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初江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時間采集尿樣對檢驗結果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1月1-10日來本院接受體檢的受檢對象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分別對兩組受檢對象的兩次晨尿進行研究,其中觀察組以受檢對象第二次晨尿為尿液樣本,對照組以受檢對象第一次晨尿為尿液樣本,應用常規(guī)尿沉渣定量和干化學檢測方式對兩組尿液樣本的亞硝酸鹽、變形紅細胞、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尿蛋白、尿糖陽性率進行統(tǒng)計分析,然后對兩組受檢對象的紅細胞計數進行分析。結果:觀察組硝酸鹽及變形紅細胞陽性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白細胞、上皮細胞、紅細胞計數、尿糖陽性率及尿蛋白陽性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紅細胞計數比對照組明顯偏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尿液標本在室溫條件下放置2 h以后,尿中的白細胞、紅細胞、上皮細跑以及管型數量均明顯降低,而細菌數卻明顯升高,五項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尿液樣本進行尿沉渣和干化學檢查的過程中,采用二次晨尿作為樣本不僅不會對晨尿的檢測準確性帶來影響,還會保證檢查速度較快,在2 h內完成,尿液樣本中白細胞、紅細胞及管型成分不變形溶解,檢驗中某些項目的陽性率顯著提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晨尿; 二次晨尿; 尿沉渣定量; 干化學檢測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ime on the Inspection Results of the Urine Sample/LIU Chu-jia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33):137-140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ime on the inspection results of the urine sample.Method:100 cases in our hospital to receive medical were selected from 1 to 10 January 2016,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50 cases in each group.In two groups the two times morning urine examination subjects were studied,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used the second morning urine for urine samples, control group was examined first morning urine.Application routine urine sediment quantitative and dry chemistry detection of two groups of urine samples nitrite, deformation of red blood cells, red blood cells, white blood cells, epithelial cells, urine protein and urine positive rate were compared.Result:The nitrite and deformation of red blood cell positiv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white blood cells,epithelial cells, the positive rate of urine and urinary protein positive rat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 urine samples of urine and dry chemistry, the second morning urine as samples not only of morning urine detection accuracy of impact, but also ensure the detection speed is fast, and in two hours to complete,the urine samples of white blood cells, red blood cells and tube type components dissolved without deformation, certain items in the test, the positive r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t is worth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Morning urine; The second morning urine; Urine sediment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dry chemistry
First-authors address:Ji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Jian 34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3.040
在對疾病進行篩查和診斷的過程中,臨床普遍應用尿液樣本進行檢驗,尿液檢驗能夠保證檢驗的準確性和實效性[1]。目前臨床上對尿液樣本時間段的選取往往是強調選取受檢人第一次晨尿作為進行尿常規(guī)檢驗的標本,并且必須確保標本能夠在留取尿液后2 h內完成[2]。但是受到各因素的綜合影響,從尿液的留取和處理一直到運用相應的檢測儀器進行檢測,這個時間跨度太大,尿液被留置的時間太長,因而尿液將會發(fā)生較大的變化,尤其是尿液的成分會出現(xiàn)很大的改變,此時如果運用這種樣本進行檢驗就會出現(xiàn)很大的波動,嚴重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3]。近年來,國外對此展開了較多比較深入的研究,有不少學者提倡選取二次晨尿作為檢驗樣本,但是國內對于此方面的研究不多,關于二次晨尿的準確性還存在較多的質疑,此次研究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100例受檢對象的第一次晨尿和第二次晨尿分別進行檢驗,對比分析不同時間采集尿樣對檢驗結果的影響,現(xiàn)將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1-10日來本院接受體檢的受檢對象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分別對兩組受檢對象的兩次晨尿進行研究,其中觀察組以受檢對象第二次晨尿為尿液樣本,對照組以受檢對象第一次晨尿為尿液樣本。對照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12~75歲,平均(49.3±5.3)歲。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12~74歲,平均(48.7±6.2)歲。其中尿路感染部分患者存在著尿路感染疾病、急性腎小球腎炎、腎結石、IgA腎病和糖尿病腎病。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所選用的主要儀器與試劑 本研究中尿沉渣相關指標的檢測主要是運用半自動尿分析儀以及與之相配套的試條,尿分析儀標準為優(yōu)利特-100型,配套試條由桂林市醫(yī)療電子儀器廠生產,而K-CELL尿沉渣檢測板由廣州倍肯公司生產,尿液的干化學檢查則是采用韓國所生產的URISCAN-PRO尿液分析儀及相應的試條紙。
1.2.2 尿液的選取和送檢 晨尿為受檢對象清晨第1次尿,晨尿即排出夜尿后產生的尿液。而二次晨尿則為早晨第2次尿,時間主要為8點到9點,留取的樣本為中段尿,受檢對象要在上午9點之前留取標本,容器為干凈有蓋尿杯,留樣時間必須在尿杯上注明,在10 min內送至檢驗處。如果尿液程序不合理,沒有按照嚴格規(guī)范,或者樣本受到污染,一概作廢。
1.2.3 尿液的檢測 所有搜集到的尿液樣本都要在半小時內完成相應的檢測,分別對尿液進行干化學以及尿沉渣相關指標的檢測和統(tǒng)計分析,記錄下樣品留置以及檢測的時間。另外還要對尿沉渣的檢查顯示為陽性的20份尿液標本單獨在室溫下放置2 h以后,再次進行相應的檢測,然后對兩次檢測的結果進行差值的計算。這主要是通過前后兩次的檢測結果對尿液標本經過放置以后檢測其結果是否會發(fā)生變化,以及發(fā)生變化的規(guī)律,所有受檢對象的尿液標本都應當指派同一名經驗豐富的相關檢驗員進行檢驗。每批次的標本檢驗中都必須要進行同時一份質控品的檢測,如果出現(xiàn)失控,應當立即調查原因,并將整批尿液標本進行復查,否則所檢測的實驗數據將不會被采用
1.3 觀察指標 對100例受檢對象的晨尿和第2次晨尿進行收集和處理,但必須注意的是,工作人員在收到尿液標本以后,應當在半小時內對所有尿液標本完成干化學以及尿沉渣檢驗,每份檢驗標本均記錄留樣時間與檢測的時間,觀察記錄標本中干化學相應指標的陽性例數,包括硝酸鹽、尿蛋白、白細胞、尿糖等;尿沉渣相應指標的陽性例數,包括白細胞、變形紅細胞、上皮細胞、管型以及細菌等;然后還要對受檢對象的尿液樣本中的紅細胞數量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干化學陽性例數比較 觀察組尿液中的四項指標包括硝酸鹽、尿蛋白、尿糖以及白細胞的陽性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除硝酸鹽的陽性檢出率低于對照組外,其余指標均比對照組顯著偏高.
2.2 兩組患者的尿沉渣陽性例數比較 觀察組中只有白細胞、上皮細胞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變形紅細胞檢出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另外指標,管型和細菌陽性檢出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的紅細胞計數比較 100例患者中紅細胞計數+為20例,++為27例,+++為33例,正常20例。觀察組紅細胞的數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晨尿放置2 h以后尿沉渣檢驗結果比較 尿液標本在室溫條件下放置2 h以后,尿中的白細胞、紅細胞、上皮細跑以及管型數量均明顯降低,兩細菌數卻明顯升高,五項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意義(P<0.05).
3 討論
3.1 尿液檢驗 尿液檢驗是臨床上一種常用的檢驗項目,廣泛地應用在健康體檢與疾病篩查與診斷等方面,尿液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對醫(yī)療質量起著直接的影響。在臨床檢查上為了提高檢驗的靈敏度與重復性,一直以來都是將早晨第一次尿作為住院患者尿常規(guī)檢查標本,但是第一次晨尿必須要保證在2 h內檢驗完畢,否則會受到一些化學成分的影響,導致紅白細胞及管型出現(xiàn)破裂。在實際過程中[4-5],第一次晨尿時間大概在5點至7點,這個醫(yī)院上班時間差距較大,從樣本取樣到檢驗上機花費時間過長,如果標本量大,很難保證在2 h內完成,從而導致尿中有形成分改變,陽性減低出現(xiàn)假陰性[6-7],所以國外部分研究人員及我國醫(yī)學學者顧可梁建議采用二次晨尿進行尿液分析。
尿沉渣檢驗是尿液檢驗的一種常用方法,主要指的是尿液在離心分離后的沉渣部分,尿沉渣中包含了尿液的有形成分,臨床上對尿沉渣中各種有形成分數量進行檢測,以此來對患者的病癥狀況進行判定[8]。當檢測出高倍鏡下紅細胞在3個以上時表示受檢人員存在血尿的情況,考慮患者有結石性疾病、泌尿系統(tǒng)疾病或者腎臟疾病等;當檢測出白細胞數量在5個以上時,表明白細胞數量偏高,提示受檢人員存在膿尿情況,須進一步檢查確定是否存在炎癥或者感染[9]。尿沉渣中的結晶主要分為生理性與病理性結晶,管形直接提示受檢人員存在腎實質性損害,檢測出去上皮細胞數量偏高時,表明受檢人員可能患有腎臟疾病[10-11]。
陳利俠等[12]在研究中指出,下午12點、6點采集尿液標本的患者更易出現(xiàn)漏診情況,采集的標本有形數量顯著低于清晨采樣的患者,這表明下午采集尿液對檢測結果有較大的影響,有形成分將減少,造成漏診。華敦洪等[13]研究報告指出,采用二次晨尿進行尿液干化學、尿沉渣的檢查結果優(yōu)于一次晨尿與隨機晨尿,而一次晨尿檢查結果優(yōu)于隨機晨尿,但針對尿糖、亞硝酸鹽等個別項目,采用一次晨尿、其他特定時間的尿液樣本檢驗也有特有的優(yōu)勢,通過多次采集尿液可提高檢驗的陽性率。在本次研究中,由表1、2可知,觀察組(二次晨尿)亞硝酸鹽、紅細胞計數及變形紅細胞陽性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一次晨尿),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白細胞、上皮細胞、尿糖陽性率及尿蛋白陽性率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于人體在長時間睡眠后,尿液處于酸化、濃縮狀態(tài),因此有形成份比較集中,也使得檢測結果更加準確,而在活動和進食之后,血糖和血白蛋白升高,導致尿蛋白、尿糖結果增加,部分患者存在隱形糖尿病,尿路感染會存在尿白細胞增加,會導致亞硝酸鹽的檢測出現(xiàn)誤診[14-15]。
3.2 尿液的采集時間 從表4可知,尿液標本經過在室溫條件下放置2 h以后,尿液中的白細胞、紅細胞、上皮細跑以及管型都明顯下降,而細菌數卻明顯升高。因而醫(yī)院在做尿常規(guī)檢查時,應當將收集到的尿液樣本在2 h以內完成相應檢測,這主要是為了避免有形成分而引起的破壞、各種化學物質污染而引起的成分分解以及細菌污染和繁殖[16]。一般在早晨的5∶30~7∶30進行晨尿的選取,而這與大部分醫(yī)院的正常上班時間將相差大概1~2 h,因而在實際的檢測工作中是很難保證在2 h內進行相應常規(guī)檢測的[17]。然而二次晨尿一般是要求在7:30之后進行采集,此時便可以保證在2 h內進行尿液的各項常規(guī)檢驗。本研究中表1所顯示的各項數據是兩組受檢對象在留尿半小時內來完成的,若此時將在室溫進行2 h放置后的晨尿與剛收集而沒有經過放置的二次晨尿進行比較,檢驗結果將會差異更大[18]。另外,對于一些門診患者,晨尿的采集往往是在家中進行,對于尿液的收集、處理以及最后的送檢都不方便,但2次晨尿就能夠在患者到達醫(yī)院以后進行采集,這對于尿液的采集和處理以及送檢都是十分方便的,因此,將2次晨尿來作為尿常規(guī)檢驗的標本比之于晨尿是十分優(yōu)越的[19]。
3.3 防治假陰性的出現(xiàn) 研究發(fā)現(xiàn),不管是晨尿還是二次晨尿,只經過一次尿常規(guī)的檢查都會出現(xiàn)陰性情況,但是如果進行多次檢查便可以提高各指標的陽性率[20]。
綜上所述,一次晨尿標本在膀胱內存留時間過長,受到尿pH及代謝產物的影響,導致尿中有形成分增加,應用二次晨尿進行樣本分析不僅不會影響準確性,而且可以讓尿檢在2 h內完成,尿中紅白蛋白等成分變形和溶解困難,檢驗更加準確科學,所以檢驗中某些項目的陽性率顯著提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侯剴.不同時間采集尿樣對檢驗結果的影響研究[J].河北醫(yī)學,2011,17(5):4-7.
[2]毛家偉.尿標本的采集時間對尿沉渣檢驗結果的影響[J].醫(yī)學美學美容,2014,23(8):209.
[3]高政聰.血液標本采集過程及放置時間對檢驗結果的影響[J].甘肅醫(yī)藥,2012,31(11):865-867.
[4]滕阿英.尿標本的采集時間對尿沉渣檢驗結果的影響[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2,10(10):304-305.
[5]黃秉惠.分析尿標本的采集時間對尿沉渣檢驗結果的影響[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11(7):45-46.
[6]陳志輝,吳佳妮,蘭鶯.不同時段尿樣對尿碘監(jiān)測結果的影響[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4,29(1):9-11.
[7]馬亞萍,徐莊劍,朱文英,等.尿樣儲存時間對免疫化學發(fā)光法檢測促性腺激素的影響[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4(22):3270-3272.
[8]李曉琴.尿液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3,34(21):4314-4315.
[9]王登福,胡曉芬,吳大花.臨床護理中晨尿第一次與第二次標本收集檢測對比分析[J].實用護理雜志,2012,19(6):42-43.
[10]吳輪治,李勇,趙明國.上午10時尿與晨尿常規(guī)檢查的比較[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0,14(1):7-8.
[11]王璇,孫衛(wèi)紅,蔡志勇,等.尿標本冷藏12 h后尿常規(guī)檢測結果比對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3(19):2366-2367.
[12]陳利俠,馬亞娟.尿標本不同采集時間對尿沉渣檢驗結果的影響[J].醫(yī)療裝備,2016,29(9):25.
[13]華敦洪,莫曉云,林鷹,等.不同時間采集尿樣對檢驗結果的影響之研究[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7,11(3):1407-1408.
[14]唐翠.泌尿外科門診尿常規(guī)檢驗的影響因素探討[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5,21(6):89-90.
[15]李偉平.尿沉渣檢驗結果在尿標本不同采集時間下的影響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5,5(11):149-150.
[16]劉志昂,黃麗,黃強.標本保存時間與溫度對尿沉渣檢測結果的影響[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3(22):2790-2791.
[17]郭建峰,何曉熙,劉明華.探討尿液標本放置的時間與各種細胞計數檢查結果的關系[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6,14(8):30-31.
[18]姜玲,程光敏,姜淑慧.沉渣鏡檢法和干化學法檢測尿液紅細胞和白細胞結果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21):53-55.
[19]董博芳,吳命君,劉宏鵬.尿液的采集時間對尿汞測定結果的影響[J].職業(yè)與健康,2012,28(11):1342-1343.
[20]詹燕華,周世鋒.生化檢驗標本放置時間對結果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29):99-100.
(收稿日期:2016-07-27) (本文編輯:周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