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雨佳+謝娟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家長素質的提升,目前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達到了空前的程度。然而,事實上,盡管不少家長雖然有良好的愿望,也掌握了一定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但是在教育孩子時往往達不到預期目的。其中,根本的問題是,家長在教育兒童的過程中,忽視了兒童權利,缺乏對兒童權利的尊重。如根據中國兒童中心的調查,75%的家長從來沒有聽說過兒童權利,兒童權利的意識也不清晰。天津市社科院關穎研究員也提到,“在我們多年來的家庭教育指導中,兒童權利的傳播是兩個最大的盲點之一,造成許多父母自身角色錯位,在履行正確處理與孩子的關系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家長兒童權利意識的缺乏主要表現在:過多地關注孩子的學習和特長培養,對孩子的品德、習慣及心理問題等視而不見,實際上這是忽視了兒童全面發展的權利;在孩子犯錯誤時,采取打、罵等簡單粗暴的方法,損害了孩子受保護的權利;對孩子過多的包辦替代,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參與自身事務的參與權。
根據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兒童有四項基本的權利,即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兒童是未發育成熟的個體,需要得到成人的保護和關愛,其權利也需要得到保障。家庭是兒童成長的第一課堂,父母更應該在家庭教育中尊重兒童權利。
尊重兒童的全面發展
根據《兒童權利公約》,兒童的發展包括身體、智力、精神、道德、個性和社會性等方面的全面發展。但是,目前家長對兒童發展的認識還比較片面,過分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智力培養,忽視品德和人格的培養。這與《兒童權利公約》的原則存在較大的差距。家長也許暫時能從當前的考試、升學中體會到孩子“學習好”所帶來的利益,比如,孩子可以獲得好成績,并“躋身”重點中學和大學。然而,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學校里的“成績好”,并不意味著將來的成功。孩子進入社會后,社會考驗孩子的就不再僅僅是學習成績,而是身體、智力、精神、道德、個性和社會性等方面的全面考核,綜合能力突出的孩子更能在社會的考驗中脫穎而出。
實現兒童發展權應著眼于兒童綜合素質提高和發展的全面性。父母要保障孩子的健康,培養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注重良好品德培育,打好做人的基礎;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等等。這是兒童發展權的基本內涵,也是有利于孩子終身發展的前提條件。
尊重兒童的獨立人格,避免對兒童實施各種形式的暴力
根據中國兒童中心的調查結果,仍然有近半數的家長偶爾挖苦、諷刺或者冷落、不理孩子,說明家長在某些情況下,也會使用語言暴力或冷暴力對待孩子。這表明,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玉不琢,不成器”的影響,家長仍未意識到語言暴力和冷暴力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這種不當的教育方式依然存在。還有些家長,在孩子犯錯誤時,使用打罵等方式來教育孩子。“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親,罵是愛”等傳統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家長將暴力管教合理化的佐證和支持。
家長采取語言暴力或者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與其短視的家庭教育理念密切相關。家長可能更注重教育的結果,而忽視教育的過程;更追求教育的短期效果,而忽視教育的長期效果。這種結果導向的、短視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父母為了達到自己當下的預期目的而采取較為極端的方式。其實,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且成長的過程遠比結果重要。孩子由于認識和經驗上的不足,難免會犯錯誤、走彎路,父母需要做的是理解和引導,并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來慢慢成長。
根據《兒童權利公約》的規定,兒童有權不受“任何形式的身心摧殘、傷害或凌辱,忽視,虐待或剝削”。挖苦、諷刺、冷落以及打罵對兒童的身體和精神有著直接或潛在的傷害。因此,家長要避免對孩子使用各種形式的暴力。
尊重兒童的參與權,鼓勵兒童參與到與自身有關的各項事務中
中國兒童中心的調查發現,在“擇校”“零用錢的管理”“社會活動”和“家庭事務”上,明顯是父母的意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在“興趣班”“交朋友”和“娛樂方式”上則以孩子的意見為主;在“衣著打扮”上,雖然是以孩子的意見為主,但是家長的決定也占有很大比重。可見,家長決定的權力大于孩子,許多事情都是由家長決定的。在一般的問題上,家長尊重孩子的意見;而在一些家長認為重要的,或是涉及原則性的問題上,明顯是家長決定的權力大于孩子,比如,“擇校”“零用錢的管理”“社會活動”和“家庭事務”上,明顯是父母的意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可見,在現實社會中,家長們能夠支持并給予孩子參與自身事宜的機會,但兒童的參與是不充分也不全面的,哪些方面能參與、參與程度如何,受到家長權衡所謂“利益”后的影響。綜合來看,家庭中不能全面地體現和實踐兒童的參與權,這與家長普遍缺乏兒童權利觀、秉執傳統兒童無能觀以及重智輕德、重學業輕能力的世俗教育觀等有不同程度的相關。
《兒童權利公約》規定,“兒童有權對影響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項自由發表意見,對兒童的意見應按照其年齡和成熟程度給以適當的看待。”因此,對于與兒童有關的事務,應該盡可能地鼓勵兒童發表他們的意見,并尊重和接納他們的意見。
(霍雨佳 中國兒童中心科研與信息部部長、研究員謝娟 中國兒童中心科研與信息部助理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