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來說,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互聯網金融改變了傳統金融的銷售和支付模式,擠占或替代了傳統金融機構的位置和作用。但同時,又促進了金融機構的創新,改善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等傳統金融不能解決的問題。因此,只有正確處理好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傳統金融的影響,積極改革創新,使兩者相互結合,才能實現兩種金融模式的共同發展,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和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傳統金融 影響 對策
互聯網金融是隨著電子商務經濟的迅猛發展,依靠大量數據的積累、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以互聯網為平臺依托,以第三方支付、信用評價、金融中介、線上投資理財、金融電子商務等為主要表現形式,將傳統金融業與以互聯網為首的現代信息科技,特別是移動支付、社交網絡、搜索引擎和云計算等相結合而成的一種新興金融領域。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傳統金融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互聯網金融以其成本低、覆蓋廣、效率高、發展快的優勢逐步地擠占和替代了傳統金融的地位和作用,對傳統金融的生存產生了巨大的威脅。同時,互聯網金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傳統金融的創新和發展,對于傳統金融來說,也是一種機遇。
一、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是一種新型的金融業務模式,它的出現和高速的發展,改變了整個金融體系的主體、市場、制度和風險等,嚴重地影響了傳統的金融市場。
(一)互聯網金融改變了傳統金融的銷售模式
傳統金融的銷售渠道主要依靠于實體的網店和銷售人員。隨著電子商務、網上銀行等商業形式的出現,傳統金融這種實體的銷售格局,逐漸被互聯網金融的網絡銷售渠道所取代。互聯網金融的銷售模式更方便快捷、降低了銷售成本,更滿足人們的需求。這也就促使傳統銀行、證券、保險等機構進行銷售渠道的改革創新。
(二)互聯網金融創造了新的交易支付系統
傳統金融的主要支付方式有現金、票據、信用卡等。而互聯網金融將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絡和金融有機結合,創造了網絡支付、手機支付等新的支付方式。使得人們能隨時隨地地進行方便、快捷的交易支付。據《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15)》統計,截至2014年,支付機構共處理互聯網支付業務215.30億筆,業務金額17.05萬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3.52%和90.29%;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153.31億筆,8.2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5.9%和592.44%。
(三)互聯網金融創造了新的融資模式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產生了一種有別于傳統的商業銀行間接融資模式和資本市場上的直接融資模式的新型融資模式。傳統金融中融資業務的發生必須依賴于銀行這個中介機構,而新的融資模式弱化了中介機構的作用,使得投資者和融資方直接金融融資交易。很多互聯網金融平臺都推行了轉賬和繳費等功能,并通過互聯網向社會大眾吸收了大量的閑散資金。
(四)互聯網金融改變了傳統金融的資金供求模式
隨著互聯網金融出現,不僅傳統的資金供給的規模效應,逐漸轉變為需求的規模效應。而且,還改變了傳統金融機構的信用評價體系和借貸方式。以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中介是傳統金融模式中借貸等資金融通業務的基礎。而當互聯網金融出現以后,客戶可以方便、快捷到通過互聯網金融來理財,不再受銀行等金融中介的約束,傳統金融的資金供求模式發生了極大地改變。
(五)互聯網金融緩解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P2P網絡借貸和眾籌等模式的出現,有效地緩解了我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互聯網金融通過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使得融資雙方的信息信譽狀況都能在網絡中反映出來,極大改善了融資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降低了違約等道德風險和融資成本。因此,互聯網金融更符合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有利于改善中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問題。
(六)互聯網金融影響了傳統銀行體系的制度
傳統銀行的制度體系對存貸款的利率進行了限制,并明確區分了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政策性銀行三者的業務。但是,由于互聯網金融的全球性,中國的銀行制度與其他國家的制度產生了沖突。互聯網金融逐漸打破了傳統銀行的制度體系,迫使傳統銀行制度不得不作出相應改變。
(七)互聯網金融促進了金融脫媒
金融脫媒指的是在金融管制的條件下,讓資金的供求雙方直接交易,不再通過商業銀行這個中介,使金融市場接近沒有金融中介的狀態。在傳統金融的資金融通過程中,商業銀行等金融中介機構占據了主導的地位。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逐漸改變了金融的對象、方式、市場和調控機制,以信息平臺的形式為資金供求雙方提供了金融搜索平臺,使得這些機構的主導地位被削弱為從屬地位。
(八)互聯網金融增大了傳統金融的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許多工具、產品的作用都是給用戶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務,并幫助他們規避風險,從而能在最小的風險條件下獲得最大的收益。然而,用戶通過互聯網金融工具和產品降低了自身的風險,但從整個金融的系統來看,風險并沒有減少,只是被轉移到了別地方。一旦這些風險爆發時,其產生的危害有可能會被擴大,從而為金融市場帶來巨大的損失。所以,互聯網金融可能會增大了傳統金融的風險。
二、傳統金融的發展對策
互聯網金融出現促進傳統金融的改革和發展的同時,也可能威脅傳統金融的生存,甚至取而代之。因此,如何處理這些影響對傳統金融的發展尤為重要。只有避免或降低不利的影響,同時促進有利的部分,才能使傳統金融繼續保持其活力,不斷發展。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樹立新的觀念,勇于改革創新
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能把互聯網金融看成是洪水猛獸。互聯網金融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在對傳統金融產生沖擊的同時,也能促進傳統金融的改革創新。在高速發展的新時代,傳統金融不能再墨守成規,應該樹立新的觀念,順應時代的發展而做出改變。
(二)利用自身優勢,提升專業能力和服務質量
傳統金融業歷史悠久,其本身也具有互聯網金融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如雄厚的資本、品牌效應、風險控制等等。因此,傳統金融可以通過這些優勢來進行拓展。比如通過提升金融服務業的專業化水平,提高金融服務的質量,以專業和優質的服務獲得客戶的青睞。
(三)為客戶提供更完善的綜合化服務
互聯網金融的服務對象主要是中小微企業,其業務模式單一,業務的資金額度也相對較小。而傳統金融資金雄厚,經驗豐富,客戶群體龐大,特別是其綜合化服務機制也是互聯網金融所沒有的。所以,傳統金融可以利用其資本和經驗,不斷地完善綜合化的服務機制,通過更為完善的綜合化服務來吸引客戶,壯大自己。
(四)積極轉型,開展互聯網業務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社會,互聯網的應用,發展迅猛。據《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的網民數量已經達到了6.88億,互聯網的普及率為50.3%。如此大量的網民人數,將是未來金融業最大的潛在客戶。因此,傳統金融應該居安思危,積極轉型,以自身的特點結合互聯網的優勢,積極拓展新的業務,為客戶提供全新的體驗,贏得市場。
總而言之,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來說,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互聯網金融改變了傳統金融的銷售和支付模式,部分擠占或替代了傳統金融機構的作用。但同時,又促進了金融機構的改革和創新,改善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等傳統金融不能解決的問題。
互聯網金融迎合了時代發展的要求,前景廣闊。傳統金融同樣具有很大的潛力。因此,只有正確處理好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傳統金融的影響,積極改革創新,使兩者相互融合,才能實現兩種金融模式的共同發展,比翼雙飛,實現雙贏,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宮曉林.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南方金融,2013(05):86-88.
[2]莫易嫻.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競爭與合作[J].財會月刊,2014(07):50-53.
[3]曹鳳岐.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挑戰[J].金融論壇,2015,1:3-65.
作者簡介:宮兆輝(1966-),男,滿族,遼寧寬甸人,副教授,畢業于東北財經大學,就職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會計學院,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