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坤
(貴州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8)
解析公路工程BOT+EPC項目成本管理
覃 坤
(貴州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8)
首先闡述了BOT+EPC項目成本管理的相關內容,并對公路工程BOT+EPC項目成本管理的相關措施進行分析,進而實現公路工程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公路工程;BOT+EPC;成本管理
BOT+EPC模式即是指政府部門和具有一定投資實力的社會投資方簽訂特許權協議,允許社會投資方在特定時間內通過自籌或融資的形式為項目建設和運營提供資金支持,且社會投資方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通過實行設計—采購—施工一體化經營的方式來獲取相應利潤,在期滿后社會投資方需將運營項目移交給政府。對于公路工程施工方來說,這是以政府和社會投資方之間達成協議為前提的,一旦公路工程項目在投入運營期間需要進一步增加投資的話,即表明企業會具備較大的可能性以BOT+EPC模式投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這在很大程度上會滿足施工單位成本控制和效益的最大化要求。
與其它項目成本管理模式相比,BOT+EPC融資模式的最大特點在于項目的總承包方和業主方在降低項目成本這一目標上是一致的,均希望通過最少的投入來獲取最大利潤。在公路項目工程建設中,施工單位需嚴格控制公路建設項目成本,在確保社會投資方具有獲取利潤機會的前提下,可要求政府對社會投資方所提供的公共產品或服務數量和價格進行限制,以實現公路工程項目效益的最大化。
(1)設計質量控制。公路工程項目施工質量控制應做好以下幾點工作:BOT+EPC承包商應編制設計質量保證文件,并提交業主確認,以此作為設計依據之一;BOT+EPC承包商應根據原基礎設計的要求對設計文件做各專業統一規定,要求設計人員嚴格按照統一規定編制設計文件;BOT+EPC承包商對設計變更要及時書面備案,并及時通告相關專業,以便相關專業修改設計。
(2)設計成本控制。據相關資料顯示,在公路項目施工方案設計階段,影響工程成本的可能性為75%-95%,在初步設計階段,影響工程成本的可能性為35%-75%,在施工圖設計階段,影響工程成本的可能性為5%~35%c,可見設計質量的好壞對工程成本將產生直接影響。BOT+EPC公路項目在深化設計階段,通常可從以下幾點進行:在投標前,仔細審查招標文件,確認相關設計標準,以免在后期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出現偏差;在施工圖設計階段,對分包設計采取限額設計;設計過程中業主要求變更或修改原始設計,應及時辦理相應的變更及索賠手續。
(1)供應商的管理。供應商管理包括供應商的選擇、評價和控制。通常來講,物資采購中對供應商的要求一般包括物資質量、供貨價格、相關采購費用、交付的及時性和服務質量等內容,可從商務、技術和質量保證3個方面對供應商進行詳細的審查和評價。供應商的供貨資格得到認可后,需將供應商信息進行數據庫管理,提高項目管理的工作效率。
(2)采購組織內部管理。組織內部管理可從改善項目組織結構、優化采購流程、加強內部控制和審計、應用數據化管理等方面進行。通過制度和責任劃分,建立高效和制衡的結構,加強過程控制并實施監督,確定各相關人員的決策范圍,縮短決策鏈,提高工作效率。逐步推行流程化管理,形成采購業務多人參與、分工負責、供求最優的工作模式。
(1)利用競爭招標、比質比價的市場機制選擇最合適的承包商為本工程服務。招標過程中,EPC總包商提供統一的工程量清單,在評審過程中,主要審查各投標單位分部分項的綜合單價、措施費項目總價、其他項目總價、主要材料價格(包括規格、質量標準),選擇合理低價的施工分包商,盡可能避免不平衡報價的出現。另外,還可在分包合同中采用與主合同相同的保證條款、責任范圍條款、擔保和承擔違約責任條款、技術標準條款等,將業主在主合同中給予承包商的風險責任最大限度地轉移給分包商。
(2)人工費用管理。提高施工隊伍的組織管理水平,制定合理的勞動組織方案,提高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工作效率,減少或避免無效勞動;采取包干控制費用,盡量將技術含量低的單位工程分包出去,以實現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3)機械費用管理。合理設計設備租賃計劃,減少由于施工組織不當而造成的設備閑置情況;合理安排機械設備和施工人員的工作安排,充分利用現有的工程資源,提高機械生產效率,同時做好機械設備的日常養護工作,降低機械成本。
(4)材料用量管理。在保證施工技術基本使用功能不變的基礎上,使用可降低物料消耗的技術或工藝,盡量選用價格低廉、質量達標的原材料,并在施工現場做好計量驗收工作,實現余料的回收再利用,降低物料消耗率;在采購原材料前,相關人員可對設備及材料市場進行調查,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選擇價格低廉的材料供應商。
在項目竣工交付及運營階段,BOT+EPC項目成本管理模式的應用需注意以下方面的內容:①竣工交付。將竣工驗收階段所產生的費用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容,該階段的重點是對項目經驗進行總結和評價,提高管理人員的協調能力和管理水平,進而實現公路工程效益最大化;②運營管理階段。提高運營管理人員的技術操作水平和設備操作能力;提高運營階段的設備維護及技術改造效益;引用高素質、高水平、高專業的運營團隊,以提升公路工程的整體收益。
綜上所述,在公路工程建設中,實現BOT+EPC融資模式在公路項目成本管理中的有效應用,可對公路建設的效益和項目成本進行有效控制,最大程度降低項目成本,同時為了保證公路建設中BOT+EPC項目的最大利益,還可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優勢,制定完善的項目成本管理制度,以保證公路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目標的順利實施,進而促進公路工程建設事業的持續發展。
[1] 曹雪娟,洪流,滿先慧,等.基于DEA的高速公路BOT+EPC項目安全效益評價[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15,39(1):193-197.
[2] 劉東海,宋洪蘭.面向總承包商的水電EPC項目成本風險分析[J].管理工程學報,2012,26(4):119-126.
[3] 呂磊濤.高速公路EPC總承包項目費用控制研究[J].建筑經濟,2016,37(5):31-35.
U415.1
C
1008-3383(2017)10-0175-01
2017-08-01
覃坤(1984-),男,貴州思南人,中級,從事工程合同管理、概預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