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彪
(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貴州貴陽 551000)
赤望高速白臘坎至茅臺段瀝青混凝土路面維修及其質量控制
胡 彪
(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貴州貴陽 551000)
公路經過長時間的運行和負荷,路面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為了保證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針對當前公路路面中已經出現的病害,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維修方案。
瀝青混凝土;路面維修;質量控制
白臘坎至茅臺高速公路于2009年7月竣工并投入運行,隨著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交通運輸量不斷增長,使得原有路面的運行能力不能滿足當前的運輸要求,路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和不同類型的病害。為保證公路運行質量,需要進行針對性性的維修,本次維修路段K0+000~K37+800,全長37.8 km。
2.1 局部病害維修
(1)橫向裂縫處理
①對于已處理尚未開裂的裂縫本次不進行處理,保持現有穩定狀態;②對于縫寬小于5 mm的裂縫,清縫后用乳化瀝青灌縫,再填入潔凈機制砂,最好用專用圧縫帶進行封縫處理;③對于縫寬5~10 mm的裂縫推薦進行開槽填縫后用圧縫帶進行封縫加以處理;④對于縫寬大于10 mm的裂縫、嚴重的裂縫(支縫較多、縫壁散落),對縫處進行銑刨回填上中面層處理,對面層進行銑刨后采用自黏式聚酯玻纖布對下承層進行封縫處理,在分層回填瀝青混合料。為了方便施工,對于小于5m2的裂縫處理,面層回填瀝青混合料使用SMA-13混合料。
①對于疲勞損壞產生的縱向裂縫,采用銑刨上9 cm中面層后鋪筑5 cmAC-20C混合料中面層+ 4 cmSMA-13改性瀝青混合料上面層的施工方案進行維修。如下面層仍有裂縫,需對裂縫進行灌縫后鋪設自黏式聚酯玻纖布,再回填中上面層。②對于沉陷誘發的縱向裂縫采用銑刨15 cm瀝青面層并依據基礎頂面情況進一步處治的方案。若基層表面有少部分松散,則用ATB-25挖換松散、坑槽范圍的基層,對有裂縫的下承層進行灌縫后設置1 cmAR-SAMI(橡膠應力吸力層)在回填6 cmAC -25C下面層+5 cm改性AC-20C混合料中面層+4 cm改性SMA-13混合料上面層。ATB-25與水泥味道碎石基層間、各瀝青層層間撒布改性瀝青粘結層。新舊瀝青路面之間采用高分子聚合物雙面貼進行貼縫處理,防止雨水進入。
(3)坑槽、龜裂
①若坑槽尺寸在30 cm×30 cm以內,則需要按照100 cm×100 cm的規格進行開挖和修補,若大于30 cm×30 cm,則需要對原有路面整體進行開槽,需對開槽寬度進行控制,一般沿著正常行車方向兩側進入完整路面30 cm進行控制,坑槽修補后采用高分子聚合物雙面貼進行貼縫處理,若坑槽已發展到基層,需采用ABT-25對松散的基層進行開挖,然后依次進行清理,對路面基層質量水平進行評估。瀝青面層回填采用改性SMA-13混合料,基層間、各瀝青層層間撒布改性瀝青粘結層,新舊瀝青路面之間采用高分子聚合物雙面貼進行貼縫處理,防止雨水進入。
②對于局部的小面積龜裂,可按照坑槽的處治方案進行,避免多次重復處理,對于局部的大面積龜裂采取銑刨車道寬度的面層,若上基層頂面存在松散現象及輕微裂縫,可對其進行灌縫處理并用ABT-25對松散的基層進行挖換,設置1 cmARSAMI(橡膠應力吸力層)后逐層恢復面層額方案;龜裂病害嚴重并伴隨較大沉陷相信時,則銑刨10 cm上基層,撒布粘層油后鋪設1 cmAR-SAMI(橡膠應力吸力層)并回填ATB-25及面層材料;面層之間設置改性乳化瀝青粘層;新舊瀝青路面之間采用高分子聚合物雙面貼進行貼縫處理,防止雨水進入。
(4)唧漿
對唧漿點(現場需明確唧漿病害爆發點)銑刨全部15 cm瀝青面層并視基層表面狀況進行處治;若基層表面有少部分松散,則用ABT-25對松散的基層進行挖換;若上基層存在大范圍嚴重的裂縫、坑槽,則銑刨10 cm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對有裂縫的下承層進行灌縫后設置1 cmAR-SAMI(橡膠應力吸力層)在回填6 cmAC-25C下面層+5 cm改性AC-20C混合料中面層+4 cm改性SMA-13混合料上面層。ATB-25與水泥味道碎石基層間、各瀝青層層間撒布改性瀝青粘結層。新舊瀝青路面之間采用高分子聚合物雙面貼進行貼縫處理,防止雨水進入。
(5)路面沉陷
①若沉陷較為輕微,僅由面層病害所至,則采用只銑刨路面面層并鋪設自黏式聚酯玻纖布回鋪6 cmAC-25C下面層+5 cm改性AC-20C混合料中面層+4 cm改性SMA-13混合料上面層的方案,用中下面層調平,若銑刨瀝青面層后,發現基層存在輕微裂縫,則對裂縫進行灌縫,若存在輕微松散現象,則用ABT-25對松散的基層進行挖換后設置1 cmAR-SAMI(橡膠應力吸力層)并恢復面層。
風險預測、制度管理、流程監督、監測評價是建設內部控制體系的主要內容,但是在這四個主要的建設工作中存在各種問題。
②若銑刨瀝青面層后,基層病害嚴重,沉陷系基層病害所至,則銑刨面層及病害范圍內的基層,原水穩基層表面撒布粘層油、鋪設1 cmAR-SAMI(橡膠應力吸力層)后再鋪筑10 cmATB-25+ 6 cmAC-25C下面層+5 cm改性AC-20C混合料中面層+4 cm改性SMA-13混合料上面層的方案,并用基層進行調平。
③若基層沉陷由路基沉降所至,則采用銑刨沉陷路段15 cm瀝青面層及17 cm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原水穩基層表面撒布粘層油后再鋪筑1 cmAR -SAMI(橡膠應力吸力層)+17 cmATB-25+ 6 cmAC-25C下面層+5 cm改性AC-20C混合料中面層+4 cm改性SMA-13混合料上面層的方案,并用上基層進行調平。17 cmATB-25分兩層鋪筑,各瀝青層間灑改性乳化瀝青粘層。新舊瀝青路面之間采用高分子聚合物雙面貼進行貼縫處理,防止雨水進入。若銑刨17 cm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后,下承層仍存在松散、裂縫等處理方案為:若下承層只有單條裂縫,則對裂縫進行處理后按原設計方案進行回鋪,若下承層存在松散、龜裂等病害,則繼續銑刨至無病害位置,用ATB-25瀝青混合料回填,再按原設計方案進行回鋪。新舊瀝青路面之間采用高分子聚合物雙面貼進行貼縫處理,防止雨水進入。
(6)路面冒水路段處理
在冒水位置每5 m設置15 cm×15 cm多孔隙水泥穩定碎石盲溝,盲溝采用反慮土工布包裹,水通過多孔隙水泥穩定碎石盲溝收集,直接排入邊溝,盲溝縱坡采用2%,多孔隙水泥穩定碎石盲溝鋪設完成后逐層恢復上層結構,盲溝施工應留有足夠的工作面。
2.2 連續病害處理
(1)SMA-10罩面
對于部分路面PCI≮90、3.5 m/km≥IRI>2.3 m/km、15 mm≥RD>10 mm的路段采用3 cm改性SMA-10混合料進行罩面處理,處理范圍為全幅車道:對于加減速車道、漸變段采取滿鋪形式;主線可在鋪筑段前后設置20 m過渡段;加減速車道、漸變段可在匝道處設置過渡段。鋪筑前先對現有病害(如裂縫、坑槽等)進行妥善處理后再進行超薄磨耗層罩面;無裂縫、坑槽路段直接進行3 cm改性SMA-10混合料罩面。
(2)銑刨鋪筑上面層
對于路面PCI<90、IRI>3.5 m/km、20 mm≥RD>15 mm的路段,采用銑刨4 cm上面層再回鋪4 cm改性SMA-13混合料。銑刨上面層后,視中面層狀況好壞決定是否處理中面層及一下層面,否則即可回鋪4 cm改性SMA-13混合料,心加鋪層間設置改性乳化瀝青粘結層,新舊瀝青路面之間采用高分子聚合物雙面貼進行貼縫處理,防止雨水進入。
(3)銑刨鋪筑上中面層
①對于路面RD>20 mm,對路面中面層有嚴重裂-20混合料的方案。縫、龜裂或網裂、松散等病害的路段采用銑刨10 cm路面瀝青,再鋪筑4 cm改性SMA-13混合料+5 cm改性AC-20混合料的方案。
②銑刨上中面層后,視下面層情況好壞決定是否處理下面層及一下部位,否則可回鋪4 cm改性SMA-13混合料+5 cm改性AC-20混合料,各層間設置改性乳化瀝青粘層油,新舊瀝青路面之間采用高分子聚合物雙面貼進行貼縫處理。
3.1 原路面病害處理
在施工之前,需要對原有路面進行詳細調查,整理原有路面病害位置和發展情況,按照設計要求根據病害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處理方法。
3.2 瀝青混凝土控制
瀝青混凝土施工質量對于工程整體建設有著直接影響,需要先對其進行配比設計,在施工中需嚴格遵循設計要求進行,不得隨意調整。
3.3 養護質量控制
攤鋪施工結束之后的路面需立即進行養護,在養護期間需要進行交通管制。首先,在施工之前,需要和交通部門進行溝通,協商具體的交通管制方案;其次,需留有足夠的養護時間;然后,采用有效措施降低施工對于正常交通和周圍局面的負面影響;最后,設置警示標志,提醒來往車輛和路人注意交通安全。
3.4 質量控制體系
為了實現工程質量控制目標,并保證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建設任務,需建立以項目經理為核心的管理機構。
[1] 張玉宏,李英勇,王松根.超寬瀝青混凝土路面面層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研究[J].公路,2003,(S1):50-52.
[2] 呂杰,張會榮,陳倬.北京下安路瀝青混凝土路面維修方案的選擇與設計[J].公路,2015,(2):50-52.
[3] 沈偉平,許雄華,張哲峰.淺談瀝青混凝土路面維修養護就地熱再生技術的運用于推廣[J].房地產導刊,2013,(22).
U418.6
C
1008-3383(2017)01-0014-02
2016-10-26
胡彪(1982-),男,貴州凱里人,工程師,主要從事公路施工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