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召寶
[摘要]:大學生創業是現代社會的一個熱門話題,創業成功的誘惑與失敗的痛苦是并存的,大學生面對創業,需要冷靜思考,慎重決定。本文通過對大學生創業的意義、大學生創業面臨的幾方面困難加以分析,提出了幾點思考建議,僅供準備創業或已經創業的大學生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 困境 建議
一、大學生創業的意義
創業是創業者通過研究發現和識別商業機會,利用各種資源,成立活動組織,提供產品和服務,以創造價值的過程。隨著全球商業經濟的高速發展、知識經濟和技術經濟的迅猛來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投入到創業的浪潮中,大學生創業也成為現代大學生的熱門的話題與熱門活動之一。創業主要是由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群體組成,現今大學生創業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
1、改變傳統就業方式
目前,我們國家提倡和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并為此出臺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稅務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提倡大學生創業、舉辦創業比賽競賽,引導大學生要具有一種敢于開拓的精神。當前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大學生創業也自然成為了大學生就業之外的新興的現象。對于一部分大學生而言,創業是就業的另一種模式,不同的是創業者不是被動地等待他人給自己就業機會,而是主動地為自己或他人創造就業機會。
2、創業是一條很好的理論轉化為實踐的途徑
大學生在學校里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東西,有著較高層次的理論水平與技術優勢。目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技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學生創業從一開始就必定會走向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的領域,用智力換資本是大學生創業的特色和必然之路。另外,大學生創業,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與范圍內,展示個人所學專長,把理論轉化實踐、把個人專長很好的發揮出來。
3、創業帶來更多的財富
大學生創業,相比就業的大學生,可能在一定的時期內,創造出更多的個人與社會財富。大學生創業畢竟是相對較高水平的、融合團隊智慧的結果。即便部分大學生創業失敗,給大學生帶來的是人生經歷的寶貴財富,為以后的工作或者再次創業同樣是積累一筆寶貴財富。
二、大學生創業的困境
1、資金缺乏
資金缺乏與資金風險在創業初期會一直伴隨在創業者的左右,大學生也不例外。能否有足夠的資金創辦企業是創業者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好的創業思路能否有效的按照預先設定的思路發展,資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企業創辦后,更應該考慮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流支撐企業的正常運行。對于初期創業的個人或者企業來說,期初的現金流壓力是非常大的。筆者走訪過創業的老師,他們創業初期考慮的不是這個月盈利多少,而是這個月的員工工資與公司日常開銷的錢從哪里來!如果連續幾個月入不敷出或者因為其他原因導致現金流中斷,會給企業的運行帶來極大的威脅。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與非常好的資金回籠項目的話,對于大部分創業大學生而言,創業只能停留在設想階段。
2、項目可行性論證不足
現代很多企業或者是其他單位會舉行一些創業計劃書的設計比賽。有些大學生參加獲獎后,一時沖動,很想把創業計劃的內容轉換成現實。筆者身邊的一個學生團隊創業項目是做服裝零售,問她為什么要做這個項目,學生的回答著實有意思,她說自己喜歡。創業不是創業計劃書,計劃書只是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錯了可以改,項目不行可以換;創業是真槍實干,錯失了或者失敗了,會給學生本人或者家庭帶來一定的負擔。很多大學生創業初期不進行認真的機會與環境分析,缺乏必要的前期市場調研和論證,只是憑自己的興趣和想象進行創業項目的決定,其后果是很難預料的,不確定的因素會明顯加劇。
3、缺乏實際運營經驗
由于各高校的教育模式,大學生在校期間,真正對于工作的實際經歷相對來說比較少,更談不上工作經驗積累了。即便是有些同學參加了各類社團,平時積極參加勤工儉學,有一定的經驗,但是對于一個企業的正常工作開展運行,為公司的某些方面決策掌舵來說,積累的經驗相差甚遠。一些大學生創業者在理論方面沒問題,甚至是成績優異者,但對于實際的公司理財、經營銷售、溝通管理、企業管理等方面的實際操作能力普遍欠缺。對于市場與外界環境的判斷都缺乏一定的經驗。
4、缺乏廣泛的社會資源支撐
中國有兩句句俗話說一人賺錢幾人花,一個好漢幾個幫。企業作為社會經濟運行的必備要素之一,其運行與發展離不開外界環境。這個環境是開放的,企業的創建、市場的開拓、產品推介、工作人員的招聘等工作都需要社會資源的支撐。大部分大學生都是在學校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面對企業所處的紛繁環境應對起來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三、大學生創業的幾點建議
1、利用好國家政策
近年來,我國對于大學生的創業非常重視。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如創業貸款、稅收優惠政策、企業注冊登記程序簡化、優先貸款支持、適當發放信用貸款、簡化貸款手續、利率優惠、員工聘請和培訓享受減免費優惠、人事檔案管理免2年費用、社會保險參保有單獨渠道等優惠與扶持政策。大學生創業一定要合理利用好國家的政策,為企業初期的運行與發展降低阻力與難度。
2、學生自身創業條件準備
加大創業調研力度。市場調研有利于企業發現市場機會,開拓新市場、有利于準確的市場定位,更好的滿足顧客的需要,增強競爭力、有利于為企業的決策和調整策略提供客觀依據、利于企業建立和完善市場營銷信息系統,提高企業的經營。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業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場調研,在了解市場的基礎上創業,這樣成功的幾率相對要大一些。
創業初期,量力而行。一般來說,大多數大學生創業者資金實力較弱,建議選擇啟動資金不多、人手配備要求不高的項目,從小本經營做起比較適宜。大學生可以借小本經營努力鍛煉個人能力,可以很好地體會到企業的管理與經營,為日后更好的項目奠定良好經驗基礎。要想創業成功,大學生創業者必需技術、經營、溝通、決策等方面的能力,還需要有一定的法律常識,可從合伙創業、家庭創業或從虛擬店鋪開始,鍛煉創業能力,也可以聘用職業經理人負責企業的日常運作。小本經營即便創業失敗,對于個人和家庭的影響不大。另外,資金不多的大學生可以借小本經營進行資本積累。
加大個人的社會交際能力,擴大交際圈。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外界資源的支持。資源的交換是平等的,要得到別人的資源或其他更好的資源,自己需要擁有支配資源的實力與別人愿意交換資源的誘惑力。大學生在認真學習的同時,要努力提高個人修養與業務素質,平時還要多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努力擴大自己人際交往的范圍。創業前,可以先到相關行業領域工作一段時間,通過這個平臺,為自己日后的創業積累經驗與人脈。
爭取家人的理解與支持。大學生創業本來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家人的理解與支持很重要;大學生創業需要家人的鼓勵與支持,需要家人精神上的慰藉。
創業初期,設定虧損界限。創業是一朵美麗的帶刺的玫瑰,稍有不慎會被刺傷。創業初期由于諸多因素虧損是常有的,初期需要設立虧損的界限,突破某一界限需要采取的應對策略,突破另一界限需要終止,以避免給自己與家人生活上帶來壓力。
加強創業前的體驗生活。大學生在校期間可以積極參加校內外舉辦的各類大學生創業計劃書大賽、創業設計大賽等,也可以在校期間進行一些勤工儉學活動,既可以增加收入也可以增加實際操作經驗。也希望大學生在實踐的時候帶著謙虛與挑剔的眼光進行,認真學習好經驗與做法,也認真反思更好的做法,為未來的創業管理積累一定的基礎。
3、學校提供一定幫助與后續跟蹤培養機制
目前,大部分學校有自己的實踐實習基地、實訓室或者實踐合作單位。學校對于本校畢業的大學生或者在校大學生提供給一定孵化機制。學生創業初期,作為學校應該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學生的前期調研準備工作,提供一定金額的資金資助甚至是經營場所的支持。學校老師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比較學生而言,要豐富得多,對于學生的初期創業可以提供一定指導意見,也可以適當的參與其中。如某學校對于其畢業學生創業初期提供的免費經營場所是很值得提倡的。從筆者身邊的情況來看,大學生創業初期,由于學生的項目在短期內比較新穎,競爭不是很激烈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收益。但是學生離開學校獨立開展企業管理后,學生由于經驗不足,有點成功后沾沾自喜,盲目決策,最終導致創業失敗。其實,學生離開學校后,學生可以向學校要求或者學校主動關注提供相關的指導服務,對于學校的經驗積累與學生的創業發展都是有益處的。因此,學校對于學生創業的培養要延續到學校外,要有對應的跟蹤機制。
四、結束語
俗話說,打鐵還靠自身硬。君子藏器于身,待機而動。創業,不僅需要個人能力、膽識與魄力,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創業做事要量力而行。相信在政府及相關政策的關注下,學校的重視下,大學生的努力下,大學生創業一定會是一個美麗而現實的神話。
參考文獻:
[1]林燕.淺析建設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重要意義.華章,2013(16).
[2]張龍.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必要性的不同維度解讀.銅仁學院學報,2010, 12(1):103-105.
[3]劉大洪.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創業的意義與方略.中國大學生就業,2010(1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