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磊,王顯斌
(山東中咨公路咨詢設計有限公司,山東東營 257091)
橋梁結構設計中現澆混凝土裂縫的控制
魏 磊,王顯斌
(山東中咨公路咨詢設計有限公司,山東東營 257091)
結合這些內容,研究了荷載裂縫的控制和變形裂縫的控制兩方面內容。最后,總結出橋梁結構設計中現澆混凝土裂縫的控制對策,主要方式為:提高設計水平、確保原材料質量、嚴格配合比設計、重視溫度控制等。希望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分析,提升橋梁混凝土質量。
橋梁結構設計;混凝土裂縫;外力因素
1.1 材料本身的特性因素
對混凝土的使用,要在使用之前進行相對充分的攪拌,攪拌時,可能會有一些水化物出現,水化物的產生過程也是一個放熱的過程,這些熱量會逐漸從混凝土結構的內部向表面滲透。這些熱量在向外釋放的過程中,其速度慢于混凝土結構表面水分蒸發的速度,在這種情況下,導致混凝土結構內部和結構表面之間產生一定溫差,這就造成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
1.2 結構設計因素引起的裂縫
針對橋梁工程的設計,需要使用配筋,對配筋的使用,主要是提升橋梁結構的抗裂性能。在配置過程中,所使用配筋的構造可能會對混凝土自身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對于一些已經產生的較小的裂縫,能夠防止裂縫無止境擴大。
1.3 外力因素所引起的裂縫
當橋梁混凝土結構因為外部因素受到影響,就會產生不均勻裂縫,這種裂縫通常是因為混凝土結構內部以及外部環境而發生變化的。混凝土結構外部和內部之間應力出現偏差時,便會形成裂縫。
1.4 施工因素引起的裂縫
施工現場對混凝土結構養護不到位,也會產生裂縫。對混凝土結構澆筑完成之后,需要對其作出嚴格的養護。通常情況下,保障混凝土結構處于合適的溫度和濕度當中,進而提升混凝土抗拉能力。
2.1 荷載裂縫的控制分析
實施工程施工過程中,要對荷載裂縫進行控制,使其處于工程允許的范圍內。促使混凝土結構能夠滿足承載力的需求,同時達到抗裂要求。
2.2 變形裂縫的控制分析
對因為變形而產生的裂縫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利用“抗”的原則,同時還利用“放”。實施實際設計時,嚴格遵守國家規范,對沉降縫和伸縮縫等合理布置。針對一些混凝土結構,利用“抗放”結合的方式。在施工過程中設置相應的澆筑帶,等大部分變形完成之后,在澆筑帶澆灌,進而形成結構整體,對變形進行抵擋。
3.1 提高設計水平
對裂縫進行有效控制,要充分提高橋梁結構的設計水平。在對橋梁結構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本著相應的標準化技術規范,科學控制裂縫,保障其在限制的范圍內。在設計時,不僅要保障橋梁的使用耐久性,同時要足夠美觀和安全,并且具有一定的經濟性,對這些因素進行綜合分析,選擇出最佳設計方案。在進行橋梁結構的設計,必須提升安全系數,促使設計和施工相對合理 ,對相應構建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預防機構的突變,如果設計上出現一定的空洞,可以在空洞的周邊設計相應的護邊角鋼,從而使施工順利實施。
3.2 確保原材料質量
對混凝土強度和等級進行分析,結合分析結果,對水泥進行科學選擇,通常情況下,采用的是32.5級硅酸鹽水泥,施工人員對混凝土綜合性強度提供保障,在此基礎上,對水泥用量適當減少。保障砂、石級配的合理性,并且保障含泥量滿足要求,對摻入劑要使用合理。
3.3 嚴格配合比設計
根據橋梁工程施工需要,選擇合適的配比,結合混凝土強度以及等級等,制定最佳的配比,對水泥用量和水灰比進行嚴格控制。對水泥、粗細集料以及外加劑進行科學使用,選擇級配良好的砂石,按照建設工程相關規定,對砂石的含量和砂石的粒徑進行選擇和控制,從而使孔隙率有所降低。此外,減小混凝土的收縮量,預防其產生裂縫。坍落度保持在規定范圍內,對混凝土的配比進行實驗,對施工現場砂石的含量做出分析,并對其進行適當調整,促使其配合水平有所提高,并且對混凝土實施相對有效的施工和指導。
3.4 重視溫度控制
溫度控制工作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環節,可以對溫度裂縫進行有效控制,從而保障橋梁工程質量。為了使混凝土水熱比得到降低,需要對骨料配置做出充分的改良,適當的添加外添加劑。針對粗集料而言,需要對其進行灑水,以降低溫度,從而使其被冷卻,通過澆筑層,促使其中的熱量散發。如果對其進行大面積澆筑,小在內部實施降溫處理,從而實現降低內部溫度的目的。冬季施工,需要對混凝土進行保溫處理,從而防止其產生裂縫。
3.5 提高施工水平
在施工之前,先做出模板和支架以及支撐等的基礎,進而為不同結構均足夠可靠,并且防止其產生沉降或者位移狀況。對于支架橋梁板而言,要按照要求和時間進行預壓。檢驗支架以及模板所具備的穩定性,同時對其進行檢驗,進而為施工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檢驗支架模板的穩定性,保障施工能夠正常進行。對混凝土的澆筑施工進行詳細研究,采用相對科學的方式進行,促使混凝土的性能符合規定需求,按照規定要求對混凝土進行振搗。此外,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振搗,繼而促使混凝土更急密實,可以提升混凝土密實度,對混凝土裂縫進行分析,結合分析結果對裂縫進行科學控制。對于橋梁的墩臺而言,要確保一次澆筑的混凝土便成型,針對這一混凝土,不需要設置相應的施工縫。在對墩身進行施工的過程中,遵循相關規定,對混凝土表面實施鑿毛處理,還要利用清水對其進行清洗。對混泥土進行澆筑之前,需要在水平縫上鋪設上厚度為2~3 cm的砂漿,砂漿的比例為1:2,這時需要對混凝土進行澆筑。借助上面的措施,提升混凝土的施工效果,預防混凝土產生裂縫。
完成混凝土澆筑之后,需要實施相應的養護,結合相應規定,對混凝土的溫度進行科學控制,通過這種方式,預防混凝土出現較大的溫差。通常情況下,需要在混凝土的表面覆蓋施工專用的土工布,然后通過灑水的方式對其進行養護,養護的時間最好保持在14 d以上。對于一些體積較大的混凝土,更要嚴格進行養護,借助養護方式,降低澆筑塊產生過大溫差,減少混凝土自身應力,科學控制混凝土梁體,采用抗拉強度對混凝土抗裂能力進行提升。
3.6 采用裂縫修補技術
一旦橋梁出現裂縫,就需要相關人員結合裂縫的實際情況,采用表面修復等方式,進行混凝土的補強,這樣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橋梁的加固,從而使橋梁的裂縫被消除,最終為橋梁工程質量提供相應的保障。
[1] 靳亞坤.橋梁結構設計中現澆混凝土裂縫的控制[J].交通世界(運輸.車輛),2015,(4):50-51.
[2] 《中國公路學報》編輯部.中國橋梁工程學術研究綜述·2014[J].中國公路學報,2014,(5):1-96.
[3] 羅士瑾,趙建鏵.橋梁結構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及預防處理對策[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7-11.
U442
C
1008-3383(2017)01-0090-02
2016-09-12
魏磊(1983-),男,工程師,研究方向:橋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