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坤
法國巴黎先賢祠有一個令人一時不能理解的現象:許多偉人或有重大成就者,諸如享譽世界的巴爾扎克、莫泊桑、笛卡兒等輩,至今仍不得入其門;而伏爾泰與盧梭在這里可謂備極哀榮——這兩位思想家不但安葬在整個地宮的最中心、最顯赫的位置,而且各自享有一個大墓室,棺木高大且精美。
伏爾泰的棺木前面聳立著他的全身雕像——他右手捏著一支鵝毛筆,左手拿著一卷紙,昂首目視星光燦爛的夜空,似乎是在寫作的間隙中做著深邃之思。其棺木上鐫刻著一排金字:“詩人、歷史學家、哲學家,他拓展了人類精神,使人類懂得精神應該是自由的。”這樣偉大的理想,適時催生了法國大革命。
盧梭一切思想的理論基礎都源自他的自然法則理論。他的棺木外形被設計成鄉村小寺廟模樣。廟門微微開啟,從門縫里伸出一只手來,手中擎著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火炬象征著盧梭的思想。
不遠處,安息著雨果、大仲馬、左拉等大家。當然,這般神圣的地方,科學家也理應有一席之地。除居里夫婦之外,還有數學家拉格朗日等人。儉樸的墓室,簡單的介紹,一如他們淡泊名利的品質。
先賢祠在建立之始,就立有這樣一條鐵律:凡經不住歷史檢驗者,一旦被發現問題,便不能在此入土為安,會被毫不寬容地“請出去”。法國大革命中,第一個匆匆入葬先賢祠的革命黨人奧諾雷·米拉博,人們在1793年發現,他曾經從國王那里收受過巨額錢財,不久,他的靈柩便很快被移走了。
[熱用立意]時間檢驗真理/真偽
[素材反思]時間是一顆試金石,能檢驗和辨別真偽;時間是一個睿智的神者,能清晰辨別對錯。只有那些經得起歷史反復檢驗的人,才有資格長眠于法國巴黎先賢祠。而中國先賢常掛嘴邊的“隔代修史,當代修志”,無疑就是對時間檢驗真理這一準則的最完美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