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驊
(一)
1922年3月,莫斯科乍暖還寒,雪花不時飄飛。同雪花一道飛進克里姆林宮的,還有一封封群眾來信。其中幾封指向集中,線索清晰,被俄共(布)中央辦公廳送到了列寧的桌上。
信中抱怨說,現在群眾連飯都吃不飽,莫斯科蘇維埃中央房產局卻有人以權謀私,你們管不管?列寧心中一驚,當即指示迅速組織調查。
調查不但證實了舉報信內容,還牽出了莫斯科公用事業局局長、共產黨員索維特尼柯夫。他們內外勾結、徇私舞弊,用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為自己撈取了大量非法利益。
居然在中央眼皮底下搞腐敗,列寧十分震驚。但他沒有想到,更荒唐的事情還在后面。
由于事實清楚、證據確鑿,中央責成莫斯科市常委會嚴懲索維特尼柯夫,并盡快上報處理結果。
然而,莫斯科市常委會像故意怠工的老牛,始終不邁步子,最后竟把中央的決定給推翻了!
3月14日,俄共(布)莫斯科市常委會和莫斯科蘇維埃主席團召開聯席會,共同尋找對策應付中央。會議認為,中央的調查結果“缺乏根據”,應該成立一個特別委員會“重新審查”該案,以示慎重。實際是想一拖了之,把索維特尼柯夫保下來。
火山終于爆發了!
列寧抓起筆給中央政治局寫信,責令給予莫斯科市委“嚴重警告處分”,并“在報上對莫斯科蘇維埃主席團狠狠訓斥一下”。
這就是說,列寧對一級黨組織啟動了集體問責,并且開了借助新聞媒體公開曝光的先河!這封一頁紙的短信顯然寫得很急,好像時間不夠似的:字跡潦草,力透紙背,反復使用粗體字和著重號;語氣如軍事電報,遣詞似一塊塊堅硬的石頭,“嗖嗖”地飛向收信人。
信寫好了,名也簽了,他卻感到意猶未盡。就像老師剛剛數落完打碎玻璃的搗蛋鬼,忍不住又大罵一聲“可恥”,并且用了兩個感嘆號!
《列寧全集》收錄了這封《給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所以直到今天我們仍能想象得到,他寫信時一定氣得渾身發抖,甚至可能弄斷了筆尖。
在蘇(俄)共歷史上,黨的一級組織集體受到中央處分,這種情況極其罕見。莫斯科市委和市委書記捷連斯基顏面盡失,全黨則為之動容,紛紛低下頭打量起自己……
不排除有人心里嘀咕:基層干部違法違紀并不罕見,值得黨的領袖大動肝火嗎?再說,下手是不是狠了點?
(二)
十月革命前,俄國的現代化水平落后英國兩百年。土地統統攥在地主手里,又值人口增長期,一半的農村勞動力屬于“多余的人”。自然災害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相互交織,加劇了貧困化和社會不公,社會徹底走進了死胡同。
布爾什維克用“和平、土地、面包和自由”這把鑰匙,迅速打開了通向未來之路,俄羅斯大地灑滿了希望之光。美國記者約翰·里德親眼看到,當新政權擂鼓開張時,“大家哼哼著,很快匯成流暢而高亢的《國際歌》來”,有人“感動得像小孩子一樣地嗚咽著”,農民們則“欣喜若狂”……
此情此景,不就是中國人常說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嗎?
然而,十月革命勝利不久,特別是在新經濟政策實施過程中,黨內腐敗現象開始潛滋暗長。一些被人民群眾“所厭惡的共產黨員”,利用公權力攫取金錢和物質享受,嚴重的時候“處處可見”。與此同時,接踵而至的兩次大饑荒,讓全國的家庭主婦都為面包發愁;內外敵人看到了機會,紛紛揭竿作亂。
凝聚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何況在生死存亡關頭。對腐敗現象睜一眼閉一眼,等于縱容腐敗,必然導致人心離散。失去人民這座靠山,地球上第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政權、“全世界進步人類的祖國”能走多遠?
列寧對此無比清醒,深信“只要有貪污受賄的可能,就談不上政治”!因此早早便將腐敗認定為國家的三大敵人之一,把從嚴治黨、從嚴執紀作為他執政方略的基礎,為保持黨的純潔向上奮斗到最后。
一是成立機構。革命一勝利就成立國家監察人民委員部,1920年又組建了黨的中央監察委員會。中監委由黨代會選舉產生、與中央委員會平行,定位是“真正體現黨和無產階級良知的機構”,同“侵入黨內的官僚主義和升官發財思想”,同“濫用職權”“破壞黨的統一和威信”的言行做斗爭,是其神圣職責。這就是執政的共產黨紀檢監察工作的源頭。
二是培育信念。教育和培養了大批廉潔奉公奮發進取的黨員干部,像糧食人民委員(即糧食部長)瞿魯巴被餓暈在會議室這樣的事,當時在黨內不足為奇。
三是嚴肅法紀。他把法紀的螺絲一擰到底,唯恐留下一絲縫隙。這位曾經的喀山大學法律系高才生,提出了看似有悖法理的驚人主張:“法庭對共產黨員的懲處必須嚴于非黨員。”他還下令,“凡試圖對法庭‘施加影響以‘減輕共產黨員罪責的人,中央都將把他們開除出黨”。氣勢凜然,不容置喙!
具體到莫斯科市委的問題,列寧的心路歷程清晰可見。黨的組織不惜違犯政治紀律庇護腐敗分子,說明他們對自身的政治職責、腐敗的致命性和黨紀的嚴肅性,缺乏起碼認識,這是執政黨的大忌。如果默認惡例不加糾正,歪風便會在黨內刮出氣候來,結果一定不可收拾。
在信的末尾,列寧如同指著對方鼻子那樣責罵道:“執政黨竟庇護‘自己的壞蛋!!真是可恥和荒唐到了極點。”對莫斯科市領導班子祭出近乎羞辱性的處分,至今撼人心魄!
(三)
歷史是由經驗和教訓兩個部分組成的。
蘇維埃政權從步履蹣跚的嬰兒成長為威震天下的巨人,源于列寧和他的黨贏得了人民的心,并用鐵的紀律加固了黨在人民心中的位置。隨著執政日久,蘇共反腐敗這根弦像越煮越爛的面條,民心如沙漏一樣悄悄流失了,再輪回一次“載舟覆舟”的魔咒只是時間問題——列寧的憤怒和蘇共的潰敗,是我們永久的課程。
(摘自《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