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
“我花了許多年,才能和大家坐在一起吃飯”
羅相軍出生在廣西桂林市一個山清水秀的小山村。7歲那年,命運和他狠狠地開了個玩笑,由于意外觸碰變壓器,他永遠地失去了雙手。
“失去雙手的體驗好像一覺醒來忽然發現身上的一部分不屬于自己了,觸摸到的是現實,而感覺還停留在夢里。”羅相軍說,當他從昏睡中醒來,發現自己沒了雙手后,感覺整個世界都黑暗了。
出事之后,他開始封閉自己,變得沉默寡言,“我覺得別人都把我看成‘怪物和‘殘廢人。當他們的眼睛緊緊地盯著我空蕩蕩的袖子,我不敢再看向他們”。
沒有雙手的日子異常艱難,甚至連不雅的吃相都被人嘲笑。因為爸媽白天要下地干活,羅相軍不得不自己吃飯。當他彎著腰用舌頭去舔碗里的飯菜,吃得鼻子上都是米粒時,一群小孩說“他吃飯像小狗”,這深深地刺痛了他的自尊心。
8歲的羅相軍想向大家證明“殘疾不等于殘廢”,他決定先從用腳吃飯開始。
那段日子,羅相軍在桌上擺好勺子、飯碗,坐在凳子上沒日沒夜地練習。用腳夾住勺子,控制勺子舀飯菜不掉落,每一項都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戰。在練習過程中,他不知打碎了多少根瓷勺,腳被碎片扎過多少次。在無數次的努力后,他終于學會了用腳吃飯。
羅相軍說,學會用腳吃飯,是他用腳改變人生的漫漫長路上邁出的第一步。他相繼學會了用腳夾筷子、洗衣服、縫衣服、做飯、插秧……實現了生活自理。
回首過往,羅相軍感慨:“我花了許多年,才能和大家坐在一起吃飯。但和技術相比,更難逾越的是心理上的障礙。”
“我愿意為著未來那個好的句點好好努力,永不放棄”
初中畢業后,貧困的家庭無力繼續支撐他的學業,羅相軍不得不輟學。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家庭的生活狀態,于是開雜貨鋪、收破爛。
“走在長長的小道上,一直不停地撿拾破爛,這樣的日子過得艱難而乏味,就像是走在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上。”羅相軍不想屈服于現實,他還在尋求改變。
羅相軍開始如饑似渴地閱讀農業技術方面的書籍,他決定在放牛的山坡上開荒種桃樹。家人覺得不可思議:一個沒有手的人,開荒不是自討苦吃嗎?
羅相軍說,荒山上雜草、荊棘重生,樹根、亂石遍布,為了清除它們,他用腳夾住鐮刀慢慢砍,用肩膀夾住鏟子的木把去鏟。常人只要一分鐘就可以完成的事,羅相軍卻要用十幾分鐘。就這樣,他每天起早貪黑,用整整兩年的時間,開墾出近三畝荒地,并種上了桃樹。
“我站在開墾好的荒地前遠眺,滿滿的成就感。”羅相軍自豪地說,此時的他已經有了更高的目標:回到他心里一直惦記著的校園。
2003年,20歲的羅相軍帶著賣牛和從親戚處借的錢,只身踏上求學路,只為學一門技術。他走遍桂林城,一次次嘗試,希望有學校能夠接納他。學校的老師都帶著疑惑的眼光看看他空蕩蕩的雙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
羅相軍幾近絕望,終于第31所學校的老校長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收留了他。他開始學習家電維修,取得了優秀的專業成績。每當他用腳夾著電烙鐵去焊接電路板上的細小元件時,總會被同學團團圍住。
羅相軍本以為他將要沿著設想的人生軌跡前行:學好技術,回鄉鎮開個維修店,做一個平平常常的手藝人……然而生活向他敞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偶然的機會,羅相軍參加了一次全國性的殘疾人舞蹈比賽,他所在的團體在比賽中奪魁,同時,他幸運地被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相中。
“這對于我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一個預示著美好未來的起點,我愿意為著未來那個好的句點好好努力,永不放棄。”羅相軍告訴自己。
22歲,對于一個舞者來說已屬“高齡”。在隊員當中,羅相軍的舞蹈基礎最為薄弱。在練壓腿、下叉等動作的時候,他咬牙忍受著撕心裂肺的疼痛。每次練習結束,他都會癱倒在地,動彈不得。在隊友結束訓練后,他會繼續留下來訓練。
“獨自訓練時,每分每秒對內心都是極大的考驗。但在我的字典里,向來沒有‘服輸或‘放棄的字眼,我很清楚地知道,成功有很多種方式,但失敗只有一種,那就是放棄,而我不會放棄。”羅相軍說。
經過艱苦的訓練,羅相軍登上了萬眾矚目的舞臺。在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5年時間里,他隨團赴2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向世人展示“無臂舞者”的風采。
“希望我的故事讓人變得更有斗志”
2010年,羅相軍滿載榮譽從藝術團轉業回到家里。在等待工作安排的時候,他一直思索著未來的路。
羅相軍說,他能從小山村一步步走出來,從一個沒有辦法養活自己的人,到能自理、自立,正是得益于他人的幫助和社會的溫暖。在感恩所得的同時,他主動參與到公益活動中,收獲了愛與感動。
早在汶川地震時,他就奔赴災區開展心理疏導。當他用腳夾著粉筆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時,出乎他意料的是,他認為很簡單的事卻引起了震區學生的震驚。
“自助者,人恒助之——這是命運給予我的啟示,我愿意將這個啟示帶給更多人。”羅相軍開始謀劃成立公益組織,他希望做一名勵志行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激勵更多人,通過演講去幫助更多的人走出當下的困境,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成立和運行公益組織對于羅相軍是一個完全未知的領域。爭取固定的場所和注冊資金,志愿者招募,規章制度的制訂……羅相軍一一突破。很多大學生主動和他聯系,表示愿意和他一起去完成他的夢想,去感染和幫助更多人。最終在2012年,桂林市感恩勵志協會成立了。
“感恩,是為了向曾經幫助我的人致敬。同時,感恩也是生命中極為重要的事情,能為人們帶來幸福。勵志,就是希望我的故事讓人變得更有斗志,無論面對生命中的何種坎坷和磨難,都能鼓起勇氣,挑戰命運。”羅相軍如此解釋協會名字的由來。
這些年來,羅相軍四處奔走:他的感恩勵志協會已經吸引了數百名志愿者,在當地家喻戶曉;他的足跡遍布汶川、雅安、魯甸等地震災區;他作為腫瘤醫院的志愿者,與病人和家屬交流,激勵他們堅強地與病魔抗爭;他走進全國的大中小學,開展了100多場勵志演講……羅相軍的公益之夢正在茁壯成長。
“我想讓大家知道,在人的生活中,困難坎坷是少不了的,在身處困境的時候,一定不能輕易放棄,要用自己的樂觀、堅強、信念和毅力走出逆境,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