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煜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開展,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情感。新課標明確指出,要積極引導學生去解讀文本,讓其在多元思維及情感中更好的理解知識,接受情感熏陶,感受語文的魅力。所以,在教學中要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培養學生向善情感。
一、不拘一格的解讀文本
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自身喜歡的方法,依照自身意愿去閱讀,不過多限制。學生可以自主選取學習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一篇文章可讓學生自行安排閱讀。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對文本感興趣處多讀,可寫讀后感,讓其將自身的閱讀感朗讀出來,分享于其他同學。在多元化文本解讀中,重點是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有了興趣后,學生們才可自覺閱讀,積極思考,主動去解讀文本,讓他們在學習中真正體驗到語文閱讀的樂趣,這是最為基本的情感。在此種學習下,才能讓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培養其閱讀思維,提升其閱讀能力。
比如,蘇教版四年級《天鵝的故事》文本中,有描寫天鵝捕食魚蝦的場景,“發出陣陣歡呼聲‘克嚕—克嚕—克嚕”。此時,教師對學生說到“天鵝看到冰面下有魚蝦游動,為能吃到食物而感到高興!為天鵝勝利歡呼”,然后讓學生帶著感情去朗讀天鵝發出的叫聲。但有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這群天鵝此時捕食到的魚蝦,定然會感謝之前的‘破冰勇士,即老天鵝。所以,此時朗讀天鵝叫聲應該是感激語氣。”,然后其用感激語氣讀到“克嚕—克嚕—克嚕”。此時,又有學生提出,老天鵝會教導小天鵝在面對困難、挑戰時,不應該退縮,而應該勇往直前,敢于面對。如此其以老天鵝的語氣讀到“克嚕—克嚕—克嚕”。此外,其還將涵蓋在內的“教導”通過語言外化表現出來,如此儼然成為那只勇敢、經驗豐富的老天鵝。在此節閱讀教學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個體性,鼓勵他們發表自己對文本的解讀,使他們閱讀文章時更有成就感,并能更深入的理解文章主旨,感悟文章情感。
二、鼓勵學生各抒己見
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師生地位應平等,鼓勵學生交流自身的學習體會,甚至可進行討論,如此讓學生能敢于說出自己的見解。學生在此種環境下閱讀下,可得到多樣化體驗。而學生也希望能和其他人一起交流,讓他人分享自身的閱讀見解,一同體驗閱讀的樂趣。同時,要讓學生能夠將此種情感體驗更好的表述出來,就需要讓學生通過自己擅長或喜歡的方式進行交流,比如:與同伴交流、與老師交流等。學生有了能良好交流的對象,在閱讀中,對課文能更為深入、全面的理解,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其熱愛閱讀,并從閱讀中得到樂趣,領悟文章的情感主旨。
比如,在《珍珠鳥》教學中,該文最后一段內容中有點睛之句“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對此如何讓學生準確理解此句的內涵。教師可先讓在家中有養鳥或養過鳥的學生淺談下養鳥中的趣事,然后讓家中有養其他寵物的學生,談談寵物與自己及家人間的事。然后,教師進行總結,人和動物是可友好共處,彼此信任的。延伸到人和人間更是如此,再讓學生談談相關的事情。有學生詳細講了和同學的相處、和玩伴間相處、和父母相處等方面的事情。然后,再從‘不信任視角去探討這一思想內涵,有學生就說到在《生命橋》一文中的羚羊因不信任獵人,導致老羚羊為小羚羊的生存,英勇跳崖。可以看出,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讓其自不同視角去解讀此句話的思想和內涵。
三、指導學生多樣化寫作
文學作品的思想和內涵并非由單純由作家獨創的,而是由作者和讀者一同創作出來的。換言之,文本價值就是需要學生在閱讀中體現出來。倘若一篇文章,一部文學作品僅僅從單個視角、單一層面去解讀,那么得到的感受、體驗是單調的,且會將其“讀死”,無法活化文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個性體驗、獨特理解及感受,更好的引導學生去深挖文本內涵和亮點,鼓勵他們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分享個性感受。
比如,《生命的壯歌》一文主要講動物間的一個感人故事,學生在閱讀文章后,都對蟻國英雄壯舉感動,被老羚羊舍己救人的行為深深觸動。然后,教師進行總結和引導,蟻國英雄、老羚羊都是是通過自己的血肉之軀,寫就一曲生命之壯歌,給予我們心靈莫大的震撼。那么,你們對這些動物的行為有何感想,寫出你的讀后感。學生積極思考,開動腦筋,寫下了自己對動物英雄行為的感受及感悟。
四、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學習能力、生活經歷的不同,所以在閱讀的感受上也不盡相同。同時,學生的興趣、愛好也是有所差異的,因而在閱讀方式、文本解讀視角上也是不同的。所以,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的個性見解,讓他們通過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學習,如此就需要為學生提供開放、自由的學習環境,且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進來,發揮他們的作用。教師則需要進行引導,可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合自身的方式去閱讀課文時,才能真正的愉悅、輕松、主動去學習,才能把將閱讀看作為精神層面的享受,而非被動化學習。
比如,《蒲公英》一文中,詳細介紹兩粒蒲公英種子未能聽從太陽公公叮囑,落于沙漠、湖泊中而失去了生命,這就告知學生不應被表面的東西所迷惑,應做到實事求是。在讀完課文后,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教師扮演,4人為一小組,把文中所描寫的情境直觀、形象的展現出來。在扮演中,學生憑借自身的切實感受將所扮演的角色表現的更為真切,讓語文閱讀的感悟更為獨特。如此,教師為學生創造展示才能的平臺,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性,使其更為主動參與到閱讀中,使閱讀效率大幅提升。
總而言之,閱讀是個性凸顯的一個行為,是學習語文知識,培養學生情感和思維的重要方式。為讓學生更好的閱讀,更深入的理解文章思想,應充分尊重學生個性,鼓勵多元化解讀文本,讓學生切身享受閱讀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