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者/高 尚
黃河三角洲上的“有色”盛章
——2016全國(東營)有色金屬工業展側記
The “Nonferrous” grand meeting o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記 者/高 尚
有色金屬是指除鐵、錳、鉻構成的黑色金屬以外的所有金屬的總稱。它是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是支撐一個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提升一個國家綜合實力,保障國家安全的關鍵性戰略資源。
2016年12月21日-23日,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主辦,方圓集團與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技術開發交流中心共同承辦的 2016全國(東營)有色金屬工業展在山東省東營市黃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現場展覽以實物、模型和展板為主。同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還組織召開了“有色行業申報國家科技獎項遴選會”;“有色金屬學會秘書長會議”和“全國有色行業碳市場能力建設工作會”。
作為“國家火炬計劃銅冶煉與銅材深加工特色產業基地”的東營市,當地政府對這次展會高度重視,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不僅在展會前親自過問布展進度及詳細情況,而且整個展會期間事必躬親。作為有色金屬工業的一次盛會,這屆展會達到了展覽的預期,也實現了參展單位的心圓意滿。

2016年12月19-20日,山東東營黃河國際會展中心3號展廳進出口處好不熱鬧:銅板、銅板帶、金錠、銀錠、鋁合金制品被有條不紊地搬上展臺,這些厚重精美的展品和模型在燈光的照射下,散發出金屬本真的光澤與亮度,各參展企業都在把他們企業最壯美的一面展示出來。放眼各個展臺,各類有色金屬產品琳瑯滿目,整個行業的完整產業鏈條通過展臺一一呈現出來,從銅板到銅線、銅絲到高端電磁線,再延伸到汽車配件、工藝品加工、高精尖設備的應用……有色金屬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這里得到了直觀的體現。一位企業家仔細撫摸著展品笑了:有色金屬與東營的緣分還真是天意呀!
1998年,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里的有色金屬壓延及深加工產業只有方圓一家企業,投產之時也僅有電解銅一萬噸。而到了2016年底,在這片黃河三角洲經濟熱土上,當年的獨苗已成了參天大樹。當初那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小廠,已經蝶變為資產總值超300億元,年銷售收入突破700億元的標桿性企業,東營也成了全球工業循環經濟領域眾所矚目的地標。如今的東營,規模以上有色金屬壓延及深加工生產企業已發展到十幾家,形成了年產陽極銅90萬噸、陰極銅70萬噸的生產能力;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全國唯一的“銅及銅材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被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銅冶煉與銅材深加工特色產業基地”,形成了以銅冶煉、電解、深加工為主的產業集群。這些年,從這里,每年有90萬噸陽極銅、70萬噸陰極銅輸送到全國各地,那些流光溢彩的銅產品正為中國制造業的崛起提供著重要物質基礎和有力支撐。
如今的東營,銅產量已位居全國第四位;軌道交通、風電用電磁線產能居全國前兩位,產值逾千億。正如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所感慨的:東營真是一塊神奇的土地!……這也不過是短短的20年哪!
產業集群的規模初具與企業的健康成長,與這里的眾多企業之間由單打獨斗進化成互通有無、抱團發展的產業生態息息相關。方圓從區內企業購買陽極板,產出的陰極銅出售給亨圓,而他的低氧銅桿又出售給金圓、迪賽等,這是一個完整而和諧的產業生態鏈。雞犬之聲相聞的近便倒真的省下了一筆不菲的物流成本,四鄰之間的原料運輸靠叉車就可以完成。而彼此之間若無互信,若無相互補臺,“多快好省”豈不成了“鏡中月,水中花”?
作為《資源再生》雜志記者,在不停按動相機快門的空檔,我們全程參與了展會里里外外的活動,收獲頗豐,感觸良多。
這屆展會共有56家企事業單位參展,近千人出席開幕式。開幕式上,東營市委書記申長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方圓集團董事長崔志祥先后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賈明星,中國工程院院士古德生、張文海、何季麟,東營市政府常務副市長田青云,東營市委組織部長朱開國,東營市副市長李俊峰,東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凑\等出席。開幕式由東營市市長趙豪志主持。
開幕式后,貴賓和代表們走進展覽大廳。6000平米的大廳里分布著34家特裝展位和22家標展展位,貴賓的目光所到之處,是參展人員最具成就感也最為緊張的時候。
這次展會是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的一次重大巡禮。中鋁西南鋁、東北輕、西北鋁等中鋁重點銅鋁加工企業千里迢迢匯聚于此;大冶有色、奧博特、金川集團、銅陵有色等大型企業第一次在黃河三角洲腹地亮相,叢林集團等大型鋁加工企業布置了他們最具代表性的展品和展板;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北京礦冶研究總院、中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江西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北京工業大學、貴州大學等知名大學帶來了他們的科研成果與項目模型;春興集團、低碳網等環保和再生金屬企業也不愿錯過這次盛會;山東亨圓銅業、山東迪賽機電等當地七家重點有色金屬企業也擺開迎神納福的龍門陣。







在東營方圓集團的展廳,“兩步煉銅”工藝裝置模型匯聚了貴賓的眼神兒。方圓集團董事長崔志祥站在爐子模型前詳細匯報了“兩步煉銅新工藝”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據專家稱,東營方圓集團自主研發的多元爐+火精爐的“兩步煉銅工藝”刷新了世界有色冶金史,實現了煉銅工藝由“三步”變“兩步”,綜合能耗及運營成本較傳統工藝下降15-20%,噸銅費用節省500元。方圓集團負責人告訴來賓:這項工藝技術已列入《中國制造2025》產業關鍵技術發展指南,被譽為全球“第四代冶金工藝”和“銅產業綠色發展的首選技術”。方圓集團總工程師王智女士言簡意賅,幾句話便道出了這個工藝的技術優勢與特點:兩步煉銅將傳統的“三步式”冶煉流程,革新為“兩步煉銅”,革命性地取消了轉爐吹煉以及精煉工序,徹底解決了銅包吊運過程中的低空煙害,減少了熱量損失,作業環境大大改善,冶煉流程更加緊湊,生產效率顯著提高。
據透露:目前,方圓集團已在泰國、越南、蒙古、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智利、秘魯、墨西哥等拉美國家開展技術服務戰略布局。特別是《中智礦業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簽署,標志著中國在與智利礦業的合作競爭中贏得了先導權,實現了良好開局和突破性進展。技術的推廣和輸出讓方圓品牌在全球銅產業界名聲鵲起,中國銅產業在世界同行中閃爍著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展會開幕當日下午,陳全訓會長等領導來到“兩步煉銅新工藝”生產車間,現場觀看了生產情況。在生產工藝主控室,他們聽取了生產運行情況的匯報。領導們還來到多元爐與火精爐旁,觀摩了爐子的生產狀況,并與工作人員展開了面對面的交流。
展會期間,記者對東營當地企業的參展情況格外關注。在七家本土企業的展廳前,觀眾停足注目。不少外地客戶落座展廳,氣氛極為融洽。參展企業負責人表示,過去我們總以為,只要把我們的產品做好就行了,實際上,“酒香也怕巷子深”。同行的認知對于我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今天這個時代,“認知”是第一位的。這幾天,上下游企業負責人與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專家聚會于此,這本身就給我們帶來了寬廣的資源渠道與厚重的人脈機緣。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