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淑霞 王藝臻
摘 要:《金融學》課程教學必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必須樹立學員的主體意識,注意理論聯系實際,設計合理的課程考核體系,切實培養學員自主學習、獲取知識、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金融學 實踐性教學 創新
中圖分類號:F8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1-230-02
一、《金融學》的課程性質及地位
《金融學》是研究貨幣與金融體系的運行機制以及貨幣運行與經濟運行之間關系的一門經濟學科,是財務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類必修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員可以系統地掌握《金融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對貨幣、信用、利率、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宏觀調控、金融監管等基本范疇有較為深入地理解,把握金融體系的內在關系及其運動規律,學會觀察和分析現實經濟生活中的一些金融問題,從而為財務管理專業的專業理論課和實務技能課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該課程在財務管理專業教學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與作用。但長期以來,在《金融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實踐性教學環節薄弱一直是明顯存在的問題,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金融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方法單一枯燥,不能突出學員的主體地位
《金融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理論課,本身就不如專業實務課那樣具有技術性、技能性和趣味性,如果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很容易使學員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索然。過去在該課程的教學中,絕大部分教員都采用了單純的課堂講解教學法,老師滿堂灌,學員被動學,在課堂講解中,一般也是照本宣科地講,按照教材的章、節、目順序平鋪,大條套小條,講解中不突出重點難點和熱點,不注意知識的聯貫性,忽略了每章內的各個目與節、各個節與節之間以及各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系。這種教條式的教學方法使學員只會死記硬背,孤立僵化地掌握知識點,學習中缺乏自主性,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員去獨立思考,整個教學過程中沒有學員的積極參與,不利于教學相長,亦不利于培養學員自主學習、獲取知識、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的能力。
(二)理論脫離實際,不利于學員綜合能力的培養
表面上看,《金融學》理論性較強,與學員的生活、工作相關性不大,但深入了解后會發現這門課程與現實經濟生活緊密相關。理論的學習固然重要,但學習理論的目的是為了應用于實踐。在《金融學》課程的教學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由于教員自身缺乏實踐經驗,很少有機會了解和參與金融機構的實際工作,無法及時掌握各類金融活動的最新動態,很難將最新金融動態有效地引入教學過程,導致在教學中主要限于教材知識的講解與傳授,不能緊跟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與發展,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的經濟金融現象聯系起來,導致學員雖然也將金融理論知識記住了,考試成績也不錯,但卻并沒有真正地理解和學會運用,通過課程的學習沒有達到提高實踐能力的目的,沒有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判斷現實的經濟金融現象,從而對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并沒有產生實質性的幫助,不利于學員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三)考核方式單一,不能對學員的學習狀況和教員的教學效果進行全面、真實、公正的考查
課程考核既是對學員學習狀況的一種檢驗,也是對教員教學效果的一種衡量,因此,考核方式和考評指標設置有較高的科學性要求。過去在《金融學》課程的形成性考核上,普遍存在著考核方式單一,只注重學員的出勤和期末考試情況,大部分學員是在被動地接受考核。以期末考卷作為最重要的考核手段和評價尺度,不注意對學員學習過程投入狀態和平時學習成績的考評,考試結果難以客觀真實地檢驗學員的學習狀況和教員的教學效果,不利于培養良好的學風和教風。
上述問題的存在,嚴重削弱了《金融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影響了該課程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個原因是非常突出的,即教學觀念沒有及時轉變,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的以教員為主體的模式,不注重實踐教學,而是把學員看作是完全被動的聽課對象,不注意對學員自主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加強《金融學》課程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探索
(一)樹立學員的主體意識
為培養具有創新潛質的應用型人才,《金融學》課程的教學必須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要充分突出應用實踐性、創新性的特點,明確“學”是教學的中心,教員的職責在于“引路和指導”,而不是傳統“包辦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員,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理性思維,使學員在自主、自覺的學習中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通過課后和學員的交流或收發問卷調查表的形式收集和把握學員“讀”的狀況,實施“訂單”式教學。變“教”師為“導”師,變“教”課為“導”課,變“學員聽眾”為“主角演員”,讓學員跟著“導”的方向走。在學習的過程中,給學員明確的“導線”,激勵學員積極主動參與思考,尋找章節之間的因果關系,開展漸進式、互動式、開放式教學,提倡引發、指導、思辨的教學模式,具體來說,就是教員要靈活運用啟發式教學、情景式教學、互動式教學、案例式教學等方法,激發學員應用形象思維、空間思維、聯想思維、類比思維等方法進行學習和思考,強化學員的自主創新能力,培養學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二)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由于教材編著受時效性等因素影響,其知識結構與體系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步伐。而《金融學》是理論性及實踐性均較強的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是培養學員金融分析能力的有效載體。因此,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體現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理念,著重培養學員對經濟金融現象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學會用理論來指導實踐,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
1.讓學員深入企業和銀行,從第一線了解相關知識,也可以通過實驗室模擬實驗加深認識,比如錢幣展覽,模擬銀行日常業務活動等。
2.利用“研究專題”促使學員深層次思考與學習。比如可以針對通貨膨脹、金融危機和貨幣政策等實踐性較強的內容進行專題討論,也可以結合經濟發展各階段甚至各國實例和實踐給學員做專題報告,或者讓學員自己動手查閱相關資料,形成專題報告,并讓學員自己做報告,增加學員的信息量,提高學員對現實經濟金融現象的分析和判斷以及對經濟本質的科學思維能力。
3.搜集和編寫科學的案例。《金融學》的許多內容都有現實的金融現象和實踐可以參考和借鑒,比如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通貨膨脹、金融危機和貨幣政策等,通過編寫科學的案例,可以使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設計科學合理的問題,積極發揮課堂討論的作用,增強教學活動的互動性。筆者曾嘗試在《金融學》的不同章節,設計了不同的問題,增強了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現舉例如下:
(1)在《導論》部分的學習中,為了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對課程有一個美好的第一印象,通過幻燈設計了這樣一段話:
“你可能會在晚間新聞里看到這樣的消息:中國人民銀行將基準利率提高了0.5%。你可知道,當你申請貸款購買住房時,這一決定對你的貸款支出會有何影響?這個消息意味著未來的價格水平是升高還是降低?因為中國人民銀行的這一決定,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找工作是更容易一些呢,還是會更難?”
針對以上問題,學員反應很熱烈,積極思考并發言。在經過討論之后,筆者又在幻燈上打出了一段對上述問題的總結,也相當于是本課程學習的“引子”:
“貨幣、銀行和金融市場是一個讓人激動的研究領域,它會直接影響你的生活——利率會影響你的儲蓄收入和你貸款買房買車時的支出,貨幣政策會影響你的工作前景以及未來的商品價格。對《金融學》的學習將會幫助你對當前政治經濟領域的一些熱點問題比如貨幣政策的實施等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更好地理解經常在媒體中聽到的一些經濟現象。你在本課程中學到的東西將會在你的現實生活中繼續伴你左右。”
(2)在貨幣基礎理論的學習中,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需要學員記憶,雖理解難度不深,但一味地捧著書本看會感到枯燥乏味,產生厭學心理。筆者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①我國目前流通中的一元硬幣是金屬貨幣嗎?(理解金屬貨幣的足值性和貴金屬材質)
②100元紙幣的自身價值是100元嗎?(理解信用貨幣的含義)
③銀行柜臺內的現金是否屬于流通中的現金?(理解通貨的概念)
通過巧妙地設置問題,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學員帶著問題看書,使學習針對性強,學習效果明顯,學員在明確地理解基本概念的同時感覺這一課程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并不遙遠,從而提高了學員的學習興趣。
(3)在金融理論的學習中,筆者設計過這樣幾個問題:
①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原因及影響分析(掌握匯率的功能和影響我國匯率變動的因素)
②我國當前通貨膨脹的成因分析(掌握通貨膨脹的幾種成因,并通過查閱資料分析我國通貨膨脹的成因)。
③近年來我國貨幣政策的實踐分析(掌握貨幣政策工具運用以及我國近年來所采取的主要貨幣政策)
對于相對抽象的理論學習,教員除了集中面授講解,還可以引導學員更多地關注現實經濟問題,啟發學員進行獨立思考,并學會借助公共資源,尋找答案,對結論的追尋過程就是理論學習的過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員在設置問題時應該注意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學習過程的漸進規律,要求學員不僅局限于教材的條條款款,還要學會通過各種渠道(電視、網絡、新聞、雜志等)獲取相關信息來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對金融經濟理論的真正理解。
(三)設計合理的課程考核體系
在學習和掌握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學員的實踐能力必須經過不斷地培養訓練和實際鍛煉來逐步形成,切實有效的考試考核體系應當注重和強調學員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專業素養的提高。對金融學的考核除了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以外,還需要考核學員靈活運用基本知識分析、判斷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簡單地書面考試加平時作業的考核方式不能突出實踐性教學的需要。除了采取閉卷考試形式外,還應當通過專題大作業、撰寫小論文、平時課堂發言表現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其中平時成績占20%,主要通過學員在平時討論發言中的表現打分;小論文成績和專題大作業占20%,比如讓學員自己做研究專題,通過對經濟金融現象的分析和判斷形成的小論文都可以通過這一項來打分;最終的書面閉卷考試成績占60%。
參考文獻:
[1] 河海霞.加強金融學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考[J].北方經濟,2012(18)
[2] 董昕.金融學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問題與對策[J].亞太教育,2015(10)
[3] 張濤,李廣富.面向能力培養的應用型金融學專業認知實踐教學思考[J].商業經濟,2015(05)
[4] 陶琳瑤,劉穎.金融學專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對外經貿,2014(06)
(作者單位:空軍勤務學院財務系 江蘇徐州 221000)
(責編:紀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