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李華
傳統杜邦分析法的核心指標是凈資產收益率,利用指標間的內在聯系,圍繞核心指標進行不同維度的分解,化大為小,逐個分析,根據企業運營的資產、資本結構、銷售規模、成本水平等特征,將凈資產收益率分解成總資產凈利率和權益乘數,對企業的綜合經營能力及經濟效益進行系統評價與分析。再根據總資產收益率的特點,將其分解為銷售凈利率和資產周轉率。因此,影響凈資產收益率的因素有三個: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和權益乘數。運用杜邦財務體系來分析企業的經濟活動情況,能夠有針對性地反映指標的變動趨勢和解釋指標的變動原因,可以直觀地用于評價企業總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財務指標。
根據以上對杜邦分析法原理的闡述可知,傳統杜邦分析法的局限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傳統杜邦分析法關注的是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運營能力,企業的發展能力傳統杜邦分析法沒有涉及相關的評價。企業在實際經營過程中,關注點聚集在盈利能力上,沒有衡量企業盈利的同時是否使企業資產價值和股東權益增加了。很多時候,報表上企業獲得高利潤,現實中卻面臨企業的黑字破產——現金短缺,正是企業一味追求高利潤和實際增長率,忽視了企業真正的持續增長能力。傳統的杜邦分析法對企業的持續增長能力這方面的分析是欠缺的。
總資產與凈利潤這兩個指標間是不匹配,這樣總資產報酬率作為核算企業資產的實際報酬率則不準確,凈利潤是企業的各項收益扣除了成本費用后屬于股東的部分,而總資產反映的不止是股東、債權人等享有的權利;銷售凈利率用于評價經營活動的獲利能力,指標中的凈利潤是企業的各項收益扣除了成本費用,然而凈利潤不是全部由銷售收入帶來的,與銷售收入則不匹配。
股利分配政策關系到投資者的切身利益,直接影響到投資的回報和成果,作為投資者更喜歡股利支付率越高和支付水平越穩定的企業,這樣的企業代表著經營情況好、發展穩定,值得長期投資。所以,合理、穩定的股利分配政策不僅保障公司的可持續發展,也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傳統的杜邦分析法沒有分析這一關鍵因素。
金融活動主要指的是籌資活動,為企業提供資金。只有區分經營資產和金融資產,才能準確核算經營活動產生的效益和金融活動產生的效益,真實反映公司的經營活動和金融活動情況。而傳統杜邦分析法沒有將經營活動和金融活動進行區分,籠統的用總資產和總負債進行指標核算。
基于以上四個方面的局限性,也從另一方面反應了傳統的杜邦分析法適用于日常經營活動單一,不存在對外投資等多樣性的經營模式的企業,企業的經營利潤是唯一的利潤來源,企業不存在債權人,全部資產都是企業內部產生,這樣便不存在指標不匹配的問題。
引入可持續增長率為核心指標,不再以凈資產收益率為中心,考慮了企業的股利分配政策,企業經營者要平衡好高收益和股利分配政策對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影響,正確處理好對股東投資回報與企業資本積累的關系。可持續增長率不僅與凈資產收益率和股利政策密切相關,還跟企業的銷售規模、盈利能力、運營能力、資本構成等也存在密切關系。只有協調好各個方面,才能保證企業持續發展,為企業所有者創造更多的財富。
經營利潤并不是公司的核心利潤來源,即企業同時存在經營活動和金融活動,傳統的杜邦分析法無法準確的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將經營活動、金融活動的獲利性分開研究以改進傳統杜邦分析法。根據不同盈利活動,將經營活動和金融活動重新分離,更加準確分析企業的獲利性。

圖1 杜邦分析法的分離解析圖
根據圖1所示,由于單獨分離金融活動,權益乘數已不適合作為財務杠桿的考核指標,需要單獨計算籌資活動成本,以分析財務杠桿作用。財務杠桿率是企業利用負債來調節權益資本收益的手段,而經營負債是沒有成本的,不存在財務杠桿作用,所以金融負債才是真正負債的成本。企業經濟活動分解為經營活動和金融活動,經營活動的獲利能力是由經營資產報酬率(ROA)和權益乘數(經營)決定,ROA反映了企業利用資產進行經營活動獲利的能力,權益乘數(經營)反映了公司經營活動的杠桿能力;稅后金融損益/凈金融負債反映了企業金融性資產的報酬率,與財務杠桿率一同作用,反映了金融活動對企業獲利能力的貢獻能力大小。
綜上,針對傳統杜邦分析的缺陷,引入可持續增長率,對凈資產收益率進行分解,再接著利用指標之間的關系,將凈資產收益率分解成經營活動的收益率和金融活動的收益,在此基礎不斷往下分解,從而構建杜邦財務分析體系的基礎分析指標。根據以上改進方法,改進后的杜邦分析法如下圖2所示。

圖2 改進的杜邦分析法
對傳統杜邦分析法改進時,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經營活動和金融活動的界定。通用的資產負債表將資產按照流動性分為流動資產與非流動資產兩類,將負債分為流動性負債與非流動性負債,通用的資產負債表的分類無法得知各項經濟活動投入的資產負債情況,將通用資產負債表進行重分類,調整為直觀反映凈經營資產、凈金融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管理用資產負債表,如圖3所示。
在編制管理用資產負債表時,經營資產是指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所涉及的資金,金融資產是指利用經營活動多余資金進行投資所涉及的資產的原則來進行劃分:
(1)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所涉及的資產、負債,屬于經營性資產、負債。主要包括:貨幣資金(屬于生產經營所需)、短期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重大影響、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等;
(2)新金融性資產和負債是企業用多余資金購買的金融性工具或籌集的資金,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短期權益性投資等。

圖3 會計資產負債表調整為管理用資產負債表
將資產按照經營性資產和金融性資產進行區分,負債區分為經營性負債和金融性負債,根據凈經營資產=經營資產-經營負債、凈金融性負債=金融負債-金融資產進行分類,重述資產負債表。
二是凈利潤的分配。根據經營活動和金融活動的界定,企業的凈利潤劃分為經營活動利潤和金融活動利潤,凈利潤構成如圖4所示。
(1)經營利潤包括毛利潤、各項期間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和屬于經營活動的投資收益。
(2)金融活動利潤包括財務費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屬于金融活動的資產減值損失和投資收益。
經營活動產生的利潤反映的是經營業績,金融損益是金融活動的成果。

圖4 凈利潤的構成
傳統杜邦分析法和改進杜邦分析法在對企業進行財務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有差異的。具體區別見表1。

表1 改進前后的杜邦分析體系的結果對比
綜上所述傳統杜邦分析法適用于業務單一,盈余簡單的企業分析,對于投資多樣化,盈余復雜的多元化的企業來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企業的持續增長能力可以引導企業做出合理的財務決策;企業的財務狀況全面分析時,關注企業的持續增長能力,與現實增長率進行比對,分析深層次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使得企業可持續增長率和實際增長率一致。分離經營活動和金融活動的杜邦分析法能更加有效的評價企業獲利能力;分離經營活動和金融活動,不再將企業的獲利能力簡單的歸為經營活動的效果,企業的金融活動的貢獻能力不容小覷,改善了評價效果。總的來說,改進后的杜邦分析體系可以更加客觀、準確、全面的反映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支付能力,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
[1]張新名,錢愛民.財務報表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2]唐樺.以權益凈現率為核心的財務指標分析體系研究〔D〕.長沙:長沙理工大學,2014.
[3]盧呈,林楚琪.杜邦分析法再財務分析中的應用〔J〕.商業會計,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