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心蔚 成俊芬 吳格怡
【摘要】 目的:觀察無創正壓通氣治療對COPD穩定期患者生活質量、血氣分析及CRP的影響。方法:將32例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治療后3個月,觀察患者血氣分析及CRP的變化,并通過CAT評分、6 min步行試驗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結果:無創正壓通氣治療對COPD穩定期患者的血氣分析無顯著影響,但治療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與CRP較對照組均改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無創正壓通氣治療能較好改善COPD穩定期患者的生活質量,可降低其CRP值,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無創正壓通氣; COPD穩定期; CAT評分; 6 min步行試驗; CRP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PD in stable stag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blood gas analysis and CRP effect.Method: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t stable st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the treatment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noninvasive ventilator assisted ventilation,respectively before treatment,treatment 1 month,treatment for 3 months,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blood gas analysis and CRP changes,and CAT score,6 minutes walk test were evaluated.Result: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therapy 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showed no effect,but the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QOL) and C-reactive protein(CRP)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improve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Non 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reduce CRP value,it is worth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Stable phase COPD; CAT score; 6 minute walk test; CRP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0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2.0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中老年疾病,主要以氣流受限為特征,且呈進行性發展。COPD患病率、致殘率逐年上升,死亡率已居全球疾病死亡率第四位[1]。使用無創機械通氣(BiPAP)治療,可改善通氣,使呼吸肌得到休息,有利于呼吸肌疲勞的恢復。無創呼吸機通過呼氣相壓力支持,克服了呼氣末正壓,且不增加呼氣末肺容量,有利于改善換氣功能,提高血氧分壓[2]。無創正壓通氣在COPD急性期治療中已廣泛應用,但在COPD穩定期尚未普及。本文擬無創正壓通氣聯合常規藥物治療COPD穩定期患者,觀察到其血氣分析無改善,但生活質量改善,CRP降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2015年本院呼吸內科門診診斷為重-極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2例,診斷標準均符合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制定的診斷標準[3]。該研究已經倫理學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將32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15例和對照組17例。治療組男9例,女6例,平均年齡(72.1±6.2)歲;對照組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齡(70.8±5.9)歲。按病情分級,重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11例,極重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2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輕重、吸煙史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排除標準 (1)不能耐受無創呼吸機治療者;(2)合并有嚴重基礎疾病,如心、肝、腎功能不全者;(3)精神疾病患者;(4)觀察期間出現急性加重需住院治療患者;(5)治療期間依從性差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氨茶堿、支氣管舒張劑、少劑量地塞米松等常規藥物的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每日不少于2 h BiPAP呼吸機治療,第一周不少于5 d,以后每周不少于3 d。
1.4 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治療后3個月后,通過CAT評分表、6 min步行試驗對兩組患者進行生活質量的評價,并檢測兩組患者的血氣分析、CRP。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靜脈血CRP比較 治療前兩組靜脈血CR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CRP較前下降,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6 min步行距離比較 治療前兩組6 min步行距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步行距離較治療前增加,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CAT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CAT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評分較前下降,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COPD與慢性支氣管炎密切相關[4]。在炎癥急性期,支氣管黏膜上皮細胞變性、壞死,纖毛倒狀、變短、粘連,部分脫落[5]。緩解期黏膜上皮修復、增生、鱗狀上皮化生和肉芽腫形成。杯狀細胞數目增多肥大,分泌亢進,分泌物儲留[6]。慢性炎癥導致氣道壁的損傷和修復過程循環發生。
穩定期COPD患者存在氣流受限[8]。內源性呼氣末正壓(PEEPi)的存在,致吸氣阻力增加,增加了患者的吸氣做功,易出現呼吸肌疲勞[9]。此外,重度以上的COPD患者在穩定期也存在二氧化碳潴留[10],長期以來,呼吸中樞對二氧化碳升高的敏感性降低,呼吸運動的驅動力不足。無創正壓通氣(NIPPV)通過與患者建立同步呼吸的正壓通氣,減少吸氣做功,增加單位時間通氣量。同時,無創呼吸機在呼氣階段也產生正壓,管路內始終存在持續的氣流,提供外源性呼氣末正壓而保持氣道開放,降低因氣道阻塞而產生的氣流阻力,以便及時把患者呼出的廢氣沖刷出管路,避免重復呼吸[11]。無創正壓通氣治療AECOPD已非常廣泛,但在穩定期COPD患者中的療效仍存在爭議,許多研究結果并不一致。Renston等[12]發現穩定期重癥COPD患者間斷應用BiPAP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改善呼吸困難程度,但是對血氣水平無明顯改善,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治療后3個月,其血氣中PO2、PCO2無明顯改善,但通過6 min步行試驗及CAT評分來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可發現,治療后1個月患者6 min步行距離無顯著增加,堅持治療3個月后,6 min步行距離較前明顯增加,CAT評分降低,CRP值較前下降。
CRP是一種血清球蛋白,在炎癥因子刺激下,肝細胞大量地合成、分泌[13]。在人血清、腦脊液及胸腹水中可以被檢測,其主要功能是宿主對感染的防御作用,對炎癥細胞的吞噬作用和調節作用[14]。CRP變化不受患者的個體差異、機體狀態及治療藥物的影響,作為炎癥標志物,為非特異性的,在正常人血清中濃度低。在組織存在感染性炎癥或急性損傷時,CRP可明顯升高,當感染控制和組織修復后,CRP迅速下降,與病情變化同步[15]。因此,長期以來CRP被認為是急性感染的敏感指標之一[16]。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包括穩定期)中,血中CRP的濃度較正常者明顯增高[17]。CRP與COPD病理生理改變、慢性炎癥反應、肺實質破壞等過程密切相關[18]。一項研究指出,血清C反應蛋白含量與肺功能FEV1%、FEV1/FVC呈負相關,這是因為CRP水平高的COPD患者,其氣道慢性炎癥及氣道阻塞越嚴重[19]。這可能與CRP產生的細胞因子增多,免疫應答紊亂相關[20]。本研究亦表明,穩定期COPD患者,其CRP并沒有下降至正常。這是因為COPD患者特異性炎癥好轉,但非特異性炎癥及氣流受限仍持續存在,機體處于應激狀態,誘導機體產生CRP啟動補體系統和吞噬細胞,清除凋亡壞死細胞[21]。通過間斷無創正壓通氣治療,穩定期COPD患者的CRP濃度下降,可能有以下原因:(1)肺通氣改善,缺氧對臟器的損傷減輕;(2)緩解呼吸機疲勞,有利于咳嗽排痰;(3)缺氧改善有利于炎癥的控制。因此,患者主觀癥狀改善,運動耐量增加。
隨著現代工業和汽車產業的飛速發展,環境空氣污染日益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病率也逐年增高。大部分患者缺乏門診隨診觀念,在疾病穩定期忽略了必要的康復治療,病情進展快,增加家庭與社會負擔[22]。目前,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一樣,越來越多的COPD的患者開始重視穩定期治療。無創正壓通氣的應用,改善了患者生活質量,對減少急性發作和住院頻率有一定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呼吸機治療參數的個體化,是患者是否堅持治療的關鍵。
參考文獻
[1]胡建平,湯兵祥,韓俊壘.無創正壓通氣對穩定期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醫藥論壇雜志,2014,35(3):86-87.
[2]何惠英.無創通氣治療COPD合并重癥呼吸衰竭的作用[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5):651-652.
[3]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 年修訂版)[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6(2):67-80.
[4]商旭芳,董麗.慢性支氣管炎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穩定期誘導痰炎性細胞的表達情況分析[J].四川醫學,2016,37(2):181-184.
[5]唐艷芬,高想,蔣鳳榮,等.金蕎麥提取物對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血清細胞因子及肺組織病理形態學的影響[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4,25(6):679-683.
[6]尹珊.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病理[J].社區醫學雜志,2011,9(3):70-71.
[7]楊孔軍,吳丹丹.COPD氣道重塑相關機制的研究進展[J].臨床肺科雜志,2012,11(3):510-512.
[8]韓輝.舒利迭聯合思力華治療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療效及肺功能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3):135-136.
[9]黃河,施睿,荀細輝,等.COPD患者壓力支持通氣呼吸力學容積依賴性系數與動態內源性呼氣末正壓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0,9(6):557-559.
[10]王淑琴.家庭使用無創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5,8(5A):89-90.
[11]沈洋,肖莉.無創正壓通氣對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痰液及血液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4,54(31):14-17.
[12] Renston J P,DiMarco A F,Supinski G S.Respiratory muscle rest using nasal BiPAP ventilation in pacients with stable severe COPD[J].Chest,1994,105(4):1053-1060.
[13]聶緒強,陳懷紅,卞卡.炎癥標志物C反應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與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發癥關系研究概述[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11,28(1):26-30.
[14]王曉華.C反應蛋白與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其肺功能關系的臨床研究[J].現代實用醫學,2010,22(3):300-301.
[15]畢燕.C反應蛋白水平對反映炎癥和創傷轉歸的價值判斷[J].當代醫學,2015,21(8):23-24.
[16]陳梅,蔣明,陳峰.C反應蛋白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感染的監測作用[J].當代醫學,2011,17(27):32-33.
[17]范春紅,李明霞,李明,等.COPD患者血清CRP、IL-1β、IL-17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臨床肺科雜志,2014,19(5):799-801.
[18]李保國,李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IL-8、CRP、中性粒細胞的變化及作用[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7):37-39.
[19]丁德剛,楊愛蓮,彭靜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反應蛋白與WBC、肺功能變化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0,16(20):73-75.
[20]何丹,白淑榮.C反應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臨床意義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5):755-756.
[21]關開華,盧寒冬,梁安偉,等.不同麻醉方法及術后鎮痛對婦科手術患者C反應蛋白及補體變化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2,9(21):89-91.
[22]鄭曉璐,李明生,魏厚華.家庭雙水平無創正壓機械通氣對穩定期極重度COPD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132-134.
(收稿日期:2016-06-20) (本文編輯: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