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長江
(中鐵十九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在2009年4月,我們針對某縣范村-墩坊村的公路進行改造的過程之中,就采用了比較先進的就地冷再生技術。尤其是其6.5 km處的施工路面,經過對該項技術的應用,該路面使用至今一直處于良好狀態,并且可以持續使用。隨著現在對其使用力度的不斷加大,其使用標準也逐漸形成,要想使穩定劑7 d強度達到6.2 MPa,就必須使用采用劑量12%的石灰土;要使其強度達到7.3 MPa,就必須將再生混合料摻加5.5%才能達到這一效果。通過我們進行的這一系列的路面改造工程,充分的看出了冷再生技術極大的提高了路面舊資源的利用率,同時減少了新資源的開采力度。與此同時,現在進行路面修改時的污染情況也在逐步減輕。
(1)嚴格控制時間。從再生機一直到終壓結束的這一過程必須要在穩定劑初凝之前完成。
(2)穩定劑的要求。針對穩定劑的選取要選擇合適劑量,且初凝時間比較長的水泥。其用量需由實際情況來確定。
(3)施工段落長度。在進行路面改造過程之中,根據現實條件確定施工路段的長度,其影響因素包括施工環境、初凝時間以及路面寬度和機械情況等等,而且我們一般將其控制在2 000 m2以內。
將路面原有的瀝青以及基層進行刨起,并且選取一定量的樣本進行實驗,通過實驗來最終確定水泥的摻量。
(1)施工放樣:對路面進行再次檢測,并且及時的設置相應的中心樁以及邊樁,設置標準為每20 m設置一個。
(2)將實驗合格的水泥至少提前兩天進行準備,及時的進行融合。
(1)水泥用量計算:在那部分時間比較長的路段之中,所采用的水泥的冷再生設計劑量為5%,其中其厚度為0.25 m,密度則達到2.137 g/cm3。通過相應的計算我們能夠得出在每平米之中的水泥用量能夠達到26.712 5 kg。具體計算則為26.712 5=0.25×2.137×0.05×1 000。其中處于加寬路段的水泥劑量為6%。其厚度為0.15 m,密度則為2.086 g/cm3,在加寬路段的水泥用量為18.774 kg/m2,具體計算步驟如下:18.774=0.15×2.086×0.06×1 000。
(2)打布水泥方格:在此時的半幅寬度達到11.58 m,包含7.2 m+4.58 m。其縱向劃分具體為2.4×3+2.3×2,在老路之中進行水泥使用的規格為5%的水泥,其布控長度達到1.56 m,具體計算為100/26.7125/2.4=1.56,也就是說,在老路之中進行水泥不空為2.4×1.56;在老路之中,采用4.5%水泥用量布控長度為1.73 m,具體計算為100/24.041 25/2.4=1.73。同理,在老路之中的4.5%水泥用量布控為2.4×1.73;在加寬段的布控長度則為2.32 m,具體為100/18.774/2.3=2.32;即布控為2.3×2.32。
(3)攤鋪水泥:在攤鋪水泥的過程中,要將每個方格之中均勻的攤鋪兩袋水泥,需要工人采用推板進行人工刮勻。其中冷再生刨機速度要與布水泥段落長度互相適應,不能差距太大,其基本要求便是在冷再生之前60~80 m,因為假使水泥鋪設的長度過長,那么很容易造成行車過程中或者因天氣原因造成水泥流失的情況。
(1)通過冷再生機推動稀漿車或水車在原路面上進行。
(2)冷再生機在路面之中的進行速度需要根據實際的路況進行及時的調整,尤其是面對路面損壞比較嚴重的路面,更需要及時調整,在正常的推行過程之中的速度為4~8 m/min,這樣就會使銑刨后料的級配波動范圍比較小,處于可控的狀態之下。在面對路面網裂嚴重的時候,要及時提高銑刨轉子轉速,同時降低推進速度。
(3)在再生機進行工作的過程之中,需要配備專門的人員進行操作與監督,針對出現水泥含量以及再生深度、含水量不合格的時候及時進行調整。
(1)根據現實路面以及壓路機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壓路方案的設計,盡量使路邊多壓幾次,這樣能夠確保路面的質量。
(2)在再生機進行工作的過程之中,要隨后跟隨鋼輪振動壓路機進行工作,這樣能夠有效的確保再生層底部的壓實要求,與此同時,鋼輪壓路機的速度要保證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不能超過3 km/h。
(3)出壓完成以后,還要繼續進行整形,這時需要采用平地機進行工作,在比較水平的路面之上采用由兩邊向中間刮平的方式,在曲線路面,需要由內側向外側進行刮平,并且在刮平過程之中盡量采取回刮的方式使路面更加平整。
(1)縱向接縫的處理
當路面寬度為24 m,其縱向重疊較多時,我們在施工過程中采用半幅施工,將其重疊寬度控制為50~150 mm,當路面的粒度比較粗同時材料比較厚時,那么其重疊量也是比較大的;當相鄰兩次工作時間超過12 h,就需要將重疊量及時的上漲;根據再生層的完成時間不同,及時的改變水泥稀漿的噴入量,并且這樣的接縫處要及時的避開車輛行駛的地方,尤其是大車經常經過的路面。
(2)橫向接縫的處理
在施工過程之中盡量避免出現停機的現象,當出現橫向接縫時,需要我們及時的進行處理,并且再次施工時需要將施工路段后退至再生路段至少1.5 m,并且重新撒布水泥,確保路面接縫處的質量。
在機械必須要進行調頭的地方也需要及時的進行處理,首先要在其調頭的8~10 m內覆蓋油氈紙或者是塑料布,同時在其表面覆蓋土、砂礫石以及沙等,其厚度要達到10 cm。
按照傳統的方法進行路面修正就需要對其進行完全刨除,并且耗費大量的時間以及土地等等,采用比較先進的冷再生技術進行路面工程建設,能夠有效的提高路面的利用率,同時降低路面改造過程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還能夠有效的保證環境衛生,實現環保、節能的效果。所以,我們在以后的路面改造過程之中可以廣泛的推廣就地冷再生技術。
[1] 劉艷麗,謝劭輝. 農村公路施工中瀝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術的應用[J]. 技術與市場,2014,(8).
[2] 張召. 瀝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術在農村公路施工中的應用[J].交通世界(建養.機械),2012,(6).
[3] 朱媚媚,王軍,劉云峰,王剛. 瀝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術在公路養護大中修工程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