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婷
(青海省林業廳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總站 青海西寧 810008)
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的思考
王曉婷
(青海省林業廳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總站 青海西寧 810008)
現階段我國林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既面臨挑戰也面臨著機遇。有害生物的存在嚴重的影響了林業的發展,積極采取措施強化森林管護、防范有害生物是林業發展現階段必須重視的一大問題。有害生物監測預報能夠變被動的有害生物防治為主動的有害生物預防,對于降低有害生物損害森林意義巨大。本文圍繞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展開討論,希望能夠為促進我國林業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
在林業預防工作中,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既能夠防范有害生物蔓延,也能夠促進科學救治開展,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我國的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然而現階段我國林業事業也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頻率不斷增加,森林管護既面臨著發展的機遇,也迎來了發展的挑戰。基于此,強化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提高有害生物監測預報的質量重要且必要。
近年來,我國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頻率不斷增加,不僅影響了我國林業的發展,還給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阻礙。通過分析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的原因,可以總結出如下四點:
近年來,我國人民的思想意識不斷提高,雖然人們已經普遍擁有了保護森林的意識,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之中,不會去有意識的破壞森林,但是卻鮮有人會主動的去保護森林。加之與森林保護的相關機構在管理建設方面力度不夠,很難營造出良好的社會氛圍,由于沒有良好的防護共識,林業部門的系列保護行為“孤掌難鳴”,很難收獲較好的成效。
雖然我國律法中包含植物檢疫法律法規,然而相關的懲處并不嚴格,加之很多人員根本不懂法律,在侵犯法律與經濟利益之間極容易選擇后者,很多個人或是企業常常逃避檢疫、不進行檢疫申報,有害生物常常被人為的擴散傳播,這無疑給林業有害生物檢測帶來了困難。
現階段我國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主要由政府的相應部門承擔,由于政府部門的人力、物力非常有限,監測工作很難做到及時有效,很多情況下都是在有害生物爆發產生一定影響后,才能被相關部門發現,然而此時林業損害以及經濟損失往往已經產生。
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是一項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資金的系統性工程,然而現階段的客觀情況是,在該項工作投資方面,我國缺乏有效資金,先進的儀器設備難以被及時引入,有效的監管網絡難以及時建立,而這無疑會影響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的落實質量。
通過上文分析,可知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缺乏良好的防護共識,法律意識淡薄、監管力度不夠、缺乏有效的科技手段,因而在優化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時,需要針對上述四點設計策略,在具體落實時,可以依照如下的建議:
(1)加大林業有害生物監測工作的宣傳力度,幫助社會各界形成良好的防護共識,確保社會各界能夠明確強化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對改善生態環境、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意義,促使政府機構和廣大人民群眾能夠形成強大的防范聯合力,確保政府部門在落實相關工作時,人民群眾能夠予以支持和幫助。
(2)善用各種媒介向人們傳播植物檢疫相關的法律法規,在林區附近設置永久性標志,讓人們明確違反植物檢疫法律法規將面對的懲罰,進而能夠在利益與法律之間選擇遵循法律。
(3)政府部門應該加大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的投資力度,積極引入先進的科技手段改進現有的防治措施。完善與植物檢疫相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大懲處措施,強化監管工作,盡可能的讓責任落實到個人,以提高檢疫人員的思想重視度,保證生物監測預報工作的落實質量。
(4)政府部門還應有意識的完善現階段的監測信息系統,積極建立防疫復檢機制。值得一提的是,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人員的素質也會影響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的質量,因而政府部門還可以加大對現有的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人員的培養力度,積極組織行業內的優秀人員定期對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人員進行教育,全面的提高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當然,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設計優渥的薪資待遇,積極吸引業內人員進入檢測行業,在為有害生物監測預報隊伍注入新鮮血液的同時,從整體角度拔高有害生物監測預報隊伍人員的素質。
綜上所述,有害生物監測預報是林業管理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相關者必須端正自身的思想態度,提高自身的生物防治意識,要不斷的改進自身的防治手段、增加防治的科技含量,還要強化生物檢疫,防范有害生物入侵。如此,才能夠促使被動的有害生物防治為主動的有害生物預防,我國的林業發展才能夠穩健、長遠。
[1]宋玉雙,對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的幾點思考[J].中國森林病蟲,2007(01):41~42.
[2]呂送枝.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為災害除治提供科學依據[J].廣西林業,2007(01):44~45.
[3]馬春梅,謝佳.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的思考[J].民營科技,2015(04):222.
S763
A
1005-7897(2017)18-0197-02
20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