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沒有褶皺的床鋪,豆腐塊兒似的軍綠色被子,干凈整齊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家三口的合照,這間整潔又溫馨的屋子,便是第一書記葛占偉在谷營鎮曹莊村的辦公室。
從某種程度上,這代表了葛占偉駐村工作的行事風格:既嚴格執行著組織交派給自己的各項任務,又充滿情意地和當地老百姓打成一片。
“抬頭路燈明亮,腳下馬路溜光”
村民馮好去鄭州兒子家里呆了一個多月,當她回到村里時,碰到來家里了解情況的葛占偉。讓馮好驚訝的是,葛占偉已經把村里的貧困戶全部走訪了一遍,非貧困戶也了解得差不多了。
在這次摸底走訪中,村里的情況讓葛占偉不住地皺眉頭。曹莊村沒有資源,沒有企業,沒有交通優勢,沒有集體經濟,沒有工業經濟,不存在任何產業,不在城鄉結合部。該村總人口1307人,每人平均耕地僅有“六分”地,有521人外出務工,留守在村里的群眾則有十分之一為低保戶、五保戶、貧困戶。
面對這樣的境況,軍人出身的葛占偉沒有抱怨,而是直接擼起袖子開始干。用葛占偉的話說,就是“有啥可抱怨的,不窮組織也就不派我來了”。他著手進行的第一項工作,便和自己在原單位交通廳的本職工作有關。
2014年7月,全省啟動了選派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的工作,分配給省交通廳和廳屬單位的名額一共有5個,葛占偉是其中一位。
這5名第一書記平均年齡45歲以下,其中正處級干部1名,副處級干部3名,正科級干部1名,分別被派駐到上蔡縣、濮陽縣、蘭考縣、固始縣、濟源市的5個貧困村。
省交通廳廳長張瓊認為,交通廳的精準扶貧,應充分重視交通運輸在脫貧攻堅中的基礎性作用。而對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曹莊村來說,更是迫切地渴望著有人能來改變這一切。在走訪許多貧苦戶和非貧苦戶的過程中,有不少村民反映街道問題,這讓葛占偉暗自下了決心,一定要讓村民走上平平坦坦、干干凈凈的水泥路。
兩個月之后,13500平方的村內道路硬化的“戶戶通”快要結束的時候,村民們嘴上并沒有說什么,內斂的他們當著葛書記的面說不出贊美的話,但臉上的笑容是對扶貧隊工作的無形肯定。
村內街道敞亮了,可是從曹莊村向南通往鄉政府的路還是泥濘不堪,有一段300米的路段需要繞行20分鐘的路程,葛占偉在開村委會時,提出來要把這全長2.6公里的農村公路,重新修整一番。
光這些還不夠。葛占偉還協調解決了曹莊村外部聯通道路——國道106谷營鎮穿村路段整治工程3.6公里的700萬元投資。700萬不是個小數目,這在過去的曹莊村民來看,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還計劃加寬途徑曹莊東接國道106西接縣道004的道路2.6公里,估算總投資300萬元。這項計劃已經被他寫在工作匯報中,預計等縣政府拆遷完畢后開工建設。
這些道路不但把村子和村子連通起來,也直接通到群眾的心窩子里去了。
從葛書記到老葛
剛到貧困戶家里時,村里干部向村民介紹葛占偉,這是省里派到咱村的第一書記葛書記,村民們也跟著喊“葛書記好”,眼神里卻分明帶著陌生感和游離感——曹莊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以前來過不少扶貧隊,誰知道這個葛書記會不會和上個李書記、上上個張書記一樣,長啥樣還沒記住呢,來了兩三天就“躥”了呢。
葛占偉明白,得想辦法拉近和老百姓之間的距離,這樣各項工作才好開展。
具體怎么做,葛占偉自有“高招”。
在省局工作時,葛占偉就喜歡各項運動,尤其擅長太極。太極拳運動雖然動作舒緩,但是要求“一動無處不動”,既要求意識、動作和呼吸協調,又動員全身各個器官參加活動,特別適合中老年人。讓村里人學太極,既可以讓他們強身健體,又可以培養村民的集體榮譽感,還可以帶動整個村的文化生活的提升,一舉三得。
身兼教練的葛占偉,召集對太極拳感興趣的村民,在新修好的文化廣場上練太極。剛開始許多村民在邊上看熱鬧,慢慢的,看著葛書記教得繪聲繪色,街坊鄰居們練得有板有眼,便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太極隊最多時達到50人。
成立了太極隊之后,葛占偉發現村里的老百姓不管他叫書記,而改稱“老葛”。
“老葛”并不老。一米八幾的魁梧身材,行如風,坐如鐘。可葛占偉一點也不介意被村民叫老了。因為和“老哥”諧音,這個稱呼里更有些親切的味道——村民開始把葛占偉當成村里的人,也當成自己人了。
這不是唯一的變化。有次練完太極拳,葛占偉號召隊員一起在村里的一片地里種菠菜,他本以為大家會推脫不干,沒想到的是,大家干得熱火朝天,有說有笑,比種自己家地還起勁。
2016年,太極隊參加了兩次表演賽。從50人的太極隊,葛占偉挑出其中12人參加了鄭州市鄭東新區武工委舉辦的“中信”銀行杯表演賽并得了優勝獎,還參加了蘭考全民運動會比賽并得了獎杯、獎品。捧著獎杯和獎品回家的隊員,笑得露出了一口大白牙,比掙了一萬塊錢還高興。
班子好不好,主要看領導
省派第一書記,所到的村子情況不一,有的是貧困村,有的是艾滋病村,有的是軟弱渙散村。
而葛占偉身上的擔子更重些,他來的曹莊村不僅是個貧困村,還是個軟弱渙散村。
軟弱渙散的意思是,村里“兩委”班子不健全,戰斗力不強。貧困村是指經濟上的,而軟弱渙散則是黨組織建設上的。
曹莊的支部書記長期由鄉派干部擔任。村黨員老化問題比較嚴重,長期不按時召開黨員大會、黨員服務群眾意識淡薄、參與村里工作積極性不高。村干部有做小生意的,有幫媳婦兒賣衣服的,有出去打工的,有的還干著水泥匠的活兒。有好幾次葛占偉召集開會,村支書的都是正跑著從縣里到開封市的車呢,后來村支書自己也不好意思,把這工作給辭了。
班子不健全,那就先把班子弄齊整了。
葛占偉把老黨員召集在一起,和他們交流思想,大家一起討論以前的問題是怎么產生的,以后的路該咋走。他還走訪群眾、黨員,給每個年輕黨員和外出打工的黨員做思想工作,講黨課,積極分析村莊發展前景,整日費盡心思、磨破嘴唇、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動員有思想、有干勁的人才來擔任村支部委員、村委會委員。終于,曹莊的村委從原來的3人增長到了后來的7人。
班子建齊了,可是讓村干部都辭了工作,沒有一點額外的經濟來源,葛占偉心里過意不去——村干部一個月只有一千元工資,出去跑車每天還能收入三四百呢。縣里有個規定,如果村集體收入超過五萬,可以給村干部補助1000元工資收入;如果超過十萬,還能補助更多。如果有集體經濟,肯定都爭著當村干部了。葛占偉覺得,把村集體經濟搞上去,不但能惠及貧困戶,還能讓村干部有干勁,有奔頭。
于是,他就這么開始干了。
夜晚熱鬧廣場,荷塘鳥語花香
曹莊村雖然一窮二白,但也不能說什么都沒有,至少還有個坑。
一個大坑能弄啥?里面還有不少村民往里倒的垃圾。
但是在葛占偉眼里,這個坑是個寶。
在村委會上,葛占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把這個坑塘變成池塘,種上蓮藕,等蓮藕成熟,賣出的錢向貧困戶分發后,剩余歸集體所有。
葛占偉找了工人將這5畝廢坑,改造平整,用的是局里各支部及黨員干部捐助款。而他除了負責找錢,還要苦口婆心說服坑周圍需伐樹的主人。
沒過幾個月,池塘就變綠了。
夏天,蓮花飄香,朵朵爭艷,以前的廢坑成了村民觀景的好去處。
秋冬,蓮藕成熟,嫩白可人,葛占偉坐在貧困戶家里,親自給這些蓮藕清理、打捆。
如今蓮藕已銷售4000多斤,每個貧困戶年底能分不少錢。
而葛占偉又有了新的計劃,準備下一階段將對5畝荷塘的周圍環境進行綜合整治提升,對池塘周圍路面進行硬化、綠化、亮化,修筑涼亭、人行步道和座椅,讓這個蓮池成為村里老百姓休閑、健身、娛樂的場所。
2016年的最后一天,曹莊村舉行自導自演的元旦聯歡會,這在村歷史上是第一次。聯歡會結束,葛占偉請所有演員吃蓮菜豬肉餡兒餃子。蓮菜,是村里池塘長出的新鮮蓮藕;而豬肉,來自葛占偉去找的合作社項目廠家——香草小鮮豬肉。
“抬頭路燈明亮,腳下馬路溜光;夜晚熱鬧廣場,荷塘鳥語花香;岸邊鵝鴨滿圈,農民致富賺錢......”這是村醫王永芳對如今曹莊村的描繪。在這封寫給葛占偉的信里,這位村醫寫了一句暖心的鼓勵:“請您不要泄氣,您已經得到(全村)絕大多數人的心……”
記者手記:
駐村工作苦嗎?
說苦也是苦的,第一書記需要五天四夜都在村子里呆著,不能回在鄭州的家。周末回家他總被七歲的兒子“訓話”,“你平時不回來,周末可不能再出去了!”
冬天的村子里比城里冷多了,愛人給他買了一件長款的羽絨服,衣服到小腿那里,看起來就很暖和。但是除了有記者采訪拍照時他穿上,平時他把衣服放在車里,不舍得穿,只是把保暖衣、毛衣、沖鋒衣一層層地往身上套。
這是表面的苦,還有說不出的苦——村委班子雖然建起來了,但是執行力還有待提高,作為第一書記,他的擔子還很重。
可是軍人出身的葛占偉說,當初單位派我駐村,應該是看中我當過兵,能吃苦,能戰斗。咱不能給軍人臉上抹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