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曉英,曾化松
心理巡診對改善高原基層士兵心理狀況的作用
歐曉英1,曾化松2
目的 探討心理巡診對改善高原基層士兵心理狀況的作用。方法 2015-04至2015-05,采取整群抽樣法選取該階段內某高原部隊的1021名士兵作為研究對象,將其設置為高原組,對這1021例高原士兵開展心理巡診,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其進行心理健康評估,了解高原基層部隊士兵的心理狀況,并將國內士兵的心理評估數據作為常模,將高原士兵干預前的SCL-90評分與常模進行比較。在心理評估后,對他們進行相應的心理干預,比較干預前后高原組士兵的SCL-90各項因子評分、SDS評分。結果 高原組士兵在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懼等方面的得分均明顯高于國內常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理干預后,高原組士兵的SCL-90各項因子評分、SDS評分明顯降低(P<0.05)。結論 高原基層部隊士兵相對于非高原部隊士兵,其心理狀況更容易出現問題,對他們進行心理巡診,有利于及時了解心理狀況和有針對性進行心理干預,以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況。
高原基層部隊;士兵;心理巡診;心理狀況
高原基層士兵由于受地理環境和氣候等因素的影響,加上當前存在的部分社會不良現象,高原士兵的心理健康情況不容樂觀,已引起廣泛關注[1,2]。當前,部隊的心理安全管理主要是以補救為主,無法有效減少心理安全事件的發生;而心理巡診主要是指針對高原基層士兵開展的心理健康篩查,有利于及時發現心理安全問題,并及時干預[3,4],本研究為了探討心理巡診在改善高原基層部隊士兵心理狀況中的作用,2015-04至2015-05對1021名高原基層部隊士兵開展了心理巡診,了解心理健康狀況,實施相應干預,以明確心理巡診對改善心理狀況的作用。
1.1 對象 2015-04至2015-05,采取整群抽樣法,即在國內高原地區駐守部隊中進行抽簽。隨機抽中一支高原部隊后,在該高原部隊中隨機抽取1021名基層士兵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其設置為高原組,均為男性,年齡16~33歲,平均(23.52±5.87)歲,其中初中文化程度436名,高中及中專349名,大專及大專以上236名。同時,將國內基層士兵常模作為對照組數據,在全國基層士兵心理測評數據庫中隨機抽取1000名作為參照對象。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對1021名高原士兵開展心理巡診,采用心理評估中廣泛使用且對心理狀態評估具有良好信效度的癥狀自評量表(SCL-90,信度為0.892,效度為0.903)、抑郁自評量表(SDS,信度為0.875,效度為0.886)[5]對其進行心理健康評估,了解高原基層部隊士兵的心理狀況,將國內士兵的心理評估數據作為常模,將高原士兵干預前的SCL-90評分與常模進行比較。
1.2.2 心理巡診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三定,即定人、定點、定期,定人主要是指由專門的心理醫師作為固定的心理服務專員,而高原士兵作為服務對象;定點是規定服務地點,小到談話的房間,不能隨意更改;定期是指規定服務間隔周期及具體時間。(2)采用帶隊領導或實時最高領導統一動員,說明來意,鼓舞士氣,打消顧慮,敞開心扉,說話算話,保密。(3)心理服務行為均在不經意狀態下進行,包括心理測評,先對氣氛進行活躍,對測評項目進行講解,并在統一的指導語下,以中隊為單位逐個進行。(4)實施步驟包括四個環節,即心理專員自我介紹,動員、活躍氣氛,縮短心理距離;做心理游戲;測評;心理疏導或咨詢。(5)在心理測評后,對參與研究的高原士兵進行相應的心理干預,即根據高原士兵的心理狀況及存在的不良情緒,進行有針對性的疏導,認真聆聽士兵的傾訴,并表示理解和支持,適當時還可安排士兵與家人進行電話或視頻連線,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親人的鼓舞。
1.3 觀察指標 比較高原組士兵和國內常模(以1000人為單位)的SCL-90各項因子評分;比較心理干預前后高原組士兵的SCL-90各項因子評分、SDS評分。

2.1 測評結果與國內常模比較 高原士兵組共發放1021份問卷,有效回收問卷1009份,有效回收率為98.82%。高原組士兵在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懼等方面的得分以及陽性率均明顯高于國內常模(P<0.05),而在強迫癥狀、敵對、偏執、精神病性等方面,高原組士兵的得分及陽性率與國內常模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1、2)。

表1 高原組士兵的心理測評得分與國內常模比較 (±s)
注:與國內常模相比,①P<0.05

表2 高原組士兵心理干預前后的SCL-90評分、SDS評分的陽性例數比較 (n;%)
注: 與干預前相比,①P<0.05;與國內常模比較,②P<0.05
2.2 心理干預前后SCL-90各項因子評分、SDS評分比較 心理干預后,高原組士兵的SCL-90評分、SDS評分明顯降低(P<0.05),且干預前差異顯著的因子在干預后與國內常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3。

表3 高原士兵心理干預前后的SCL-90評分、SDS評分比較 (n=1009;±s)
注:與干預前相比,①P<0.05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加上部分不良事件的沖擊,部隊的環境相對變得更為復雜,心理問題引發的不良事件(如自殺等)增多,公眾對部隊士兵的心理安全問題也逐漸開始關注[6,7]。高原基層部隊的工作環境較為惡劣,士兵長期處于高原地區,部分士兵甚至遠離家鄉,承擔的任務繁重,加上內心的困擾和苦悶得不到及時的宣泄,長此以往較易出現心理安全問題,對士兵的生活較為不利[8]。本研究中,高原組士兵在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懼等方面的得分及陽性率均明顯高于國內常模,即說明了相對于國內士兵的平均水平,高原部隊士兵的心理問題相對嚴重,需引起相關的重視。因此,部隊管理中需要對高原基層士兵的心理安全問題予以高度重視,盡可能減少部隊士兵的心理安全事件。
以往,部隊的心理安全管理多采取補救式管理,主要是指在發生問題后進行大規模的排查,在排查后卻不予以重視,導致這種排查存在形式化的缺點,無法有效起到減少心理安全事件的作用[9]。心理巡診是一種解決部隊士兵心理安全問題的新型途徑,與以往的補救式管理不同,這種管理模式注重預防,主要是通過了解高原基層士兵的整體心理動態情況,準確地掌握重點觀察對象,其中心理專業人員的橋梁作用發揮明顯,如協調干部與士兵之間關系、敏感話題間的溝通交流等,能夠減輕高原基層干部工作及心理壓力,從各個方面對士兵的心理壓力進行緩解,同時還能為基層的心理專員提供心理巡診的實踐機會,提高基層心理專員的心理服務技能[10]。在心理巡診中,主要可分為兩大部分,即心理測評、心理干預,其中,心理測評是心理干預實施的重要依據,心理干預主要是根據心理測評結果實施的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充分考慮到了高原基層士兵的個體化差異和心理訴求,對其心理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從而達到有效改善心理狀態的目的。
在心理巡診的過程中,還應加強細節管理,具體如下:(1)心理專員對士兵進行心理疏導時應遵循保密原則,尊重士兵的隱私,取得士兵的信任,使其敞開心扉,盡可能將內心的不良情緒排出。同時,部隊干部應正確看待心理專員反饋的問題,對其予以重視。(2)明確心理專員與干部之間屬于協同管理,是心理安全管理中的合作者,提醒干部定期與心理專員進行聯系,消除干部產生思想松懈,使其端正態度,重視心理安全管理,積極與心理專員共同進行協作管理。(3)對心理問題采取追蹤式隨訪調查,在發現心理問題后應立即實施應對措施,并重視追蹤解決效果,做到“三定一隨”,即定心理專員、心理問題者、定期跟蹤,心理專員應隨時與直接干部取得聯系,掌握士兵的心理動態。(4)在巡診或咨詢過程中,一旦發現有超越咨詢范圍或靠咨詢無法解決的情況,應及時對士兵進行專科治療,以免適得其反,發生更嚴重的問題。(5)在實施心理咨詢或疏導時,首先要打消士兵的思想顧慮,盡可能在不經意的狀態下進行,使士兵放下心理戒備,敞開心扉,便于了解士兵最真實的心理需求。(6)心理巡診的整個過程中切記做到實事求是、遵守承諾,不能隨意增減活動的議程,如出現時間不充足的情況,可利用飯后休息時間,讓士兵深刻感受到“心理巡診切實以士兵為中心,實事求是,做實事,而并非只是形式”。此外,在心理巡診的過程中,應根據士兵的心理狀態,針對不同心理健康人群進行相應的干預,本身未出現心理問題的士兵應對其進行適當的健康宣教,告知其保持良好心理狀態的重要性及如何預防心理問題的出現;本身出現心理問題但不嚴重的士兵可進行適當的疏導,對其心理問題進行引導緩解;對已出現心理障礙的士兵,應根據其心理障礙進行相應的治療,可從心理方面進行治療,如認知治療、行為治療,必要時可給予藥物治療;對抑郁癥患者需加強其服藥管理,對其服藥進行監督,減少漏服。
目前,國內關于高原基層士兵開展心理巡診的研究報道極少,僅檢索到黃團新等[12]的一篇文獻,該文獻主要是針對高原短期特勤任務武警官兵的心理狀態及心理干預效果進行研究,發現高原執勤官兵的SCL-90各項因子評分均高于全國常模,且經過心理干預后的SCL-90因子評分與全國常模比較無明顯差異,說明了心理干預對高原執勤官兵心理狀態的顯著改善作用,但該研究未涉及心理巡診。本研究設計參考了黃團新等[11]的研究思路,以高原基層士兵為對象展開了調查研究,研究結果顯示,高原組士兵在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懼等方面的得分以及陽性例數均明顯高于國內常模,而在強迫癥狀、敵對、偏執、精神病性等方面,高原組士兵的得分及陽性率與國內常模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高原基層士兵的心理狀態相對于國內常模更為嚴重。在心理干預后,高原組士兵的SCL-90評分、SDS評分及陽性率明顯降低,且干預前差異顯著的因子在干預后與國內常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說明實施心理巡診,并在發現心理問題后對士兵進行心理干預,可有效改善高原基層士兵的心理狀態。
綜上所述,高原基層部隊士兵相對于非高原部隊士兵,其心理狀況更容易出現問題,對高原基層部隊士兵定期進行心理巡診,有利于及時了解到高原基層部隊士兵的心理狀況,可通過心理巡診發現心理狀態欠佳的士兵并進行及時干預,從而有效改善高原基層部隊士兵的心理狀況,更好地保障高原基層部隊士兵的心理安全,有利于高原基層部隊的穩定發展。
[1] 周琳琳,劉 春,陳 郁,等.高原駐防部隊官兵焦慮、抑郁情況調查及其與慢性高原病的相關性分析[J].解放軍醫學雜志,2014,39(7):576-580.
[2] 張 珺,徐 莉,裴曉桐,等.駐高原部隊患病及防治調查研究[J].中國療養醫學,2015,24(5):449-451.
[3] 劉詩翔,祝 玲,李鵬翔,等.西藏高原軍人睡眠質量對心理健康和訓練成績的影響[J].西南國防醫藥,2011,21(8):823-825.
[4] 劉 耘.常駐高原軍人心理素質特點及教育訓練模式研究[D].重慶:第三軍醫大學,2013.
[5] 劉 耘,馮正直,王庭波,等.常駐高海拔高原陸軍軍人心理素質特點[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3,35(7):669-672.
[6] 田益沁,陳秀秀,蔡 云,等.二炮某部軍人高原駐訓期間作業疲勞狀態與心理應激、壓力感知和自我效能感的關系[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5,37(21):2156-2159.
[7] 高存友,甘景梨,趙蘭民,等.心理行為因素對急進高原救災官兵急性高原反應狀況的影響[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1,20(7):644-646.
[8] 何 江,余伍忠,高曉康,等.不同海拔高原男性軍人焦慮、抑郁及個性特征調查[J].西南國防醫藥,2013,23(3):封3-封4.
[9] 謝鈞潤,王 冠,董連喜,等.急進高原前后士兵心理應激與焦慮、抑郁情緒的交叉滯后分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4,36(14):1500-1503.
[10] 曾化松,謝早紅,歐曉英,等.對高原部隊一線維穩官兵開展心理服務的做法[J].武警醫學,2015,26(11):1177-1179.
[11] 黃團新,宋仕玲,徐良榮,等.綜合心理干預對執行高原特勤任務官兵心理健康狀況的改善[J].武警醫學院學報,2012,21(6):467-469,472.
(2016-10-09收稿 2016-11-15修回)
(責任編輯 張 楠)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clinics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grass-roots soldiers on the plateau
OU Xiaoying1and ZENG Huasong2.
1.Third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Chengdu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ial Corps,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Chengdu 610041, China;2.Medical Department,Maerkang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ial Corps,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Maerkang 624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clinics in improv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plateau troops.Methods From April to May 2015, 1021 soldiers garrisoned at high altitude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in the high altitude group by the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The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and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se soldiers on the plateau while the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data of domestic soldiers were used as the norm for these plateau soldiers. The SCL-90 score of these soldiers before intervention was compared with the norm. After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all these soldiers were subjected to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the SCL-90 score and SDS score of these soldier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scores of soldiers in the high altitud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domestic norm (P<0.05). Aft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he SCL-90 score of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xiety, fear and SDS score of soldiers in the high altitud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P<0.05).Conclusions The plateau troops are prone to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o regular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for plateau troops can help find out about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us. Timely intervention of plateau troops in poor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is of benefit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grass-roots soldiers on the plateau.
grass-roots units on the plateau; army soldiers; psychological clinics; psychological status
歐曉英,碩士,副主任護師。
1.610041,武警四川總隊成都醫院內三科;2.624000,武警四川總隊馬爾康醫院醫務處
R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