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白宏坤 王江波 宋大為 楊 萌 尹 碩
河南省售電市場改革路徑思考與建議
文_白宏坤 王江波 宋大為 楊 萌 尹 碩
當前,國家全面推進和深化改革,電力體制改革步伐不斷加快;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政策及實施細則陸續出臺,改革試點不斷增多;社會輿論高度關注改革動向,售電公司等新的市場主體大量涌現,改革進入關鍵時期。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為“三放開、一獨立、三強化”,而售電側改革是本輪電改的重要環節。我們在系統分析全國及河南售電市場改革形勢的基礎上,就河南省售電市場改革的實施路徑進行了探討。
根據國家對電力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2015年3月新電改方案《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簡稱9號文)發布,我國新一輪電力市場化改革全面推進。“管住中間、放開兩頭”是本輪電改的總架構,“三放開、一獨立、三強化”是主要路徑,“穩步推進售電側改革,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售電業務”是熱點。通過推行“電價改革、電力市場建設、售電側放開、新能源發展、政府職能轉變”等,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電力市場體系,還原電力商品屬性。
售電側放開是本次電力體制改革的最大熱點。一是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配電業務,逐步向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放開增量配電投資業務,鼓勵以混合所有制方式發展配電業務。二是構建多個售電主體,放開用戶選擇權,形成“多買方—多賣方”的市場格局。2015年11月出臺的《關于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售電公司準入條件、售電公司類型及業務范圍、市場化交易方式等內容。2016年10月,能源局發布《售電公司準入與退出管理辦法》和《有序放開配電網業務管理辦法》。當年11月30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印發《關于規范開展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的通知》(發改經體〔2016〕2480號),批復了第一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名單,共計105個。截至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共批復省級售電側改革試點8個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其余已經批復的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省份在綜合試點方案中也均涉及售電側改革。2016年10月,國家發改委引入大公國際作為第三方征信機構,委托大公國際開展電力行業信用建設工作,與電力交易機構溝通協同,以售電公司信用備案為突破口,逐步完善行業信用體系,范圍陸續覆蓋到各類電力市場主體,并積極推進信用評價、市場黑名單管理、失信企業聯合懲戒等重點工作。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已經工商注冊成立3500余家售電公司,其中在各省電力交易中心注冊并公示的有近300家。
在售電側改革的持續深化中,已放開的用戶自由選擇權極大提高了用戶參與市場的積極性,社會資本投資增量配電業務、開展售電業務熱情高漲。截至2016年11月底,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共有市場主體1297個,其中有210家售電公司進入市場。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后的首張《供電營業許可證》2016年4月28日頒發給云南省能投集團,邁出全國放開增量配電市場的第一步。2016年8月16日,全國首個混合所有制供電企業——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供電有限公司參加廣東電力交易市場月度集中競價,以全電量成交,實現了第一筆競爭性售電業務。貴州選取國家級新區貴安新區為配售電改革試點,由貴州電網公司、貴安新區開投公司、社會資本按4:3:3股比組建配售電有限公司,在新區范圍開展增量配售電業務。
9號文發布以來,河南省售電市場改革工作按照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統一部署和政府相關要求,主動參與,積極推進,改革工作平穩有序。
截至2016年年底,河南省共注冊售電公司155家,注冊資本154億元,其中包含配電業務的有32家。國家發改委批復的第一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名單中河南省有6個,分別是新鄉市現代煤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增量配電業務試點、登封新區東區增量配電業務試點、洛陽市洛龍工業園區增量配電業務試點、濮陽縣產業集聚區增量配電業務試點、南陽市中關村科技產業園增量配電業務試點。2016年,根據省政府有關要求和省電力公司部署,我省通過交易平臺組織開展電力直接交易,累計全年成交電量320億千瓦時,降低企業用電成本28.3億元,涉及發電企業89家(次)、電力用戶223家(次)。
售電側改革是一項復雜艱巨的任務,河南省的售電側放開要以國家電力市場為平臺依托,進一步明晰目標和手段,積極穩妥地推進。不盲目相信“放開萬能”,不要為了“放開”而“放開”,要做到放開有效、監管有力,才能真正實現“提高市場效率,優化資源配置”的改革目標。本文結合河南實際,就推進售電側改革提出以下建議。
英國電力體制改革初期,以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為改革理論基礎,整體設計了以私有化、市場化為核心內容的改革方案,通過1989年《電力法》納入法制化軌道,從理論基礎到改革方案核心指導思想再到法制法規的約束,都得到了徹底貫徹執行。根據目前國家電改工作進度,預計各省實操方案還須解決很多關鍵細節,河南省要提早研究和設計可行可操的、流程性的規章制度,特別就售電業務界定、安全責任劃分等關鍵問題,提出符合河南省省情的實操設計方案。
公平、公正、公開是一個市場良好運行的根基,無論是市場監管方,還是各市場主體,保證市場公平開放都是其首要責任。開放售電市場過程中,影響公平公正公開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比如資源的占比以及信息數據的不平衡,都可能影響售電市場開放的公平程度。因此,有必要細化市場“三公”準則,并據此校核各市場機制,只有將“三公”落細、落小、落到位,才能有效實現市場的公平開放。
一個公平開放、完整統一的交易平臺是售電市場良性運行的技術保障。河南省售電側改革應充分利用現有平臺,通過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交易平臺建設和深化應用,加強對現有技術平臺公平開放度的監管,促進市場有序開展競爭,提高資源的優化配置效率,降低改革成本,提高實效性。
放開用戶選擇權是售電側放開的關鍵點。參照國外實施路徑,幾乎都是按照電壓等級高低或用電容量大小,從大用戶開始分階段逐步放開用戶選擇權的,且第一階段放開大用戶的市場份額大約都在30%以下。目前,英國、法國等歐洲大部分國家,以及新西蘭、澳大利亞已經全部放開了所有用戶的選擇權。
只有終端用戶充分運用購電選擇權,售電側改革才能取得更好成效。在調動終端用戶積極性方面,現代化手段可以派上用場,比如“互聯網+”與售電業務的對接,獨立售電商與終端用戶的互聯交互,售電商與交易平臺的信息傳遞等。這些能源互聯網的概念和技術既可以方便終端用戶,又能夠幫助售電商構建廣域能源信息系統,搭建終端用戶和交易中心、發電商之間的信息橋梁,有效搶占市場先機,實現靈活靈巧運營。
多元化的售電商必將提出多樣化的商業模式和售電方案,客觀上將增加市場的靈活性和流動性,有利于供需雙方根據自身情況定制售電方案,提高電力資源優化配置水平。為增強中小用戶的選擇能力,保障其基本用電權益,需要就售電業務建立標準化的售電商業模式,規范其基本費用模式(如固定費率、浮動費率等)、典型售電周期(如3個月、6個月、12個月等)、基本服務保證(如接受用戶投訴、向用戶提供用電數據、接受節能咨詢等)等,還應規定售電商有義務提供各類必要信息,例如費用構成、新能源占比(及全網平均水平)、排放指數(及全網平均水平)等,確保用戶獲得充分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售電側改革將形成多元化的售電商,但報裝、計量、抄表等業務仍將由電網企業或配電公司負責。在這樣的市場結構下,用電數據和信息如果無法交互和共享,將影響到市場交易的組織工作,也不利于各售電公司拓展市場,更不利于其提供創新服務和增值服務。比如根據用電數據可以分析用戶的用電習慣,進而提供定制的節能服務、需求響應方案等。因此,在售電商、電網、交易中心之間共享數據和信息是市場高效運行的必然要求。河南省電力市場需要建立有效的終端用戶—售電商—電網交易中心的數據和信息共享機制,由交易中心負責數據平臺硬件和軟件的維護,并定期從相關單位收集、維護各項數據和信息,經過必要的處理后,無差別地向市場公開。
售電側放開是一件系統的、復雜的改革任務,牽涉的利益主體多,不可一蹴而就,必須循序漸進,穩步推動。縱觀世界各國的售電側改革經驗,無一不是經過長期的積累,一步步全面放開。英國從1989年開始進行售電側改革,經歷了11年時間才實現全面放開;日本從1995年開始探索售電市場放開事宜,經過20年,到目前仍沒有全面完成;法國2000年開始逐步實施售電側放開準入,歷經7年基本完成放開事宜;阿根廷和俄羅斯等國家歷經數年的改革,不但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和目的,反而降低了市場效率、提高了電價,最終不得不重新回歸壟斷。所以,河南省的售電側放開要循序漸進,以國家電力市場為平臺依托,明晰目標和手段,要做到放開有效,監管有力,才能真正實現“提高市場效率,優化資源配置”的改革目標。
(作者單位: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