐問題。例如,我國的長江上游地區,其涉及的原始森林被大量砍伐,經調查,該地區的森林資源僅以人工林、次生林以及單層林的狀態存在。天然森林資源與天然次生林的數量急劇下降,原有穩定的生態系統被打破,森林發生了退化與生態系統功能下降的問題,導致大范圍病蟲害現象的出現。
50多年來,特別是近年來長江上游通過長防林工程、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工程大量營造人工林,對增加森林面積,改善生態環境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人工林面積大,林種、樹種結構不合理,人工針葉純林面積比重過大,中幼林多,這些森林大多處于亞健康或不健康狀態,森林病蟲害和森林火災一直是影響林業發展的兩大難題,一旦發生森林火災或暴發病蟲害就難以控制。
長江上游地區現有森林多為中幼林,由于政策和生產成本等問題,使很多中幼林沒能按照樹木生長的自然規律和技術規程的要求及時進行透光撫育和衛生伐,降低了森林的抗性,森林病蟲害易于暴發成災。例如:在重慶市一些區縣的90年代以前營造的日本落葉松林、柳杉林、杉木林和部分馬尾松林,這種情況尤為突出。
外來有害生物一旦入侵,則因在原產地范圍內長期相適應的寄主-昆蟲間的協調、制約關系消失了,長期共存的天敵因素也大幅度減少,而加重危害。例如:松材線蟲病于2001年在重慶市長壽區首次發現,現已在重慶的9個區縣有過發生,并且在個別縣防控和除治工作的形勢還很嚴峻;紫莖澤蘭已在重慶市南岸、大渡口、南川金佛山等地出現,云南、貴州等省的一些地區外來生物危害也較嚴重。
提高科學經營水平,促進長江上游森林健康,對維持長江上游地區生態平衡、落實科學發展觀、協調“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發展等都將發揮積極作用,有利于形成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和促進生物多樣性,有利于形成最優的林分、最美的林相、最佳的服務功能,提高林地生產力和林分的抗逆性,減輕各種自然災害,使森林經營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實現森林病蟲害自控、水土保持能力增強和森林資源產值提高,充分滿足人類所期望的多目標、多價值、多用途、多產品和多服務的需要,真正實現“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長江上游各地要以市、縣為單位,通過與歷史土壤資源的結合,按照樹種的差異,來劃分植樹造林地的建設類型,以明確樹種匱乏的解決方向。這樣一來,就能從源頭上、根本上,解決種樹地點設置適用性的問題。在造林實踐過程中,應通過構建林業標準化體系,即將各類造林模式融入其中,以使建設人員能夠根據樹種的生長情況,加快森林健康理念的時間,進而提高其作用于實踐的普及度。
地帶性植被是大自然經過千百年來“優勝劣汰”的擇優選擇保存下來的成果,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對于能夠通過封育恢復及通過人工促進能夠恢復原生植被的,應以自然恢復為主,不必要再上外來樹種。對無法恢復原生植被的,在營造生態林中應首選鄉土樹種,提高樹種適應性。在造林規劃中,應擇優篩選出一批適合本地區生長的喬灌木,進行優化組合,營造多類型森林,增加生物的多樣性,形成優勢互補,良性發展。
過去營造標準要求喬木造林110株/畝以上,從現在林份狀況看,密度過大。由于長江上游地區生態破壞和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立地條件較差,土壤水肥供應嚴重不足,使樹木產生惡性競爭,造成林份整體樹勢衰弱,為爛皮病等病害的大流行創造了條件?,F在應立即對林份內枯死及發病嚴重的林木進行衛生伐,清理病源物,之后應有計劃進行扶育間伐,最后達到畝保留株數40~60 株/畝。
在以往,因栽植品種的不適用或是未達到標準化植樹造林的要求,許多森林健康系統建設已經形成低產化。即大多樹種,已經形成了小老頭樹的生長趨勢。基于此未形成規模,使其很容易受病蟲害爆發的影響。為此,森林資源健康理念應用人員應通過加大低產林的改造強度,即通過實施統籌計劃、分布實施以及分階段進行,來解決低產林的問題影響。例如,第一階段,低產林的帶狀更新強度為:60~70%,第二階段,低產林的現狀更新至預期目標。
在確定現有林木的采伐計劃時,設計人員要充分考慮到周邊森林生態資源的發展現狀,即通過更新樹種搭配、科學布局以及更新林份與周邊林份的塊狀化與帶狀混交,以增強森林資源抵御林木采伐的能力。例如,可采用隔帶間伐的林木采伐原則,而不是通過控制單一的采伐強度,來改善現有的林木資源保護現狀。
要強化相關領域及部門的合作,對技術規程、行業管理、林業產業政策等方面進行一系列調整,以實現從木材林業到以森林健康為標志的可持續林業的跨越。森林健康還要求林業工作者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和業務素質。開展森林健康,要在認識上有根本性的轉變,切實將林業的發展轉變到科學的發展觀上來,切實統一到從木材生產為主轉變到以生態建設為主上來,切實將分類經營、多功能利用作為當前林業建設的基本原則。因此,森林健康是一項綜合的工作,長江上游各省市需要建立有號召力的領導機構,需要各相關部門共同參加,并在法規、政策、管理、技術、科研等各方面共同努力。
加強以森林旅游為目標的森林游憩設施建設。在游客活動多、干擾嚴重、高火險等級生態旅游區等地段,除注重景觀林經營外,還要進行游憩硬件設施建設。例如,在森林旅游資源方面,建設道路或是其他服務設施等,來保證提高森林接納游客量的同時,最大限度的保護森林資源不受影響。同時,在各生態旅游區的關鍵地段,還可通過設置森林科普知識宣傳牌、森林健康經營理念的介紹,來使人民群眾參與到森林生態系統的保護工作中來。此外,還要強化森發生火災危險的管理水平,即通過更新提升森林火險管理理念與技術應用成果,來提高森林資源使用的安全穩定性。這里的森林火險管理措施包括:防火隔離帶、生物防火帶以及防火瞭望塔等。
S750
A
1005-7897(2017)18-0186-03
2017-9-3
蔡小林(1974-),男,漢族,重慶彭水人,主要從事造林綠化規劃設計、森林經營和辦公室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