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婧婷
一談習作,那可是師生的心頭大患。課標曰:“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生一寫作文,便抓耳撓腮,胡編亂造,不知所云;師一改作文,見滿目瘡痍,愁眉苦臉,無從下筆。我帶的班級也是,三上開始寫作文,學生個個咬牙切齒,仿佛要了他們的命似的。就沒有什么辦法,能讓這幫孩子不以寫作為“苦”,乃至以“苦”為樂嗎?于是,我產生了制作班刊的想法。但夢想到現實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曲折,且聽我一一道來。
一期早產 先難后獲 來之不易
2013年9月,我接手當時三(2)班的語文教學。因為從低年級過渡到中年級,學生本身又基礎薄弱,產生了各種不適應。以習作為例,當月我也配合教學布置了幾篇周記或練筆。可交上來的“成果”卻是錯字連篇,詞匯貧乏,語序混亂,偏離中心,慘不忍睹。倘若我要求重寫,學生必然牢騷滿腹,甚至部分家長也頗有怨言。為了應對當時復雜的情況,我真是費盡心思,手忙腳亂。
深思熟慮之下,我決定制作班刊,就像作文雜志一樣,登載學生的習作,以此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十月,我借家校通信息請求每位家長,選擇孩子的一篇優秀習作,打成電子文檔發到我的郵箱。因為這事還沒做成,不愿細說緣由,但每天都發信息感謝那些發作文的家長。前后大約一周,僅有兩個孩子未交,我也不再催促,便為他們各找了一篇習作,錄入文字。其實,我是十分感動的,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仍有那么多家長愿意配合老師的工作。果然,教育不是學校老師個人的事情,只有和家長密切配合,才能真正為孩子的發展帶來曙光!
伴隨這份真摯的感激,我進行了一系列的編輯和校對工作。本以為易如反掌,豈料困難重重!交來的文章格式不一,錯字多多,標點缺失,措辭不當,行文混亂……而這些,已是家長精心挑選和修改的“優秀”習作了。畢竟孩子的水平有限,作為教師的我不禁扼腕嘆息。此時,已容不得我退縮,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第一期《心韻》的誕生,令自我稍稍滿足了一下。但由于時間倉促,“早產”的它有著諸多問題。比如,孩子的習作較短,長則三百字,短則一二百字,造成雜志內頁空白較多。最重要的是文章的水平不一,提升空間很大。可以看出,接下來的習作教學,依然有著漫長的道路等著我去探索。
二期難產 流離瑣尾 好事多磨
經過半年的訓練,三年級下學期時,孩子寫作已不再那么叫苦連天了,寫起周記來也很勤快,基本沒有不交不寫的情況。到了2014年5月,孩子們的作文本上已有不少優秀習作了。這時我才發現,居然無意識地布置了不少想象類的作文題目,例如《假如我是__》、《我想發明__》、《__的自述》、《一夜長大》等。我一番思量,決定——第二期《心韻》,就出個“想象篇”的主題作文集吧!
我開始信心十足地編輯稿件,以為能夠很快完成任務。誰知,竟暴露出了意料之外的嚴重問題。最初,我發現一篇文章的語句不像孩子的口吻,便上網一查,居然大部分是抄襲的。也就是當晚,我又找到了另一篇“借鑒”過多的習作。本來充滿干勁的內心猶如被澆了一盆零度的冰水,霎時就偃旗息鼓了。
三期順產 阪上走丸 徑情直行
2014年9月,該班順利地升為四(2)班。這學期一開始,我就確定了本期班刊的主題——校園生活。因此布置了諸如《上學路上》《放學路上》《__課上》《下課時》《__考試時》等一系列與校園生活息息相關的題目。剛開始學生抱怨沒什么可寫的,更重要的是——沒法“借鑒”了。于是,他們只能加強觀察與思考,最后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沒多久,我發現孩子們習作中的假話空話少了,情感流露多了,語言也愈加流暢真實了。有的學生興趣十足,一聽到題目,課間就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寫得可歡快了。
十一月時,我開始征收第三期班刊的稿件。當把學生的作文本收上來進行挑選時,我竟然犯了“選擇困難癥”:這篇不錯,那篇也不賴,另外一篇也挺好的……上次,有個女孩問我:“老師,能不能少點插圖,多發表點我們的作文啊?”也有孩子對有人能登兩篇習作表示羨慕。確實那時班上孩子能拿得出手的“大作”不多,我不得已才用插圖填補空缺。如今,我終于可以自信地對他們說,誰寫得好的就多登幾篇!
沒有去年經驗的積累運用,沒有家長同學的支持配合,這次班刊也絕不會那么容易地“順產”。孩子們在成長,我也不甘落后,所謂教學相長,缺了其中一方都無法實現。部分學生的寫作水平依然有待提高,我肩頭的重擔不能放下。今后,我依舊將帶領這班可愛的孩子,繼續在享受寫作,感受成功的道路上前行!
四期待產 磨礪以須 計日以俟
出了第三期后,我就確定了四年級下學期班刊的主題——家庭生活,也是和四上的“校園生活”遙相呼應。結合最近的生活實際,三八節的《我為媽媽做件事》、3月15日的《我們去消費》、《過元宵節》等題目讓孩子們的寫作興趣更濃了。有時我還沒布置題目,幾個以前怕寫作文的同學竟會主動來問我,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一次,其中一個男孩過來問我題目,我看著他突然想起來,便問:“你有個哥哥吧?那我們這次就寫《我的兄弟姐妹》吧!”他頓時喜笑顏開:“這個題目好,我肯定有話寫!”看著他洋洋得意的笑臉,我忍不住也笑了起來。
兩年前,我根本無法想象如此美好的情景。現在班上的孩子是否在享受習作的“辛苦”,品味成功的“甜蜜”呢?我不敢斷言,但唯一確信的是——第四期《心韻》已經“待產”,相信在我們師生的共同耕耘下,它一定會茁壯成長,平安出生。就讓我們一齊“振翅騰飛/歡歌華美篇章/抒寫心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