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奕 郝妍 唐頌一
EICU老年病人的預后與早期胃腸營養支持的相關性研究
楊奕 郝妍 唐頌一
目的 分析老年急診重癥監護病房(EICU)病人的預后與早期胃腸營養支持的相關性。 方法 選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間我院EICU收治的80例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病人于入院第2天接受早期胃腸營養支持,對照組病人接受靜脈營養支持。比較2組病人治療前后的營養指標變化情況,以及2組并發癥發生率、死亡率、原發疾病好轉情況,呼吸機撤離時間及住EICU時間,分析病人預后與早期胃腸營養支持的相關性。 結果 2組病人治療后的血紅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蛋白攝入量、呼吸機撤離時間及住EICU時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死亡率為5.00%,原發病好轉率為77.50%;對照組死亡率為20.00%,原發病好轉率為55.00%,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病人的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及蛋白攝入量與病人預后相關(P<0.05), 結論 早期胃腸營養支持可以有效改善老年EICU病人預后。
急診重癥監護病房; 早期胃腸營養支持; 預后; 老年人
在老年危重病人的救治過程中,營養支持治療已經成為重要治療手段[1]。急診重癥監護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收治的危重病人病種多、病情復雜,進展快,且老年病人基礎狀態較差,危重病人長期處于高度代謝的狀態,機體消耗十分嚴重[2]。早期良好的營養狀態對病人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隨機對照的研究方式,比較采用早期胃腸內營養及靜脈營養的EICU老年病人的預后情況,探討病人的預后與早期胃腸營養支持的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間我院EICU收治的老年重癥病人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齡62~81歲,平均(73.9±6.8)歲, 所有病人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62~80歲,平均(72.8±6.1)歲,其中心血管疾病13例,腦血管疾病8例,急性重癥胰腺炎8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7例,心肺復蘇術后4例;觀察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62~81歲,平均(74.2±6.5)歲,其中心血管疾病14例,腦血管疾病7例,急性重癥胰腺炎8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7例,心肺復蘇術后4例,2組病人的性別、年齡及原發病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營養支持 觀察組接受腸內營養支持:采用24 h持續滴注的方法,用輸液泵控制滴注速度。于進入EICU第1天開始給予 500~750 ml 生理鹽水,病人如果無不良反應,在第 2 天開始給予腸內營養液及葡萄糖靜脈注射,腸內營養乳劑(商品名:瑞素,生產單位:華瑞制藥有限公司)劑量由小到大 (500~1500 ml),逐漸增多,控制營養制劑溫度在25~30 ℃。對照組在第2天接受經鎖骨下靜脈插管進行靜脈營養支持,營養液主要成分包括10%的葡萄糖溶液500 ml,10%氨基酸溶液500 ml,10%~20%脂肪乳500 ml及其他成分(維生素、胰島素)等,要求現用現配,操作過程嚴格遵守無菌原則。
1.3 觀察指標 (1)所有病人均于治療前及出院時清晨經肘靜脈抽取靜脈血5 ml,置于抗凝管中保存于-80 ℃冰箱中,批量送檢。采用HITACHI7170A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病人進行血生化檢查,記錄并比較2組病人治療前后營養指標的變化,包括血紅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蛋白攝入量及膽固醇水平;(2)2組病人的撤離呼吸機時間及入住EICU時間;(3)2組病人的并發癥發生率、原發病好轉率及死亡率。

2.1 2組病人的營養指標比較 2組病人治療前的營養指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病人的血紅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膽固醇水平明顯升高,蛋白攝入量明顯增加,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觀察組病人血紅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顯升高,蛋白攝入量明顯增多(P<0.05)。見表1。

表1 2組病人治療前后的營養指標變化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呼吸機撤離時間及住EICU時間 觀察組病人呼吸機撤離時間和住EICU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病人不良反應及預后情況比較 2組病人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原發病好轉率及死亡率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預后優于對照組。見表3。

表2 2組呼吸機撤離時間及住EICU時間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3 2組病人的不良反應及預后比較 (n,%,n=40)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 病人營養指標及預后的相關性分析 治療后病人的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蛋白攝入量與呼吸機撤離時間、住EICU時間、原發病好轉及死亡率相關(P<0.05)。見表4。

表4 病人營養指標及預后的相關性分析(r)
注:*P<0.05
營養支持治療是老年EICU病人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供給細胞代謝所需要的能量與營養底物、維持組織器官結構與功能,還參與調理機體代謝紊亂,調控免疫與內分泌功能[3]。早期胃腸營養支持對改善EICU病人預后具有重要意義[4]。
本研究對EICU病人實施早期胃腸營養支持后,病人血紅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蛋白攝入及膽固醇水平均明顯上升,基本達到正常值,說明早期胃腸營養支持能有效促進EICU老年病人的身體康復。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呼吸機撤離時間及住EICU時間明顯縮短,原發病好轉率升高,死亡率下降,說明早期胃腸營養支持可以明顯改善EICU老年病人的預后。對病人營養指標及預后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血紅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及蛋白攝入量與病人的預后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分析原因可能為:(1)早期胃腸營養支持屬于生理性營養途徑,可以刺激胃腸道分泌,維持內臟血流的穩定及胃腸黏膜的完整性,并促進病人免疫功能恢復。(2)有利于中斷胃黏膜損傷的形成,適量的胃內容可以刺激胃腸蠕動的形成和加強,從而使胃黏膜血流增加,使黏膜下皮細胞不會因缺血缺氧而壞死,從而加強了對黏膜的保護和修復,亦增加了胃黏膜的防御作用。(3)早期腸內營養能使腸道內菌群正常生長,有助于腸道細菌分泌免疫球蛋白,并能刺激胃蛋白酶和胃腸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保證腸道的免疫及屏障功能,防止細菌易位,并能增加胃腸道的血供。(4)早期腸內營養還能促進腸蠕動,使胃腸功能更早恢復,因而能防止消化道出血、腹瀉、反流等并發癥[5-6]。
對EICU病人實施早期胃腸營養支持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1)適當抬高床頭約30°左右,不僅有利于病人呼吸,并能防止長期臥床病人引起的墜積性肺炎及誤吸等。(2)對EICU危重病人進行早期胃腸營養支持時,營養液濃度應從低到高,以減少病人胃腸道的并發癥。(3)在給藥、進食前后應養成定時沖洗的習慣,同時需要注意營養液的選擇,避免營養不良及營養過度等現象。
綜上所述,EICU老年病人預后與早期胃腸營養支持具有明顯的相關性,早期胃腸營養支持可以有效改善病人預后。
[1] 吳翔,魯衛華,張煜,等.綜合ICU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人的預后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3):3683-3684.
[2] 袁鳳,莊素芳.ICU危重病人預后與早期胃腸營養干預分析[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4,(z2):242-243.
[3] 王旭,張宇光.營養護理干預改善老年肺癌術后病人營養狀態評估指標觀察[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3,11(6):116-117.
[4] 周紅.ICU危重病人預后與早期胃腸營養支持相關性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5):6-7.
[5] Zhang XJ, Chinkes DL, Zhanpin W, et al. Enternal [corrected] arginine supplementation stimulates DNA synthesis in skin donor wound[J]. Clinic Nutri, 2011, 30(3):391-396.
[6] Xiaoming K, Wenkui Y, Weiming Z, et al. Repeated lung lavage with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treating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due to nasogastric tube malposition for enternal nutrition: a case report.[J]. Asia Pacific J Clinic Nutri, 2012, 21(4):638-641.
Correlation of early enternal nutrition supporting with prognosis of gerontal patients in EICU
YANGYi,HAOYan,TANGSong-yi.
EmergencyIntensiveCareUnit,BeijingJishuitanHospital,Beijing100096,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of early enternal nutrition supporting with prognosis of gerontal patients in EICU. Methods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5, 80 patients in EICU were chosen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received enternal nutrition supporting, whil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ntravenous nutrition supporting from the 2nd day after admission. The nutrition indexes, the complication incidence, mortality, cure rate of diseases, weaning time of ventilator and EICU dur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The correlation of early enternal nutrition supporting with prognosis of gerontal patients was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serum hemoglobin and serum prealbumin, protein intake, weaning time of ventilator and EICU duration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In study group, the mortality was 5.00%, and the cure rate of disease was 77.50%; In control group, the mortality was 20.00%, and the cure rate of disease was 55.00%. The difference in two groups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levels of hemoglobin, serum prealbumin and protein intake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rognosis of patients (P<0.05). Conclusions Early enternal nutrition supporting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elderly patients in EICU.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early enternal nutrition supporting; prognosis; aged
100096北京市,北京積水潭醫院急診重癥監護病房
R 591
A
10.3969/j.issn.1003-9198.2017.02.010
201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