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華 程紅 袁淑娟 汪亮/文
浙江省A級物流企業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
孫小華 程紅 袁淑娟 汪亮/文
浙江省A級物流企業數量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是最多的,但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本文對浙江省A級物流企業基本情況進行分析,得出物流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思路。
物流企業、信息化、標準化、發展對策
近年來,浙江省物流業運行形勢總體良好,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但是,還有一些制約浙江省物流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物流企業“三多三少”的行業特點依然存在,物流企業的轉型升級尤為緊迫。為此,2015年浙江省物流與采購協會對全省A級物流企業進行問卷調研,以對省內A級物流企業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摸底,共收到有效問卷162份。本文是在此次調研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研究的成果。
截止到2015年2月底,浙江省共有A級物流企業450家,占全國A級物流企業總數3177 家的14.16%,A級企業的數目名列全國各省市第一,但其中5A級企業只有8家,僅占全國196家5A企業總數的4.08%。5A級企業數量與上海市和江蘇省相比明顯較少,與浙江制造業、消費市場大省的身份明顯不符。通過調查分析,浙江省物流企業綜合實力不強主要體現在缺少復合型人才、企業信息化及標準化水平較低、物流新業務發展緩慢等幾個方面。
1.人員素質較低,缺少復合型人才
現代物流人才不僅要懂得運輸、倉儲等基本的物流業務知識,還要有較強的物流組織能力和市場分析能力, 能夠整合物流業務管理中的各個環節, 既懂管理又懂技術, 還要有深厚的理論底蘊和豐富的實踐能力。
從企業職工學歷調查結果(如圖1)來看,物流企業員工受教育程度較低,低學歷人員占了三分之二,員工普遍缺乏專業的理論知識,綜合素質不高,難以適應信息化的發展進程;而目前,學校的教育與企業需求相脫節,高等院校培養的物流人才數量不少, 但是復合型人才特別是跨界融合型人才卻嚴重不足,不能滿足物流行業的現實發展需求和物流崗位的需求,制約了物流企業的發展。

圖1:企業職工學歷情況
2.企業標準化水平較低
物流企業標準化水平包括兩方面,一是物流企業使用標準的程度,二是物流企業參與制定物流行業標準的程度。
根據受訪的162家A級物流企業調研結果顯示(如圖2),使用國家強制標準的企業有34家,使用地方推薦標準的企業18家,使用企業內部自定義標準的企業27家,使用上述兩項或三項標準的企業62家,沒有使用相關標準且不了解標準化相關規定的企業21家,這說明物流企業的標準化應用水平不高。在參與制定物流行業標準方面,浙江省物流企業更是寥寥無幾。
3.企業信息化水平較低
物流企業信息化包括企業內部信息系統建設與信息交換平臺建設兩部分。浙江省物流企業在企業信息化方面普遍存在思想上重視程度不夠,經費投入不夠,使用、維護及升級方面等問題。
根據對浙江省A級物流企業信息系統中使用運輸管理、倉儲管理、財務管理、設備管理、訂單處理、配送管理、銷售管理、采購管理、配裝和包裝管理、車輛監控、客戶查詢管理等11項物流服務基本功能的情況調查結果(如圖3),在受訪的162家物流企業中,擁有上述全部功能的信息系統的企業只有3家,絕大多數企業只有1~3項基本功能,在財務業務一體化、集成化、智能化方面均顯不足。同時,物流企業在信息數據交換方面也存在較大差距,53%的企業不能做到客戶訪問本企業網絡數據,也無法實現企業之間的數據交換。
浙江省的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水平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政府和企業建立了許多信息交換平臺。物流信息平臺建設運營主體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政府主導的;另一類是企業主導的。如設在浙江省交通廳的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是一個多方共建的開放、共享的物流單據和服務電子交換基礎網絡,截至2014年4月,平臺向社會提供交換服務的交換數據量達到7.8億條,日均交換總量100萬條;義烏市引進新躍物流公司開發運營的義烏陸運物流信息平臺,免費提供物流配送信息。雖然浙江省物流信息交換平臺眾多,但仍存在資源整合能力不強、缺乏良好的商業發展模式等問題,政府主導的平臺未得到有效利用,企業主導的平臺尚未找到良好的商業模式。
4.新業務增長點未形成規模
在受訪企業中,絕大多數A級物流企業以運輸、倉儲等傳統業務為主,專業物流企業不多,供給能力不足,與生產、流通相關聯的供應鏈物流,與高端制造業相關聯的航空物流,與國際商務相關的國際物流等高端物流業發展滯后;物流金融、冷鏈物流、回收物流等特色物流業務尚未形成體系。具體調研結果,如圖4所示。
雖然一些物流企業開展了新業務,如義新歐班列義烏—中亞和義烏—馬德里中歐班列已經開始常態化運行,但回程貨物不多,目前主要依靠政府補貼,沒有實現正常盈利。由于具備專業金融知識又熟悉物流產業融資特點的金融人才偏少,大多數銀行的物流金融創新動力不足,而且缺少專業物流金融人才團隊,難以有效開展金融業務創新,物流企業融資渠道較為單一,物流金融等產業尚未形成規模。

圖2:企業標準化應用情況

圖3:企業物流信息化建設情況

圖4:企業物流業務類型
浙江省物流行業正處在一個轉型升級時期,由傳統物流向智慧物流方向發展,由低端物流向高端物流方向發展,物流服務程度逐步向縱深化發展。為了促進物流企業健康發展,浙江省A級物流企業需要緊跟國家經濟政策,依托“一帶一路”和跨境電子商務,加快發展電商物流、港航物流、農村電商物流、逆向物流、冷鏈物流,通過集約化、信息化、標準化、資源整合與服務創新制勝。
1.把握國家、地方政策
為了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國家和浙江省出臺了一系列經濟政策,物流企業要切實把握相關政策,充分利用浙江省產業、資金、人才等優勢,來加快企業發展,重點發展供應鏈物流、國際物流、港航物流、電商物流、冷鏈物流、物流金融等業務。如國家正在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浙江省A級物流企業要充分利用省內的港口、市場優勢,加快發展國際物流業務;2015年,國務院批復了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建設,物流企業可以利用這一契機,通過智能物流和倉儲服務平臺的應用,擴展業務范圍。
2.重視人才培養
隨著信息技術在物流業中的廣泛應用以及物流信息化的發展,物流企業對工作人員的知識水平和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A級物流企業可以行業協會為載體和平臺,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社會、企業、院校互動的交流模式,加快培養專業物流人才,特別是既懂物流金融、冷鏈物流、電商物流、跨境電商物流等物流新業務,又懂財務、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采取多種形式,積極開展物流從業人員在職培訓。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應以物流企業的實際需求為導向設置專業課程,共同制定培養計劃,與學校合作建立培訓中心或專業實訓室,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訓機會。
與其他行業相比,物流行業的員工,特別是一線操作員工的工資待遇普遍較低。企業的高層管理者要重視企業文化、企業發展空間、團隊氛圍等,以增強團隊凝聚力,并為員工制定合理的職業規劃,提高員工的工資待遇,讓員工對自己的前途有有信心。
3.整合資源,建立行業聯盟
物流企業小、散、亂、差現象明顯,集約化是發展物流產業的必經之路。集約經營可以通過成立企業整合、戰略聯盟等方式實現。
通過企業整合,可以實現現有運輸、倉儲、貨代、聯運、快遞等物流企業的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政府可以強化對物流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勵物流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并等多種形式進行資產重組,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提升。戰略聯盟的結果不僅僅是信息共享,而且是業務互補、貨源網絡共享等,由原有的對抗型競爭向協作型競爭轉變,由“零和”博弈向“雙贏”博弈轉變,發揮規模經濟優勢。通過聯合、合并、控股等形式實現規模化經營,形成一批有國內影響力的物流企業品牌。
同時,物流企業要充分發揮物流相關行業協會的行業管理、標準推廣、信息交流、溝通和聯系行業內企業等作用,建立行業聯盟,進一步促進行業自律,營造良好的物流行業發展秩序。
4.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高效的物流活動有賴于信息技術和自動化物流設備的全方位支持。信息化的基礎是需要企業內部管理規范化,內部流程操作的規范化。“互聯網+”環境下的信息化建設,不是單純地建立企業的網站、開發一個APP,而是在企業內部管理運營信息化的基礎上,構建物流信息共享互通體系。
浙江省物流企業要充分發揮國家交通物流信息平臺的作用,通過互聯網信息集聚優勢,聚合各類物流信息資源,整合倉儲、運輸和配送信息,開展物流全程監測、預警,提高物流安全、環保和誠信水平。在國家有關部門的統一指導下,加快完善物流信息交換開放標準體系,在更廣范圍促進物流信息充分共享與互聯互通,使社會物流資源配置得以統籌優化。
物流企業在倉儲建設中要積極推廣應用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等物聯網感知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實現倉儲設施與貨物的實時跟蹤、網絡化管理以及庫存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貨物調度效率。
5.提升物流標準化水平
實現物流標準化,可以有效地實施物流系統的科學管理,加快物流系統建設,促進物流系統與其他系統對接,有效地降低物流費用,提升物流行業的集約化水平,提高物流系統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浙江省物流企業要積極參與物流行業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試點工作,包括物流包裝、物流設備、物流工程、物流信息標準化等方面的試點。2015年6月14日,浙江省物流標準化與物流新技術應用聯盟成立大會在杭州成功召開。該聯盟由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發起,聯合了浙江物產物流投資有限公司、浙江工商大學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等10余家省內知名物流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共同成立,致力于推進浙江省物流行業的標準化提升與物流新技術應用推廣工作。浙江省A級物流企業作為物流行業的核心力量,不僅要進行物流行業標準的試點工作,還要積極爭取參與物流行業標準制定工作。
作者孫小華、袁淑娟、汪亮單位為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數字信息技術學院;作者程紅單位為浙江省物流與采購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