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垣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當前學前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科學教育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很重要部分,幼兒科學教育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幼兒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感,他們經常會冒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特別是中大班幼兒,已有探索周圍事物的能力,并且有強烈的探索欲望,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刨根問底。作為幼兒教師,應積極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保護和引導好幼兒的好奇心,做到積極支持、有效鼓勵、真誠接納,讓孩子們在快樂探索中獲得經驗,取得成就。
一、幼兒園教師科學素養缺失的原因分析
1.科學知識匱乏
幼兒教師在校期間的知識學習缺乏,導致職后知識儲備量少,以至于在科學領域方面幼兒教師不能夠運用科學原理和正確的科學方法解決和處理問題。教師在講授科學知識時,要考慮他們的適宜年齡從而進行授課。在實際工作中,教師無法透過知識看到目標和價值,所以科學知識仍是教師要學習的。
2.教育幼兒科學的方法欠缺
教師本身不懂得正確科學的方法,在科學領域方面的學習中,教師不能正確引導幼兒觀察,往往直白地告訴幼兒結果,讓幼兒不能自主探究學習。這使幼兒失去了一次激發創造性思維的機會,失去了探索創新的機會。教師沒有正確的科學方法,不能夠靈活運用這個領域的知識,從而使幼兒不能掌握正確科學的方法進行探究與學習。
3.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
組織活動缺乏創新,不能吸引幼兒興趣,科學領域課程方面的學習,教師組織與設計的活動不能吸引幼兒,幼兒缺乏內在學習興趣與動機。一堂好的科學領域教學關鍵包括教師的組織與設計,還有教師能否抓住幼兒的興趣,從而促進幼兒自主學習參與。
二、幼兒教師科學素養提升的有效策略
1.完善教師科學素養提升的相關制度
完善教師素養的相關制度,是指在現有提高教師素質的相關制度下,充分考慮教師科學素質的提高要求,改進、補充甚至單獨設定教師的科學素質提升制度,保證教師科學素養的形成。以下幾種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1)學習和培訓制度
教師教育可以分為職前學習和職后培訓兩部分。在職前學習中,各級學校應制定師范生科學素養的課程方案、學習方案,制定教學制度,把握科學前沿和教育前沿問題,利用各種資源對師范生進行科學素養的教育,使師范生的科學素養成為師范生的必備素養。
(2)教育教學科研制度
教師進行教學科研能夠提高教師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疑難問題或未知領域的探索和研究,能夠激發教師的創新思維,培養教師的開拓創新精神,科學嚴謹、實事求是和勇于創新的科學態度。
2.教育行政部門和幼兒園應重視提升教師的科學素養
幼兒教師所在的許多幼兒園都開辦特色課程教學,每個幼兒園的辦園特色不一樣。有的幼兒園注重幼兒的文藝,有的注重外語,有的注重美工學習,其實幼兒園最應注重的就是科學探究與科學知識的豐富,科學素養的提高才是刻不容緩的。
3.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對教師而言就是人文知識的傳播,人文情感的養成,人文精神的培育。作為一名教師,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應從以下方面進行。
(1)開闊視野,加深思維深度與廣度
教師應積極參加專家講座、征文比賽、文藝比賽等。多閱讀各類書籍(如邏輯學、心理學、歷史、哲學、文學等),從中汲取精華,化為養分。通過主動參與各類活動,加深自身文化底蘊,拓寬自身的閱歷。
(2)學習名師,揚長避短
教師可以通過閱讀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李鎮西等人的書籍、視頻學習其教學管理中的精華。也可以與本校、本地區杰出教師探討教學理念、教育精神等。在學習過程中不能一味照搬,要選擇合適的方法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創新。
(3)健全人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心理素質,才能在課堂上以從容的態度,敏捷的思維準確生動地感染學生,使學生在情感心理上產生共鳴。因此,教師學習好心理學是很重要的。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留心每個接觸過學生的心理情況及價值觀。豐富自身經驗,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容面對各種情況。
4.幼兒教師自身要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
一個幼兒教師如果具有很高的科學素養,必然會善于利用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其對科學的興趣和強烈的探索欲望;擅長選取幼兒相對感興趣的科學題材,采用開發幼兒思維和創造力的方式引導幼兒,幫助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和科學知識,善于創設有利的環境和利用條件,使幼兒感受到科學探索的方法和過程,體驗快樂的探索和發現,并初步構建形成科學的概念,在日常生活、游戲當中遇到簡單的科學問題,學會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和尋找答案,慢慢形成基本的科學素養。
幼兒教師作為社會中一個特殊的群體,必須具備基本的科學素養,要為幼兒創造相應的環境,給予幼兒充分操作的機會,從而使幼兒獲得知識經驗,幼兒教師隊伍中科學素養水平的提升已經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繆風雅.幼兒園科學教育實踐與研究[M].寧波出版社,2013.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