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燕
[摘要]經濟正在快速進步,面對新的形勢,行政事業單位也更加重視內部的資產管理。對事業單位而言,國有資產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同時也構成了行政事業單位的物質保障。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妥善管理現存的國有資產,通過強化管理來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從目前來看,多數行政事業單位都能重視各個環節的國有資產監管。然而,仍有某些單位并沒能做到完善的資產管理,相關人員也欠缺必備的資產管理意識。針對行政事業單位而言,有必要探析國有資產管理現存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探求可行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應對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2.222
在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也擁有了更大規模的國有資產。近些年來,行政單位內部的國有資產正在不斷擴展,這種現狀也增加了管理國有資產的難度。作為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從根本的體制入手來推進改革,進而強化針對國有資產的監管。只有更新管理,才能確保國有資產的完整性。從現狀來看,事業單位內部的多數管理者都逐漸意識到管理國有資產的重要意義,因而也開始著手強化監管。[1]但是針對國有資產,行政事業單位仍沒能達到完善的監管水準,日常的管理也較為混亂。較長時期以來,行政事業單位都習慣于重視資金監管,但卻忽視了相應的資產監管。為此,行政事業單位有必要反思現狀,從全面的角度入手來強化國有資產的日常管理。
1 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意義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這類單位擁有特定規模的國有資產,并且可以妥善利用國有資產。從本質上來看,國有資產應當屬于特殊的一類資產,能夠用貨幣衡量。然而,國有資產也具有顯著的消耗性特征,單位內部的各部門應當共同擁有這部分國有資產。保護國有資產并且加以適當的管理,這樣做能夠在根本上確保國有資產自身的完整性,同時也有助于提升資產管理的整體質量。由此可見,完善國有資產的管理能夠防控資產流失,因此起到了必要的保障作用。[2]
近些年來,行政事業單位經歷了全方位的體制改革。在新的時期內,國有資產也表現出自身的獨特價值。行政單位妥善保管并且有序利用國有資產,能夠為單位自身提供長期發展所需的資源。因此,做好國有資產的管理,有利于行政單位履行最根本的公共職責,進而保障各項公共事業的進步和發展。從目前狀態來看,行政事業類的單位在持有國有資產的同時,也更加重視了針對性的資產管理,通過完善管理的方式來提供公共事業的根本保障。[3]
2 現存的問題
首先,行政事業單位欠缺必要的意識,通常忽視國有資產的正常管理。對于事業單位而言,從事各類公共事業都不能夠缺少國有資產。同時,單位內部現有的一切財產都應當屬于國有。受到認識的局限,事業單位傾向于忽視長效性的資產管理,通常重視采購但是卻忽視了管理。在單位的內部,管理人員也欠缺最根本的管理知識,缺乏專門的資產管理能力。管理者通常覺得:國有資產是國家的,因此不必加以額外的管理。[4]由于缺乏必備的宣傳,行政單位經常流失寶貴的國有資產。
其次,現有的機制缺乏完善性,存在機制漏洞。事業單位如果要做好資產管理,那么首先要具備全方位的管理機制。但是截至目前,多數單位仍沒能著手健全機制,以至于存在較嚴重的體系漏洞。在資產采購時,資產以及資金預算通常是分離的,兩者缺乏必要的融合。對行政單位內部而言,國有資產也表現出較嚴重的浪費傾向,欠缺必要的監管體系。與此相應,國有資產相關的監督和審計流程也存在漏洞,因此經常會流于形式。
最后,國有資產相關的管理法規并不健全,因此埋下了管理過程中的很多隱患。開展資產管理,最根本的前提就是擁有健全的法規約束。從現狀看,國有資產監管的相關法規仍缺乏體系性,很難避免法規的漏洞。此外,管理國有資產的各個部門也沒能緊密配合,經常出現職責分離的狀態。
3 探求應對措施
從體制本身來看,國有資產缺乏全面的監管機制,各部門沒能明確各自的監管權責。為了改變現狀,行政事業單位就要從根源入手,切實杜絕資產監管中的漏洞和弊病。[5]具體而言,在完善國有資產管理的過程中,應當采用措施。
3.1 轉變不適當的認識
在事業單位中,國有資產能否得到妥善的管理,直接關系到單位各項事業的進程。國有資產如果流失,那么很難估測附帶的損失。從現狀來看,國有資產管理仍暴露了很多弊病,例如某些人員以權謀私或者過度配置資源。為了妥善應對現存的資產管理難題,相關人員首先就要轉變認識,真正意識到國有資產針對事業單位的重要價值。作為資產管理人員,自身就要擁有優良的道德素養,自覺保護國有資產。
3.2 促進機制的完善
作為事業單位,如果要從根源入手來完善資產管理,那么就要設置明確的資產管理規程。只有通過完善體制的方式,才能修補現存的管理機制漏洞。針對資產采購、國有資產配置、評估資產效益的各個方面,事業單位都應當給出健全的機制。應當從法規的角度入手,不斷優化配置國有資源。在日常管理中,事業單位也應當依照規程來進行監管,杜絕形式化的國有資產監管。
3.3 引進信息化技術
信息化的新時期內,國有資產管理也有必要融入信息化的整體進程。針對國有資產的監管和分配,事業單位需要運用信息化的新手段來完善監管。具體而言,行政事業單位可以構建國有資產的數據庫。事業單位在資源整合的前提下,就可以構建關于國有資產的詳細信息庫,在信息庫中保存各個階段的國有資產變化信息。此外,各個部門還可以搭設互相溝通的信息化平臺,隨時明確國有資產的總量變化、資產分配的情況以及增減的變動等,這樣做也促進了一體化的資產監管。
4 結 論
從行政單位自身來看,管理國有資產的相關工作包含了較多的環節和流程,因此屬于體系化的管理過程。目前的狀態下,多數單位都更加重視管理國有資產,同時也致力于健全現存的管理機制。然而不應當忽視,現今時期的國有資產仍缺乏完善的管理,有待提高整體的管理水準。為了完善管理,行政單位的相關人員就需要樹立必備的管理意識,不斷健全資產監管的規定。未來的實踐中,行政事業單位還需要不斷摸索經驗,妥善應對資產管理過程中的難題。只有全面改進現階段的資產管理,才能夠服務于國有資產管理整體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問題研究,2013(S1):141-142.
[2]沈海芳.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1(8):240-241.
[3]劉株彬,張鴻超,馬守鳳. 淺談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5):18-20.
[4]李韜.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財會學習,2015(18):203-204.
[5]劉海清.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效對接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5(24):153-1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