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靜
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快樂的童年生活最現實的表現就是兒童每一天的具體生活。
一、幼兒入園
教師在接待幼兒入園時,要持熱情親切的態度,相互問好。教師的情緒和態度對幼兒有很大影響。如果幼兒感受到了教師的親切、溫暖,他們就可能會喜歡上老師,喜歡上幼兒園。教師在接待幼兒入園時,要及時和家長進行交流,做好個別幼兒的藥品交接工作。
教師可以有計劃地組織中大班幼兒參加活動室的清潔工作,如擦桌子、整理玩具、整理圖書等。讓幼兒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既可以鍛煉幼兒的動作,又可以培養幼兒熱愛勞動,互相幫助的優良品質。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其他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活動內容。如看圖書、搭積木、畫畫等。
二、早操
早操主要以幼兒園的韻律操為主,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做韻律操,并指導規范幼兒的動作。也可以做一些跑步、體育游戲等,鍛煉幼兒的身體,并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三、教育活動
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實際發展水平,有組織、循序漸進地進行教育活動。教師在設計和組織教育活動時,要注意:(1)活動目標要明確,且適宜幼兒;(2)組織教育活動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資源和各個區角的環境,讓幼兒在自己的周圍就可以學習感受到很多東西;(3)組織活動的時候可以采取集體的、分組合作等多種形式的教學,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4)每天的教育活動要交叉進行,如語言、健康、美術、數學、音樂交錯進行,讓幼兒可以勞逸結合;(5)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可以將各區域的內容整合起來,而不是單純只進行一個區域的活動,如在講語言活動《我爸爸》的時候,就可以和美術活動結合起來,讓幼兒畫出自己的爸爸;(6)根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有一個最近發展區,讓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取得進步;(7)教師組織活動的時間、內容、方式可以根據幼兒實際情況隨時進行調整,不能時間過長。因為幼兒的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比較短,如果活動時間過長,容易讓幼兒感到疲勞。
四、休息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活動后,幼兒的大腦和身體都需要進行充分休息。休息時,可以讓幼兒進行自由戶外活動,既可以讓幼兒玩得愉快,也可以讓幼兒休息好。在休息時,教師要提醒幼兒上廁所、喝水。因為幼兒正處于生長發育的迅速時期,活動量大,消耗的水分也比較多,所以,教師一定要確保幼兒每天喝足夠量的水。在夏季,幼兒出汗較多,可以適當增加幼兒水的攝入量。教師在為幼兒準備水時,也要注意干凈衛生,提醒幼兒不能喝生水。
五、戶外游戲活動
在上午的戶外游戲活動中,可以組織幼兒進行一些體育游戲,活動的形式要豐富多彩。教師可以利用戶外的大型體育器械,也可以自己和幼兒一起動手,制作一些體育游戲所需要的材料,激發幼兒興趣,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的同時也鍛煉了幼兒的身體機能。而且,教師一定要注意,讓幼兒在飯前半小時結束劇烈的體育游戲活動。
六、午餐
吃午飯的時候,要組織幼兒做好用餐準備:教師組織幼兒準備好餐具,收拾好餐桌,為幼兒進餐提供一個干凈、安靜的環境。在幼兒進餐過程中,教師要教給幼兒正確的坐姿和使用餐具的方法,教導幼兒不挑食、不偏食;提醒幼兒在吃飯的時候要細嚼慢咽,不撒飯菜,不東張西望,不大聲講話。而且要保證幼兒在吃飯的時候有一個良好的情緒,在孩子吃飯前和吃飯后不處理和批評孩子。例如,有的孩子犯錯了,要等孩子吃完飯后再進行批評教育,以免影響幼兒的食欲。進餐結束后,讓幼兒將餐具放在指定的地方,進行擦嘴漱口,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教育幼兒不能剩飯,要少盛多添,不能浪費糧食。
七、午休
午飯后要進行午休,在午休前最好能讓幼兒散步二十分鐘到半小時。睡眠能恢復機體的活動能力,對保障幼兒的身體健康有很重要的意義。教師要保證幼兒有充足的睡眠,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上床睡覺前要組織幼兒如廁、洗手。幼兒睡覺的時候,要保證室內空氣新鮮。教育幼兒睡覺的時候要保持安靜,將自己脫下的鞋子和襪子放在固定的地方,避免起床后找不到。教師要教給幼兒正確的睡姿,并注意糾正幼兒不良的睡眠習慣。
八、散步
教師帶領幼兒長時間步行,可以鍛煉幼兒的毅力、耐力和組織性。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引領幼兒散步的時間,觀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的接觸感受大自然的美。
九、離園
教師在幼兒離園前,可以組織幼兒做好衛生工作,提醒幼兒將自己的物品帶回家。也可以進行一次離園前的總結性談話,對這一天做一個總結,表揚鼓勵進步的幼兒,讓幼兒高高興興地回家。同時,也要及時向家長反映幼兒一天的在園情況,讓家長放心。
一日活動是幼兒學習的主要途徑,教師要充分加以組織和利用。
參考文獻:
[1]王玲.淺談生活教育理論指導下的幼兒一日活動評價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研究,2013(20):66-68.
[2]李金英.幼兒園小班日常生活活動中常規教育研究[D].河北大學,2014.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