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贊斌
[摘要]隨著《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文件的下發實行,從2016年5月1日起,銀行業正式實施“營改增”稅制改革。由于銀行業承擔著社會資金融通,作為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機構其自身業務具有廣泛、多樣、復雜的特點。因此本次改革不僅僅會對銀行業產生重要影響,對整體經濟也具有影響。文章從銀行業“營改增”具體內容出發,結合銀行業發展情況,淺析稅制改革對銀行業的具體影響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營改增”;對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2.221
1 引 言
2016年3月23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銀行業正式成為稅制改革試點行業。但是,由于根據銀行業的“營改增”具體細則和增值稅“以票控稅”的管理模式,銀行業可抵扣進項稅的支出范圍窄,銀行稅務操作風險加大,精細化管理要求提高。銀行只有及時完善業務流程、優化經營策略、改造稅務管理系統,才能使銀行業務適應改革新情況,從而分享改革所帶來的切實利益。
2 銀行業“營改增”具體細則
2.1 營業稅和增值稅的區別
營業稅是以經營過程中所產生的營業收入作為計稅依據的流轉稅種,除了銀行總部外全部由地方稅務局征管,稅額計算公式為:應繳稅額=營業收入×稅率。增值稅是以營業過程中所產生的增值部分作為計稅依據的流轉稅種,由中央和地方分享,國家稅務局征管,稅額計算公式為:應繳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銷項稅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稅率,進項稅額就是所取得的可抵稅增值稅發票上的金額。
2.2 銀行業“營改增”政策的具體內容
一是收入方面。利息收入、手續費收入、金融商品買賣價差收入,增值稅率為6%(客戶對支付的利息不能抵扣進項稅);出售不動產收入,增值稅率為11%(不動產在“營改增”前取得的按5%預征率征收);貴金屬、抵債動產變賣收入,增值稅率為17%。其中,金融同業往來利息收入、國家助學貸款利息收入、國債/地方政府債利息收入、2016年12月31日前農戶小額貸款利息收入、為境外單位之間的貨幣資金融通及其他金融業務提供直接收費金融服務取得的收入(與境內貨物、無形資產和不動產無關),免征增值稅。
二是支出方面。手續費支出、部分業務及管理費(如器具設備、專業服務、住宿費等)、“營改增”后取得并在固定資產/在建工程核算的不動產,可以抵扣進項稅。存款和同業利息支出,購進的旅客運輸服務、餐飲服務、居民日常服務和娛樂服務,用于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與非正常損失相關的購進貨物,未取得專用發票或專用發票超期認證、申報的支出,不得抵扣進項稅。
3 “營改增”對銀行的影響
3.1 “營改增”對銀行業稅負水平的影響
此次稅制改革,對銀行業主要收入稅費征收依然沿用營業稅制度下的主要征收管理方式。銀行業最重要收入來源于利息收入及與其相關手續費和傭金收入,依然采用計算毛收入方式進行計征。我國一般增值稅稅率為6%,銀行業同樣適用該稅率,這比銀行原先按營業稅稅率5%多出了1個百分點。同時,銀行業貸款業務利息收入相關稅費難以轉嫁,稅負水平將有所提高。
銀行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其電子設備、辦公設備和固定資產占總經營資產比重偏小,屬于典型的高負債經營,所以其可抵扣進項稅額有限,遠遠低于其應稅銷項稅額。
3.2 “營改增”對銀行業產品定價管理的影響
銀行業受“營改增”稅制變化的影響,因為客戶結構類型不同、業務組成結構不同而具有明顯的差異性。不同類型的客戶和不同類型的產品,在“營改增”之后稅負水平明顯不同。在具體開展業務過程中,需要統籌規劃稅務成本,根據不同客戶和不同產品,在綜合考慮銀行和客戶的稅務分擔情況基礎上進行合理產品定價管理。
例如,一般納稅人可以抵扣進項稅額,而小規模納稅人不能抵扣進項稅額,這造成了不同類型客戶之間稅務成本的不同,所以在針對不同客戶是需要綜合考慮客戶與銀行的稅負成本進行定價管理。又如銀行貸款的利息支出及其相關的手續費和傭金支出不能抵扣增值稅,但是與貸款無關的手續費和傭金支出可抵扣進項稅,因此在針對不同銀行產品定價時需要綜合考慮不同的增值稅成本影響。
3.3 “營改增”對銀行業納稅管理的影響
增值稅的計稅原理和征管方式都比營業稅的復雜得多,增值稅實施的是價稅分離、“以票控稅”的管理方式,這使得增值稅的開票、進項稅的認證和保管都極其嚴格,增加了銀行稅務的管理的工作量和難度。同時,無論銀行采用何種管理方式,都必須更改舊有的稅務系統,實現增值稅開票系統和各項業務系統的有機銜接,新的硬件和軟件投入不可避免,增加銀行的營業成本。銀行現有人才絕大部分是金融方面而稅務人才匱乏,對于稅務的管理和控制需要招收新人才,員工的崗前培訓和管理也將成為一筆較大支出。
4 建議與結論
4.1 政策建議
(1)完善業務流程。銀行在實施“營改增”之后,許多涉稅的業務流程都將面臨必須修改的情況,這其中涉及發票管理、印章管理、進項稅抵扣、財務報賬、合同文本、會計核算等方面。這要求銀行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進行充分溝通,梳理并完善各項業務流程。建立增值稅發票開票、認證、抵扣和保管的規范流程;梳理銀行可抵扣項目清單;對相關合同進行規范,增加有關增值稅條款;建立相關會計核算審核制度,規范增值稅管理,全面促進稅制改革后的業務流程完善。
(2)優化經營策略。由于銀行業“營改增”之后,對于不同客戶和不同業務,銀行的稅收成本不同,因此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營業和定價策略優化,實現降低稅收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目的。例如,一般納稅人可抵扣進項稅,可以嘗試部分或全部轉移稅收成本;小規模納稅人不可抵扣進項稅,在激烈競爭環境下稅收轉移難度加大。在支出方面,銀行對供應商提出的報價都是不含稅報價,在含稅報價情況下要盡量選擇能開具增值稅發票的供應商,實現進項稅額抵扣。
(3)改造稅務管理系統。由于稅制改革,銀行需要對本行的IT系統進行改造,實現與稅務局系統的對接,實現價稅分離、自動核算的目的。為此需要進行交易層面的技術改造,在改造過程中需要注意三個方面:第一,在會計核算方面需要對每一筆交易實現價稅分離,處理好預提等業務在時間上存在差異的涉稅會計處理。第二,在增值稅發票的開票、認證、保管和抵扣等過程中實施全方面管理,關注客戶有關的信息采集和交易關聯。第三,稅收征管需要與稅務局系統實現實時聯動,實現稅收監督與管理。
4.2 研究結論
“營改增”對銀行而言是一次全新的稅制改革,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必然面對許多困難和挑戰。銀行需要不斷結合自身特點和業務特色,對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完善、優化經營策略、改造稅務管理制度與系統,控制內部風險,積極適應“營改增”變化,最大限度地化解不利沖擊,享受改革紅利。
參考文獻:
[1]王曉鶴.“營改增”對我國商業銀行稅負的影響分析[J].經濟與法,2016(18).
[2]馬明.“營改增”影響商業銀行運營模式的關鍵問題和策略探討[J].金融會計,2015(2):32-34.
[3]陳愛祥,陳運江,朱曉梅.“營改增”對銀行利潤的影響及對策[J].現代金融,2015(10):35-37.
[4]張新宇.營改增對商業銀行的影響研究[J].中國市場,20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