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強
(貴州省銅仁公路勘察設計院,貴州 銅仁 554300)
研究城市道路與公路設計差異
文子強
(貴州省銅仁公路勘察設計院,貴州 銅仁 554300)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城市道路建設,而城市道路和公路都有自己專業的服務對象,所以可以按照不同需求以及不同的使用功能來劃分。城市道路與城市公路的設計,不論設計構造還是設計指標,差異都比較明顯。當前城市道路和公路設計工作開展的情況為基礎,結合今年來的工作經驗,對其差異進行論述。
城市道路;公路;設計
公路主要為機動車服務,而城市道路在城市內部,不僅可以服務機動車,同時還可以服務非機動車以及來往的行人,方便日常出行、生活。從該方面來看,公路的性能側重點與道路存在較大的差異,功能不同。從結構的層面來看,公路可以聯系距離較遠的各個城市,而且公路人員活動量比較小,也基本不會設置專門供給行人的人行道。城市道路主要負責聯系城市內部的各個環節,在人們出行、生活等方面起到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視的,所以必須要設置人行道,二者的差異比較明顯。公路技術標準根據實際使用任務、使用功能以及使用的適應性,將各種交通量分成五個等級,不同等級代表的意義不同。城市道路則是分成四個等級,快速、主、次、支路干道。
城市道路和公路設計思想不同,城市道路設計,主要根據不同城市的實際情況,結合以人為本的基本設計思想來設計,人性化氣息比較強烈。而公路在設計時,主要參考的不是當地居民的情況,而是要從來往車輛的角度來設計道路,從這方面來看,二者設計理念以及最終的設計目標是存在差異的。在對公路進行設計時,還要綜合機動車技術指標、機動車通行能力等,也比較關注車輛來往過程中路邊的景色。
公路規劃,一般來說都是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情況來的。在公路規劃之前,先主動收集資料,判斷該地區是否適合進行公路規劃,服從長遠經濟發展與建設,并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以及不同地域交通量分布情況來明確路網規劃要點。在完成道路交通預測之后,可以調配路網。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以及不同地區交通量來確定道路的設計規模以及道路設計應當奉行的標準。城市道路必須要服從城市整體發展規劃體系,和城市內部附屬設施緊密結合。公路所在位置是城鎮、城鄉,并且公路線路設計可以將路網規劃作為基本依據。因為公路需要修建的歷程較長,所以會涉及到許多線路變化以及較大范圍的工作板塊,很容易受到地形等方面因素的影響。項目設計人員可以通過勘察或者是選線來確定選擇何種線路來設計。而城市道路的設計主體是在城市間穿梭的道路,可以根據城市的規劃以及路網要求來完成設計。城市道路設計的歷程也比公路歷程短很多。在對城市道路進行設計的時候,也可以按照城市總體規劃方向來設計,因為線路變化比較小,所以設計的難度也不如公路。但是在對城市道路進行設計的時候,可能會受到來自于城市規劃的制約,導致城市道路在設計、修建的時候要更加完善,更加合理,盡量的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公路橫斷面的形式比較多,包含了土路肩以及中央分隔帶等多種形式,很少設置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而公路則大部分是無組織排水的,不會設置雨水的排水管道。分別從經濟的因素與交通量因素兩個方面入手,盡量減少項目建設經費,緩解交通壓力。目前在對城市道路進行設計時,橫斷面形式一般包含了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綠化帶等。不同城市道路橫斷面不同,可以根據不同城市等級以及不同城市的交通要求、不同城市人們生活因素等來確定橫斷面形式,進而緩解城市道路擁堵的情況。可以在道路上設置一些交通島,因為交通島是道路交叉渠道的主要表現形式。在城市道路上安排人行道,并以人們的實際生活條件為基礎,適當的鋪設一些無障礙的人行道,增加對應附屬設施以及市政項目設施。
公路與城市道路常遇到的地形、地貌以及地質條件都是不同的,而且也比較復雜,所以公路路基形式相對多一些。公路工程項目規模比城市道路項目規模大,如果地下水位比較高,則在對公路進行設計的時候必須要先考慮路基強度以及路基的穩定性,保證土層狀態以及公路沿線排水防護可以滿足項目基本建設需求,并明確路堤的填土高度。如果城市道路建設項目所在地區的地下水位比較高,則可能會受到高程的影響,可以通過特殊化的方式來處理路基,保證項目建設質量。城市道路建設設計到的路基問題比較小,并且工程公路地面排水也主要是通過使用邊溝或者排水溝的方式來實現排水的。城市道路排水可以使用地下水管來收集雨水,將水排到自然溝渠當中,最終分流排放。
公路設計主要根據道路等級以及項目所在地區交通量來進行設計,而在使用交叉設計的時候,常見設計方式包含交互式立體交叉設計、分離式的立體交叉設計以及平面交叉設計等。在使用立體交叉設計理念進行設計前,要先考慮到來往車輛安全性以及來往車輛的舒適性能。交互式的立體交叉技術指標相對比較高一些,需要的面積也更大。如果通過平面設計的方式對城市道路進行設計,要先確定標志線以及車輛分流問題。因為城市道路涉及到人行道、行人來往于各個街道的問題,所以可以設置一些地下通道或者是天橋等,減少行人穿梭道路對交通產生的壓力。目前比較常見的城市道路立體交叉,主要是交互式的交叉或者是分離式的交叉。在對城市道路進行交叉設計時,中線型的指標較低,而且也比較緊湊。工作人員可以在天橋下方設置一些平交道口,可以節省一些面積。在交叉設計的基礎上,對比城市道路和公路綠化設計的差異。
[1] 孫代文,孫慧. 兼顧城市道路功能的公路設計中常用技術指標運用原則探討[J]. 交通科技,2016,(1):91-94.[2] 梁越. 淺談城市道路設計與公路設計的一些區別[J]. 林業科技情報,2016,(2):110-111.
[3] 李剛. 公路和城市道路互通式立體交叉設計差異性及分析[J]. 科技資訊,2012,(9):51.
2016-12-28
文子強(1987-),男,貴州江口人,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道路橋梁設計。
U416.02
C
1008-3383(2017)03-00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