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媛媛
[摘要]:隨著新農村建設進程的推進,農家樂憑借鄉村的優美環境和低廉的價格蓬勃興起,已形成規模效應,如安吉、臨安等地的農家樂,滿足了城市居民返璞歸真和放松心情的需求。但總體而言,鄉村旅游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鄉村旅游的客源單一且數量有限,而且旅游產品同質化程度高,軟硬件水平較低。農家樂形式的鄉村旅游遭遇瓶頸,鄉村旅游亟需新業態形式,“洋家樂”憑借其創新的理念和準確的市場定位開始搶占鄉村旅游發展中的農家樂市場。
[關鍵詞]:鄉村旅游 文化 改變
一、鄉村文化與鄉村文化變遷的概念
鄉村文化,是人類與鄉村自然相互作用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所有事物和現象的總和,是在鄉村環境中長期孕育發展的,滲透在鄉村的建筑及居民的思想言行中,因此鄉村旅游文化也滲透在吃、住、行、游、娛、購的各環節,滲透在旅游的全過程。
文化變遷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文化體系大規模變異的社會文化變遷現象。鄉村文化變遷是指發生在鄉村環境中的鄉村社會文化變遷現象,鄉村旅游文化變遷則是指依賴于鄉村旅游的開發與發展而產生的文化變遷現象。
二、鄉村旅游的鄉村文化特征
1.傳統性。中國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農村是社會的根基,農民是社會的基礎理論。農村有著最傳統、最原始的中國特色文化,不論是歷史悠久的農耕五谷文化、精雕細作的建筑文化、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還是各具特色的飲食文化都依附于鄉村文化而存在,這些鄉村文化在經歷了幾千年歷史依舊能歷久彌新,在于鄉村文化的傳統性特征。
2.原生性。鄉村旅游地區景觀具有獨特的自然生態風光,村民相對樸實,人口分布集聚,農業化程度高,保存著生態環境的相對原始狀態,并且鄉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也相對保留著自然原始狀態,因為鄉村地區的相對封閉性,鄉風民俗在鄉村地區也能得到完整的繼承和延續,而且鄉村建筑文化和社會文化也能得到繼承和延續,不受外來因素的干擾。
3.脆弱性。旅游過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同性質的文化因素相互接觸、排斥或融合。城市游客本身所攜帶的“強勢文化”會對“弱勢文化”產生巨大的沖擊。由于文化本身的價值趨向性,旅游目的地就在游客游覽的過程中吸收了旅游者所攜帶的“強勢文化”,因此,鄉村旅游文化資源具有脆弱性。
三、以三九塢為例的鄉村文化變遷
1.鄉村旅游發展的建筑文化變遷。鄉村建筑文化是一種土生土長的鄉村文化與精湛技藝相融合的結晶,我國的鄉村建筑形式多樣,類型豐富,如土樓、竹樓、吊腳樓、窯洞、徽派建筑群等。就三九塢而言,鄉村居民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自然而然地摒棄了原有的古村落建筑風格的房屋,選擇鄉村所特有的二至三層的小洋樓,而三九塢“洋家樂”秉持的理念是古色古香的鄉村氣息的建筑群,偏好選用木頭、石頭、竹子等天然建筑材料,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鄉村發展的同質化進程,恢復和保護了鄉村建筑文化。
2.鄉村旅游發展的旅游景觀文化變遷。鄉村發展前,三九塢與普通的村莊一樣,植被景觀順其自然生長,景觀特征不突出,而鄉村旅游發展后的景觀更多地滿足了旅游發展的需要,尤其是適應外國游客及高端游客的需求,突出了強烈的鄉村旅游景觀特征。三九塢在維持原有的鄉村本色基礎上,構造小溪、流水、石板橋、石子路、木板凳等鄉村特色以及維護莫干山特色的原生態竹林,與“洋家樂”的理念相輔相成。
四、鄉村旅游開發的文化保護路徑
1.區別對待“顯在文化”和“隱在文化”。人類學家赫斯科維茨提出文化是人類環境的人造部分,它包括顯露在外的、人們可以直接感知的所謂“顯性文化”和不表現在外的由知識,態度、價值觀等構成的所謂“隱在文化”。鄉村旅游的商品化現象和同質化現象破壞了鄉村原有的傳統和封閉性特征,也造成了游客的鄉村旅游的審美疲勞。鄉村旅游的開發者和經營者應區別對待“顯在文化”和“隱在文化”,對“顯在文化”進行提煉和加工成旅游商品提供給旅游者,而對“隱在文化”則要好好地保護和繼承,以保持鄉村旅游的獨特性。
2.鄉村旅游開發實行差異化戰略。鄉村旅游的發展如火如荼,就目前來看,農家樂依賴其清新自然的生態環境、價廉質優的服務而占據了鄉村旅游的大多數,但農家樂的同質化現象嚴重。鄉村旅游的開發與發展可開辟一條“中西”模式,以優勢資源為吸引,鼓勵國內外創業者、文化創意者投資鄉村旅游,融合當地民俗與西方文化、傳統理念與現代文明,開發新業態旅游產品,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品牌化、國際化。
3.理性對待鄉村文化變遷。鄉村文化變遷是社會發展至一定時期的產物,鄉村旅游的發展對鄉村文化變遷而言,是催化劑的作用,即便不發展鄉村旅游,鄉村文化也處于不斷的變遷中,文化變遷無法用量化的數據來衡量,因為無法確定文化變遷的基數。不能斷言鄉村文化變遷是不利的,城市化、現代化的快速進程勢必會推動鄉村文化的發展,我們應該理性對待鄉村文化的變遷,并盡量引導文化變遷往利好的方向。
4.構建有效社區參與體系。旅游社區參與是典型的變遷策略,因為通過社區參與,旅游發展中的個體、群體、國家三方的行為得到有效的協調,從而實現了文化的指導變遷。旅游發展中的社區參與,是指社區旅游發展事務由居民選舉的代表與居民直接參與共同決定。構建有效社區參與體系,利于讓社區居民在參與過程中既能夠發展甚至弘揚本地文化,又能夠接受、享受外來文化以及其成果,也是保證社區參與文化資源的延續性的必然途徑。
五、結語
隨著鄉村旅游的持續發展,鄉村文化變遷將是不可阻攔的潮流。如何在保持鄉村的原汁原味的基礎上發展鄉村旅游,如何將鄉村文化的變遷這一無法改變的結局轉換成為利好的方面,值得做深一步的探究。
參考文獻:
[1]石群.中國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建設探析——基于“涵化”理論[J].旅游論壇,2011(05).
[2]王國勝.現代化過程中的鄉村文化變遷探微[J].理論探索, 2006(05).
[3]盛正發.新農村建設中鄉村旅游文化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