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有根
黔東南州酒文化旅游開發策略探討
葉有根
白酒產業是黔東南民族傳統產業,也是黔東南特色后發優勢產業。近年來,黔東南酒產業企業數量、發展規模、市場占有率及品牌打造等方面得到較大提升,這些知名品牌不僅吸引了消費者,還吸引了大批投資者,白酒產業發展步入良性發展軌道。但僅僅圍著酒瓶子轉是不夠的,發展白酒產業的同時更需要對酒文化的挖掘,將黔東南酒文化與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文化、地理文化、紅色文化等融合到一起,挖掘酒文化的內涵與特征,開發酒文化的應用價值,把黔東南打造成少數民族酒文化體驗旅游目的地,使旅游產業與酒產業有機協調發展。
(一)獨具特色的白酒資源優勢
黔東南以貴州青酒集團“洞藏青酒”系列為代表的白酒產業釀造歷史悠久、釀酒工藝獨特、生態環境優勢突出,主要品牌有貴州從酒有限公司“從酒”系列、黎平承德酒業“貴黎”系列、岑鞏縣貴州九重天、臺江縣貴王酒業、凱里市金口留香、劍河翁薩牛角酒、貴州花酒、黃平浪酒、麻江黔汁藍、從江煨酒等。其中貴州青酒集團早期產品有“青溪大曲”“泉酒”“金櫻大曲”等,被多次評為貴州名酒,2007年“青”及“青溪”牌商標獲中國馳名商標;“洞藏青酒工藝”被列入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貴州青酒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白酒洞藏基地,為中國洞藏白酒領航品牌。貴州花酒酒業有限公司作為國內唯一一家獲得國家級發明專利證書,以可食用鮮花為原料生產各類白酒的企業,是國內鮮花釀酒的領頭軍。麻江藍莓酒與貴州茅臺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極大地推動了藍莓酒的生產。從江“從酒”系列的從江大曲歷史悠久,曾于1977年被評為“貴州八大名酒”之一,1993年從江牌玉液榮獲“泰國曼谷國際名酒節”金獎和“泰國曼谷國際博覽會”金獎。從江煨酒于2012年中央電視臺《舌尖上的中國》第七集《我們的田野》播出后,在國內外聞名遐邇。這些獨具特色的酒類品牌,對旅游開發商和旅游者來說,都有極大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吸引力。
(二)悠遠神奇的酒文化
黔東南州不僅是白酒生產大州,而且有豐富的酒文化。黔東南是苗族、侗族的主要居住地,這里民族風情濃郁,人們熱情好客,酒作為當地少數民族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獨特豐富的少數民族酒文化,自古就有“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席”的規矩。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風情、傳奇的故事等,它們共同構成了黔東南酒文化豐富的內涵,成為酒文化旅游開發的靈魂。
(三)豐富多彩的配套旅游資源
一是黔東南生態環境資源豐富。全州有1個世界自然遺產地,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3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7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早在2012年,黔東南森林覆被率已達63.44%,居全國前列、全省之首,是長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為全國重點林區。二是民族風情與大自然相得益彰。全州有世界旅游組織評選的世界級鄉村旅游村寨30個,1個國家級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有39項51個保護點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數量占全省的一半,排列全國地州市級第一位。有全國最大的侗寨——黎平肇興,全國最大的苗寨——雷山西江“千戶苗寨”,最后的槍手部落——岜沙苗寨,是與西藏一起被世界鄉土文化保護基金會授予的亞洲兩個生態文化保護圈之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為世界十大“返璞歸真、回歸自然”旅游目的地首選地之一、中國最好的黃金旅游路線之一。三是紅色文化燦爛。黔東南是紅軍入黔第一站,中國工農紅軍五次經過黔東南,轉戰十二個縣,并在黎平縣召開了黎平會議。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批開國領袖和著名將領在這里留下了光輝足跡,毛澤東曾經作詞《十六字令》盛贊雷公山。無數革命先輩留下的黎平會議會址、榕江紅七軍軍部舊址、錦屏龍大道故居、龍云故居、楊至成故居、施秉黑沖戰斗遺址、紅軍長征黃平紀念碑、一碗水和谷隴烈士陵園等遺址遺跡和紀念設施,極具開發價值。
(四)潛在的旅游市場
一是游客潛力巨大。黔東南是國內外游客向往的旅游勝地,2011至2014年游客接待量、旅游總收入連續四年排名全省第四位。2015年,全年全州接待入境旅游者27.4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6.2%。其中,外國人11.90萬人次,港、澳、臺同胞15.64萬人次。接待國內旅游者4522.6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2%。實現旅游總收入387.19億元,比上年增長23%。二是市場前景廣闊。黔東南既是以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等構成的旅游大州,又是以民族文化、酒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等構成的文化大州,兩者相互輝映,良性互動,市場前景廣闊。三是文化旅游是大趨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對旅游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有一定內涵的文化旅游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這就為文化旅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絢麗多彩的黔東南酒文化為文化旅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良好的發展機遇
黔東南地處黔、湘、桂三省(區)結合部,素有“貴州東大門”之稱,是云貴川通往湖南、兩廣的主要通道。貴陽龍洞堡機場距州府所在地凱里僅140余公里,黎平機場開通了黎平至貴陽、黎平至桂林、黎平至廣州、黎平至上海四條航線,黃平機場開通了黃平至杭州、黃平至昆明兩條航線。株六鐵路復線和黔桂鐵路穿境而過,隨著2015年貴廣高鐵和滬昆高鐵的開通,沿線黔東南州境內榕江、從江和凱里、三穗4個高鐵站點的正式啟用,黔東南州也正式步入高鐵時代。公路形成了以滬昆、廈蓉、蘭海高速公路為主干道,以320、321、210國道和202、203等7條省道為干線,以縣鄉公路為基礎的公路交通網絡。縱橫交錯的快速鐵路、高速公路構架的黔東南州立體交通體系,大大地縮短了與珠三角、長三角的時空距離,區位優勢日益凸顯。
(一)酒文化旅游品牌還未樹立
由于黔東南白酒產業規模小、數量少、品種多,全國聞名并得到認可的知名品牌除了青酒外,其他的白酒都鮮有人知,導致酒文化旅游更是沒有形成品牌。近年來,黔東南已經開展了一些酒文化旅游活動,但是,目前主要還是以參觀工廠為主的工業旅游,更多地體現為企業行為,未納入到整個區域的旅游產品體系,是它們所在區域旅游產品中的一個附屬品。
(二)酒文化旅游產品較為單一
目前黔東南開發的酒文化旅游產品,主要是白酒生產企業依據自身條件自主開發的,以參觀為主,旅游產品單一。由于行業的局限,酒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主體主要是工廠,和當地其他豐富的資源結合不夠,沒有在更高的起點、更大的規模、更遠的縱深上開發酒文化旅游產品,難以形成融觀光、參與、休閑、度假為一體的酒文化旅游產品體系。
(三)酒文化旅游的基礎設施滯后
黔東南地處苗嶺山區,經濟條件、交通條件相對落后,導致豐富的旅游資源開發不夠,來黔東南旅游的游客較少,旅游一直處于溫冷狀態。近年來,雖然黔東南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已建成通車,但是這些快速通道的節點基本上是在縣城,而黔東南大部分酒廠位于鄉鎮,鄉鎮公路建設較為滯后,很多游客到縣城后就不愿意再深入鄉鎮了解其他文化,這就導致酒文化還是藏在深閨不為人知,旅游過程中的吃、住、行、游、購、娛等一系列設施還需大力建設。
(四)酒文化旅游的區域合作不夠
黔東南白酒生產較為分散,在黔東南各縣市基本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白酒生產企業或作坊,無論是發展酒產業還是酒文化旅游都需要加強合作、整體開發、抱團發展。但從目前狀況看,各縣市合作還遠遠不夠。各酒類企業之間在酒產業生產技術資源整合、品牌推廣、文化內涵、科技創新上,依然有保守的一面。在酒文化旅游方面更未形成統一的產品和線路體系。
(一)整體規劃,突出特色,打造少數民族酒文化體驗旅游目的地
一是從全州的角度出發,將黔東南作為一個整體,做出高層次、高規格、高水平的整體規劃,統一協調和指導全州酒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建設。二是黔東南各縣市要做大做強各自品牌,形成各具特色的競合態勢。如鎮遠,應充分發揮青酒“洞藏釀酒工藝”優勢,著力把青溪鎮打造為“中國洞藏白酒之都”,同時開發“貴州花酒”文化,把黔東經濟開發區打造為“中國花酒之都”,結合古城文化、青龍洞文化、“和平村”文化和舞陽河風景來打造酒文化旅游產品。從江則融合從江煨酒文化和從酒系列,結合民族文化,打造從江縣加榜鄉下堯村為“酒村”,開發獨具特色的酒文化旅游產品。黃平縣則圍繞“浪酒”系列,結合飛云大峽谷漂流和野洞河漂流文化,打造“中國浪酒之都”建立獨特的酒文化旅游產品。最后,以“酒都”“酒城”“酒鎮”“酒村”“酒廠”等為重要節點,串聯成線,再融入心曠神怡的自然風光,注入深厚的酒文化,加以濃郁的民俗風情,形成富有參與性、體驗性和文化內涵的,集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酒文化旅游產品。
(二)壯大白酒產業品牌,促進白酒產業和酒文化旅游同步發展
白酒品牌是酒文化旅游的基礎,黔東南酒文化旅游開發,首先需要以青酒集團為龍頭,切實加大扶持力度,著力推動青酒集團發展壯大的同時,影響和帶動黎平縣承德酒業、凱里市金口留香、從江縣從酒、岑鞏縣貴州九重天、臺江縣貴王酒業、劍河縣翁沙等一批白酒釀造業的發展步伐,通過強抓質量,強化企業標準和地理標志保護等一系列手段,積極培育一批白酒產業名優產品品牌。同時,也需要深挖酒文化內涵,創造特色酒文化旅游路線,推動白酒產業和酒文化旅游協調同步發展。
(三)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改善酒文化旅游條件
黔東南要成為一流的酒文化旅游區,其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繁重,需要加大投入。主要包括:酒城、酒都的賓館飯店;酒鎮、酒鄉的客棧、農家旅社;酒鄉漂流、徒步游、攝影游等時尚旅游的配套設施;大型的休閑娛樂場所等。要讓游客進得來,留得住,玩得好,出得去。
(四)搜集非物質和物質收藏品,大力宣傳黔東南酒文化
一是通過非物質收藏進行宣傳。搜集整理酒文化相關的傳說、酒歌、酒令、文章、論著、詩歌、詩詞、書畫、禮儀風俗等非物質收藏品,形成系統的資料信息,向世人展示,增強對閱讀者的吸引力。二是通過酒的物質收藏進行宣傳。如收藏白酒、藥酒、民族風味酒等;還有酒器的收藏:酒瓶、酒杯、酒壺、酒盅、溫酒的器具、取酒的工具、造酒的模具模型、酒蓋等;還包括酒的標識、酒的說明書、酒的包裝盒、有關酒的廣告宣傳單及圖書報刊書畫等等。三是整合匯總黔東南各少數民族釀酒方法、釀酒特色、酒器酒具等資料,向人們展示系統的少數民族酒文化信息。
(五)借勢營銷,大力開拓酒文化旅游市場
當前,雖然黔東南酒文化旅游還不夠響亮,但鎮遠青酒集團的名氣很大。“喝杯青酒,交個朋友”“感情長久,洞藏青酒”的絕妙廣告語更是深入人心,可以借青酒文化的名聲,為黔東南酒文化旅游揚名。作為貴州酒的代表之一,應努力爭取在鎮遠每年舉辦一次國家、西部地區或全省的酒類推介會或博覽會,通過拍攝專題片,舉辦酒會、酒節,進行品酒、飲酒、酒文化創作(如:關于酒的詩歌)、酒歌、專題攝影等大賽,全方位、立體展現黔東南酒文化,將黔東南酒文化旅游產品推向市場。
(作者單位:中共黔東南州委黨校科研處)
責任編輯:謝義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