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炎
一、音樂活動游戲化的基礎背景
游戲和課程就好像血液和身體的關系,血液千絲萬縷地滲透在身體的每一個細小的部位,身體的表面是不容易看出血液,當血液充足的時候,身體就表現出生命的活力,而當貧血或血液出了毛病時,人就會顯得蒼白而無力。游戲在課程中的地位也與之相似,兒童的生活是一個整體,可是一到學校,多種多樣的學科就把它的世界割裂和肢解了。
二、音樂活動游戲化在實施方面存在的問題
1.為了游戲化而游戲
好多教師認為課程游戲化就是在課程中滲入游戲,用游戲帶動興趣,所以在音樂活動中,經常會有一個游戲出現在不同年齡段兒童的教學中的現象。比如,老師在學習動物園或者小動物叫聲這類歌曲中,經常會挑選《我愛我的小動物》這首歌曲作為練聲或者導入活動,調動幼兒興趣,與幼兒游戲等,但卻忽略了幼兒發展的規律,對中大班孩子來說,能力上并沒有得到提升。
2.缺乏整體性與情境性
很多老師在設計活動時考慮到游戲,但僅僅只是一個游戲。如,在上《表情歌》時,老師會先玩一個表情游戲,老師說什么表情幼兒就露出什么表情,孩子們玩得很開心,但在上課過程中,卻沒有把這個游戲再展開或者有后續玩法,僅僅只作為一個導入,沒有用游戲把整個活動貫穿起來。
三、音樂活動游戲化的實施策略
音樂活動游戲化就是為了將“古板的教學活動變得有趣一些”,
而“游戲化”的關鍵在于“化”,將一些“游戲形式”轉變為能夠讓幼兒樂此不疲、流連忘返的“游戲狀態”。以下就是我歸納的幾點“化”。
1.游戲貫穿于整個活動,音樂活動情境化
游戲化方法比較自由、靈活、豐富多彩,具有游戲和類似游戲的特征,使幼兒體驗到和“玩”一樣的感覺,自覺自愿地、不知不覺地、快樂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活動之中。如小班音樂《小雞出殼》,我用情境性的語言讓孩子沉浸在蛋寶寶中,每人一塊泡沫墊當成蛋殼,活動一開始就和幼兒一起扮演成一個蛋寶寶,“雞媽媽”通過撫摸,抱一抱把蛋寶寶孵出來,幼兒一邊玩一邊唱歌,唱完一遍又躲到蛋殼(泡沫墊)上繼續唱歌游戲,整節課輕松自然,孩子們學得也很認真,而且樂此不疲。
2.內容符合幼兒年齡特征,活動設計差異化
指南中指出我們要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我園在一課多研活動中,充分考慮到孩子不同的發展水平,用同一首樂曲《歡樂滿山谷》,設計了兩節不同音樂教育活動,小班截取了樂曲中動物叫聲的音樂設計了動物園情景,用節奏×××××,模仿動物的叫聲。大班則是用這首樂曲中鮮明的節奏用來榨果汁,聽音樂傳遞果汁為情節,設計了音樂游戲。兩節音樂課都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的需求和興趣來設計,用游戲貫穿整個活動,讓孩子饒有興趣地參與。
3.輔助材料游戲化
(1)活用巧用多種符號材料,圖譜制作形象化
阿魯諾芙曾運用了布魯納的三個學習方法構建了她的音樂教育的框架:①通過行動和操作,產生活動;②通過知覺的組織和提問,包括口頭的和視覺的,作出示范;③通過詞語和符號,進行象征。運用符號,兒童能夠組織他們的知覺,并對音樂作出反應,形成成為理解、記憶和創造音樂基礎的心理結構。“符號”變成了一個個的字,知道音樂在說什么,我們可以做什么,當然這些符號也不是老師直接給予的,而是和幼兒一起商討完成的。比如,在上中班打擊樂《楊柳青》時,我就提醒幼兒這是一首關于春天的歌曲,春天有哪些特征呢?孩子們說了柳樹、花朵、春雨等特征,那我們就用這些圖案制作成了楊柳青的打擊樂圖譜,形象生動,替代我們傳統的節奏×,符合幼兒年齡特點,也能引起幼兒視覺上的注意。
(2)打擊樂器豐富化
打擊樂器演奏也是學前兒童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如何讓我們的打擊樂器更加豐富呢?我們進行了一些嘗試。比如,為了讓幼兒了解×××××的節奏型,我們設計了藍精靈挖寶藏的情節,用筷子作為挖寶藏的工具,用低矮的啤酒瓶作為山下的寶藏,水桶作為半山腰的寶藏,盤子粘在黑板上作為山頂上的寶藏,幼兒邊走邊“挖寶藏”,隨意選擇“山腳”“山腰”“山頂”的樂器去敲打,用“挖寶藏”的情節貫穿整個活動,孩子們在游戲中穿梭,在游戲中感受節奏,最后看著孩子們拿著自己挖到的“寶藏”與同伴分享,那種喜悅和成就感是發自內心的,這就是豐富的打擊樂器帶來的樂趣。
4.語言生動幽默,教師評價趣味化
音樂的游戲化不僅體現在活動內容、情節上,教師的評價語也要游戲化,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師從不否定孩子。如,一些幼兒創編玩具兵動作時只作手部動作,教師用“我忘了把玩具兵腿上的開關打開了”這樣的話語巧妙提示幼兒;當幼兒動作不協調時,教師一拍腦袋“哎呀,我忘了,玩具兵出廠時要先檢驗調整的”,就巧妙化解了幼兒的不安,這樣幼兒開心地在教師的幫助下改善了動作的協調性,提高了表現力。
音樂活動游戲化的關鍵在教師,焦點在幼兒,幼兒的表現與發展總能折射教師的觀念和行為。教師只有不斷地用更深入的視角反思,用不同的策略與方法,科學地將游戲精神融入音樂教育活動中,才能讓孩子在學中玩、玩中學。
參考文獻:
[1]邱學青.學前兒童游戲[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2]朱家雄.幼兒園課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2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