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士林
(江西省新干縣水利局,江西 新干 331300)
淺談水利規劃設計技術與創新思考探討
程士林
(江西省新干縣水利局,江西 新干 331300)
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推動下,水資源作為一種清潔可再生的能源受到了廣泛的開發和利用,水利工程項目的數量持續增加,相應的對于水利規劃設計技術也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文章就傳統水利規劃中的問題進行了簡單分析,結合當前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的一般步驟,討論了水利規劃設計的關鍵技術及創新,希望能夠為水利工程的建設提供一些參考。
水利規劃;設計技術;技術創新;探討
開展水利規劃,建設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減少浪費問題,同時滿足社會發展對于能源資源的需求。不過受技術、管理等因素的影響,在傳統的水利規劃中,存在著一些不足和問題,影響了水利規劃的效果。基于此,水利部門應該立足全局,對基本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提升水利工程的質量。
在傳統的水利規劃中,由于技術條件有限,加上管理、資金等方面的因素,存在著一些問題:①片面強調對于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希望依靠管理的方式提升工程的效果,提升經濟效益,但是卻沒有考慮水利工程本身的承受能力,導致水資源的過渡開發,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了負面影響,引發了水資源緊缺等問題;②過分強調水利工程的建設標準,希望能夠通過相應的措施,保證水利工程的施工質量和施工效率,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導致資源的浪費問題,對于資金的需求量也較大,對于水利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從這個角度分析,開展水利工程規劃設計時,應該在嚴格遵循有關建設標準的情況下,從工程的實際情況出發,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保證水利工程能夠與區域實際相互協調;③對于水資源的優化利用存在問題,當前部分地區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沒有充分考慮水源的優化利用問題,造成了水資源的大量浪費,也無法滿足區域發展對于水資源的需求[1]。
在進行水利工程規劃設計時,從提升規劃設計效果的角度出發,需要明確具體的規劃設計步驟,確保各項工作能夠按部就班的完成。具體來講,①應該對地域資源的儲量和分布狀況進行明確,以此作為規劃設計的基礎,提升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的針對性,保證設計的良好效果;②應該做好建筑形式的布局和處理,重視選址工作,充分考慮地質條件以及氣候因素等的影響,強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當水利渠道的長度較大時,為了保證結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需要結合其本身所處位置以及地質條件的變化,做好型式與截面尺寸的動態設計;③應該明確建筑基礎的具體功能,做好必要的加固或者防滲設計,保證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的合理性和靈活性[2]。
2.1 基坑降水設計
1)地下水降深:在基礎工程施工環節,一般都需要挖穿素土層進入到砂層,透水性較強,也使得基坑涌水量非常巨大,想要保證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避免出現涌水和涌沙現象,就必須做好降水設計工作,將基坑降水看作是基坑支護工程的一部分,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討論,確保地下水位不超過基礎樁承臺的0.5m以下,基坑中心線位置的降深必須確保低于基坑底部至少0.5m。
2)深基坑排水:比較常見的止水和降水措施包括坑內降水、井點降水、帷幕止水等,對于相關技術的選擇應該從工程的質量、安全和進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坑內井點降水配合懸掛式深攪樁止水帷幕的聯合方案,實現深基坑降排水的目標[3]。
2.2 除險加固設計
在水利工程規劃設計、施工以及管理中,必須將安全問題放在首位,重視除險加固設計,明確具體的工作內容,細化工作目標,提升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切實保障建筑與人員的安全。除險加固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
1)防滲墻設計:在防滲墻設計環節,應該從水利工程的整體需求進行考慮。可以選擇兩鉆法搭配膨潤土漿液固壁法進行鉆孔,然后以泵送混凝土進行澆筑。利用沖擊鉆,在槽段兩端鉆孔作為主孔,當鉆進巖層的深度達到0.5-1.0m時,應該確保槽內漿液液面在槽頂面以下30-50cm的位置,如果發現漿液泄漏,需要及時進行堵漏,然后做好補漿處理。
2)帷幕灌漿設計:帷幕灌漿是大壩防滲加固中一種比較常見的技術,在進行帷幕灌漿設計時,需要確保帷幕能夠與上部混凝土連接成一個整體,提升灌漿防滲的實際效果[4]。可以在防滲墻中預埋管徑為10cm的注漿管,間距與孔距同樣保持在2m左右。
2.3 生態護坡設計
在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環節,立足可持續發展理念,需要強調護坡的生態化設計,利用喬木、灌木、草和藤等相互結合的形式,構筑多層次的生態護坡系統,配合先進的技術來保證植物的成活和發育,提升植物的生理機能及抗逆性。在對護坡方案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關注地質水文條件,充分考慮氣候、地質、植被類型等多方面的影響因素,以本土植被為主,積極引入具備較強抗逆性的植物,豐富護坡植被的種類。可以利用綠色罩面網配合攀援植物的方式,構筑垂直綠化系統,為高陡巖質邊坡提供可靠防護。
3.1 優化水資源配置
在水利規劃設計中,想要實現設計創新,必須重視對于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改善水環境。以供水為例,需要綜合分析區域內地下水、地表水以及所有可以開發利用的水資源,做好統一的規劃與配置,提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應該關注河道水需求,通過合理的水利規劃設計,確保在發展經濟、利用水資源的過程中,能夠滿足河道生態環境的發展要求,降低堤防工程與洪澇災害帶來的影響和損失。
3.2 重視水資源分類
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水利規劃設計的重要前提,是水資源類型的劃分,一般情況下,在水利工程中,可供開發利用的水資源可以分為地下水和地表水。結合相應的地質勘查分析,可以對地質水文條件等進行明確,在實現水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的基礎上,也能夠對水利工程的規劃管理工作進行完善,實現基本資源的高效分類和處理,推進水資源管理的創新[5]。
3.3 實現協同發展
這里的協同發展指水利規劃必須與地方經濟的發展相互協調。應該認識到,水利工程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其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與其他相關產品相比,水利產品有著非常明顯的差異性,通過持續的創新和完善,可以使得產品消耗的每一個環節中,水利產品的作用和優勢都能夠發揮出來。而想要實現水利工程規劃設計與國民經濟發展的相互協調,應該高度重視水利產品的需求及使用方式,從具體的工程狀態出發,合理應用水利產品,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3.4 強調持續利用
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對水利工程的整體規劃進行創新,強調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注重對于水資源的適度開發,避免出現盲目開發和過度開發的現象,以此來實現水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基本平衡。通過設計創新和應用,推動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從整體角度考慮水資源的再生性,做好必要的完善和創新,強調在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中,做好對于水資源的保護,減少和杜絕水資源污染問題。通過綜合性的措施和手段,可以提升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的水質標準,這也是對水利工程進行規劃和設計創新的基本途徑。以我國的南水北調工程為例,由于工程量巨大,存在著跨地域的現象,對于水利工程的規劃和管理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在規劃設計環節,相關設計人員充分考慮了工程沿線區域的經濟發展差異,結合不同的地域條件,采取了不同的應對措施,結合相應的環境防護工程和生態保護措施,將工程建設對于水資源以及周邊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了最低,在實現水利工程與經濟協同發展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于水資源的合理開發科學利用[6]。
總而言之,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水資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也因此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做好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意義重大。針對傳統水利規劃中存在的問題,相關部門應該重視起來,做好水利規劃設計技術的創新,為水利工程作用的充分發揮提供良好的保障,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1]田永和.水利規劃設計技術與創新思考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2):198.
[2]馬曉麗.水利規劃設計及創新思考[J].水能經濟,2016(10):147.
[3]陳堅,顧正南,高金梅,等.現代水利建設項目的規劃與設計思考[J].中國水利,2013(22):60-61.
[4]梁貞堂,范麗君.水利規劃設計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思考[J].中國水利,2016(16):25-26.
[5]周林.關于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創新問題的思考與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07):108.
[6]曹曉飛.對水利技術創新提高水利工程管理能力的思考[J].商品與質量:消費研究,2015(05):232.
1007-7596(2017)08-0180-03
2017-07-16
程士林(1965-),男,江西新干人,工程師。
TV212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