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據全國婦聯兒童部發布的《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報告》顯示——《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義務教育法》和《兒童權利公約》是兒童保護的基本法律和文件,但家長認真學習過的不足一成。為了促進解決這個教育難題,由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和新家庭教育研究院聯合舉辦了“家庭教育中的兒童權利”研討會。
朱永新教授在會上發表了主題講話,對目前兒童權利進行了總結。
目前中國兒童權利有兩大問題
兒童權利是一個很大的主題。而目前中國兒童權利主要有兩大問題,實際上也是兩個極端:一大部分的孩子缺少陪伴權,另外一大部分孩子缺少的是閑暇權。
兒童權利問題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留守兒童缺少陪伴權,父母親不跟他們生活在一塊。中國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簽約國,在《兒童權利公約》中就有父母的陪伴權,父母親應該和兒童在一起。在國外,父母離開兒童是違法行為。在中國,有6000多萬的留守兒童,所以這個問題需要盡快得到解決。我在調研中發現,留守兒童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缺乏親情撫慰;心理問題不能及時疏導;意外傷害比例高,生命健康遭受威脅;缺乏有效教育,留守兒童的社會認知與行為習慣存在偏差。同時,在城市里,尤其是在大城市,兒童沒有閑暇權,父母把兒童的時間全填滿了,各種各樣的補習班、特長班。孩子根本沒有自由。我曾到北京一些很著名的學校進行學術交流,閑暇中,我走到孩子們中間,問他們:“你們開心嗎?”“不開心。”“為什么?”“沒自由。”不能自己支配時間,所有時間都是父母代為做主安排好了。在中國,當下最需要呼吁的、最需要解決的兒童權利可能就是這兩個問題。
家庭教育工作者要促進解決問題
對于以上第一個問題,需要通過完善相關法律,依法推進留守兒童權益保護工作;第二個問題,主要還是通過家庭教育工作者來推進解決。當下中國教育,形成了一個大多數人憤然鞭笞卻很少行動破解的怪圈。一方面父母們對好教育的呼聲日益高漲,一方面教育部門的一些正確改革卻會遭遇父母們的阻力,導致素質教育難以推動、應試教育愈演愈烈。通過廣泛宣傳,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并且要推動圍繞家庭教育開展全民討論,對家庭里如何傳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如何發揚中華傳統家庭美德、如何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全民辯論,達成正確的共識,從而培養出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卓越新一代。
所以,家庭教育工作者和媒體任重道遠,可能要用“中國家庭教育啟蒙運動”這樣的詞匯來表達,真正讓父母知道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到底應該做什么,什么樣的環境能讓孩子更好地發展。不僅是農村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需要啟蒙,城市的父母親同樣需要啟蒙。
(朱永新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