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仕偉
文明 從生活中小事做起
江仕偉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見到師長時的“老師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人多辦事時的自覺排隊,是平時人與人相處時的體貼關懷,是做好垃圾的投放處理。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并被廣泛推崇的行為。
生活中我們存在一些只想自己、少想別人的行為,存在一些只顧自己、不考慮公眾感受和影響的做法,這些行為和做法直接體現了我們個人的素質,更影響了我們這座城市的文明形象。目前,盤縣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這座城市的一員,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審視自身的不文明行為,爭做城市文明的代言人。
禮貌用語更多的是用在我們生活的細節中,比如進入商場時,前面的人幫我把著門的時候說聲“謝謝”;在超市購物轉身碰到別人的身體時說聲“對不起”;下出租車時,對司機說聲“再見”,等等。
禮儀是人們在頻繁交往中彼此表示尊重與友好的道德規范。禮貌用語則是尊重他人的具體表現,是友好關系的敲門磚。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社交場合中,禮貌用語十分重要,“請、謝謝、對不起、你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禮貌用語。多說客氣話不僅表示尊重別人,而且能體現出自己的修養。多用禮貌用語,不僅有利于形成融洽的氣氛,而且有益于交際。
上下公交車你爭我擠、乘坐電梯蜂擁而上、銀行排隊隨便插隊等等,也許這些場景時不時會在你的生活中上演。每天下班乘車的高峰期,公交車站,遠遠就看見許多人追著進站的公交車蜂擁而上。商場里為了盡快挑選自己心儀的商品大家爭先恐后地涌入電梯,你推我擠,完全沒有考慮周圍人們的感受。銀行里排隊的人群中總是會出現飄來蕩去想要插隊的人。
對個體而言,有序排隊是對他人權益的尊重;對社會而言,有序排隊體現的是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良好的秩序,溫馨的環境,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在有序排隊這個“小”問題上,我們每個人都絕不能小視,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多一些秩序意識,少一些借口和理由,該排隊時自覺按照先后次序排隊,不插隊,不擁擠,為社會和諧有序做出應有的貢獻。如果實在有急事,應該向排在前面的人說明情況。
開會、上班、參加活動等等,每天,人們都在與時間“打交道”。可是,由于堵車、無組織紀律性、缺乏時間觀念、拖延癥等原因,常有人不是遲到了,就是在遲到的路上。比如,某個重要的會議,就因為某個重要、關鍵人物姍姍來遲而不能準時開始,耽誤了事情,浪費了時間。
在一座城市中,多數人的守時能夠體現這個城市的良好精神風貌和文明程度。工作人員上下班文明守時、開會吃飯文明守時、學生上學放學文明守時、公眾場合聚會文明守時等,當市民將這些細節當作一種習慣,整個城市必然會出現一幅從容有序的文明景象。無論是私人約會,還是公共活動,一定要守時,因為這既體現了一個人的文明程度,也體現出個人素質的高低。
公共場合洗完手不隨意甩手,防止水濺到別人身上;遞剪刀、刀子等物品時,把尖銳的一方朝向自己;男士過馬路把女士護在里側;給女士遞瓶裝水或飲料時,把瓶蓋擰松;去超市推購物車時,經過小孩身邊伸手護一下,等等,這些看似細小的事情,卻是文明最直接的體現。
如果我們每一次都為他人著想,為這個城市著想,我們的城市會變得更美麗。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但是人人要有為他人著想的精神,更需要這個社會有為他人著想的品質。做一件事情時,請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考慮。
在我們城市道路的兩旁,相隔一定距離都設置有垃圾箱。我們經常會看見垃圾箱周圍的地面上有垃圾,有的人不愿多走那幾步路,有的人甚至走到垃圾桶邊,也不愿費舉手之勞把垃圾丟進桶里,而是隨手扔在外面,有的人不顧自己形象而隨地吐痰。即使路邊寫有“不要亂扔垃圾”“請把垃圾丟進桶里”“不隨地吐痰”等提示語,人們仍然我行我素。
目前隨著我縣城市建設的加快和衛生環境的日益改善,許多原來單一的垃圾箱逐漸被分類垃圾箱所取代。箱上都貼著可回收標簽和不可回收標簽,可是被隔離開的垃圾箱人們扔放垃圾時并沒有分類,兩個箱內都裝了塑料袋、廣告單、竹簽等垃圾,給環衛工人的清理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我們在家應該分好類,出門扔垃圾。這種踐行垃圾分類的理念,不僅是美化城市環境的需要,也是個人文明素質的體現,更是城市文明的標志。我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干凈美麗花園式的城市里,我們都希望在上班、散步的路上因環境的美麗而有一個好心情。
一座城市是否文明,關鍵看工作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是否文明。只要大家都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注重每一個文明的細節,這座城市就會變得更文明。一座文明的城市,不僅讓工作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感到溫馨和睦,也讓來參觀旅游的人們,感受到文明的魅力。
(作者單位:盤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責任編輯:謝義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