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賀祥,張艷娜,鄭彬,袁春霞,武秋菊
(1.西平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西平463900;2.西平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3.西平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一例仔豬鏈球菌病的診治報告
臧賀祥1,張艷娜2,鄭彬1,袁春霞3,武秋菊3
(1.西平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西平463900;2.西平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3.西平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豬鏈球菌病是由鏈球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臨床上可表現為敗血癥型、腦膜炎型和關節炎型及化膿性淋巴結炎型。近年來在仔豬階段該病發病率較高,死亡率較高,對養豬業危害很大。最近筆者就某豬場一起豬鏈球菌感染病例診治情況總結如下。
西平縣某豬場2017年3月15日從外地購買120頭40多日齡的仔豬。3月23日部分豬開始發病,5 d共死亡豬15頭。豬場發病后使用過鏈霉素、痢菌凈、地塞米松等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
豬群精神萎頓、食欲不振,發病豬只喜臥不動,嗜睡,體溫41℃,呼吸困難、急促、結膜發紺。尿液發黃。四肢內側及腹部有紫色紅斑,耳尖發紫。運動失調。有的不能站立或爬行,病程3~5 d,衰竭死亡。
經剖檢,病死豬主要表現出血性為特征的敗血性病變。淋巴結呈急性炎癥變化,淋巴結腫脹,外觀呈深紅色至紫黑色;肝臟腫脹、顏色變淺、質地變脆;腎臟實質性病變,色澤變淺;脾臟腫大;胸腹水增多,心肌松弛,心冠脂肪有小出血點;關節腫脹,滑液混濁,關節囊內有黃色膠胨樣液體,關節液增多,個別出現關節軟骨壞死,關節周圍組織有多發性化膿灶。
無菌采取病死豬脾、肺、肝、淋巴結、關節液、心血等病料涂片,通過革蘭氏染色后鏡檢,可見單個或成對或短鏈狀排列的革蘭氏陽性球菌。
無菌采取病死豬脾、肺、肝、淋巴結、關節液,接種于無菌5%脫纖維綿羊血平板上,恒溫37℃放置20 h,出現大量菌落且有溶血現象,挑菌落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成鏈狀的革蘭陽性球菌,與病料涂片鏡檢結果相同。
將病料純培養物進行藥敏試驗,結果顯示:該菌對氟苯尼考、環丙沙星和鹽酸林可霉素高度敏感。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和病理剖檢變化等情況,綜合診斷為豬鏈球菌病感染。
對發病的豬用鹽酸林可霉素肌肉注射0.05ml/kg,安乃近0.05 ml/kg,地塞米松0.1 mg/kg,1 d 2次,連續3 d;肌注干擾素0.5支/頭,連注2 d,每天1次。
對豬場內外進行嚴格消毒處理,同時對病死豬要進行焚燒深埋無害化處理。
對全場豬群進行鏈球菌疫苗注射。
S858.28
B
1004-5090(2017)08-0043-01
201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