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
摘 要 本文期望從科學傳播視角關注轉基因問題,諸如媒介對轉基因議題如何呈現?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才能收到比較好的傳播效果等。本文采用內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國科學報》和“果殼網”在轉基因議題呈現方面的特點。研究發現,這兩個媒體在轉基因報道方面都存在著各自的長處和不足。簡要來說,《中國科學報》的轉基因報道主要長處在于,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報道比較深入和充分;“果殼網”的主要長處在于,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即時性的意見討論平臺,有很好的互動作用。但與此同時,這兩個媒體的轉基因報道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中國科學報》的相關報道不重視個人及團體的聲音,“果殼網”的轉基因議題討論則呈現出嘈雜化的草根傾向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使轉基因議題在媒介中的呈現不夠全面、清晰,而且無益于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是科學傳播的目的之一,尤其是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人民權利越來越多地介入到政府決策進程中。媒介的內容呈現與公眾科學素養的形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理應受到社會的重視和學術的關注。
關鍵詞 轉基因;科學傳播;媒介呈現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75-0037-05
1 《中國科學報》轉基因報道的呈現
1.1 報道出現的年份和數量
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以“轉基因”為關鍵字在《中國科學報》電子版數據庫中檢索,共搜索到相關文章155篇。在這里,將以半年為時間單位對文章進行劃分。因為轉基因議題熱議的時段是在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下半年,如果采用一個年度為時間單位進行劃分,就只會看到平緩增長的直線,而無法顯示出媒介報道熱度隨社會熱議程度變化的這一趨勢。其中,2012年上半年19篇、2012年下半年18篇、2013年上半年11篇、2013年下半年25篇、2014年上半年26篇、2014年下半年15篇、2015年上半年21篇、2015年下半年20篇(詳見表1)。
從表中可以看出2012年上、下半年,轉基因報道數量分別為19、18篇,2015年上、下半年,轉基因報道數量分別為21、20篇。可見,這兩個時間段是轉基因報道相對平穩的時期。甚至在2013年上半年,轉基因議題報到數量降至了最低的11篇,僅占近4年來《中國科學報》全部轉基因報道數量的7%。與此同時,我們可以從圖中看出,轉基因議題報到存在一個高峰期。這個高峰起于2013年下半年,終于2014年下半年,持續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為什么會出現轉基因議題報道的這一高峰?筆者搜集了這一時期發生的相關社會事件。2013年7月,《北京科技報》首次以官方身份舉辦了轉基因食品品嘗大會,這場大會在北京、南寧、昆明等5個城市進行,引起大眾開始關注轉基因相關議題。2013年9月,方舟子在騰訊新聞發布言論“應該創造條件讓國人天天食用轉基因食品”。該微博一石激起千層浪,轉基因食品的相關爭論開始在網上沸騰。我們可以看到,2013年下半年《中國科學報》的轉基因文章篇數比上半年多出14篇。可見,《中國科學報》的轉基因議題報道熱度同社會議論熱度在變化趨勢上是一致的。2014年3月,崔永元在網絡上公布了其自費在美國進行采訪的轉基因視頻,并在隨后的政協會議上抨擊轉基因食品商業化。這一事件引爆了網絡輿論場,將轉基因食品的爭論推向高峰。可見,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下半年發生的這些事情,引起了社會公眾的高度關注。《中國科學報》在這個時間段里增加了轉基因議題報道的篇幅,既合情合理,又充分體現出了紙媒與網絡媒體之間對特定社會議題的相互影響。
1.2 轉基因報道出現的版面
《中國科學報》的版面,可分為頭版、國際新聞版、綜合新聞版以及農業版、科技版、產經版、食品版7個版面。按照版面重要性的不同和轉基因報道出現的頻次差別,筆者將轉基因報道出現的版面做出如下劃分:1)頭版:《中國科學報》的頭版是其最重要的板塊,往往報道該報認為最重要的議題;2)國際新聞版:國際新聞版主要刊載來自國外媒體、政府、科研團體等的最新科研成果;3)綜合新聞版:綜合新聞版主要報道重要的國內社會新聞,更多偏向于民生內容;4)其他版:包括農業版、科技版、產經版、食品版。因為這幾個版面更傾向于報道專業性的科技內容,轉基因內容出現相對較少,故此一起被劃入到其他版中。2012年至2015年間,轉基因報道在《中國科學報》上的版面分布具體如下(詳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轉基因議題相關報道出現頻率最高的版面是國際新聞版,國際新聞版轉基因議題所占的百分比為47.1%。排名第二的是頭版,頭版轉基因議題所占百分比為32.9%。國際新聞版和頭版的轉基因議題報道篇數占據了所有報道的近八成,這主要是由于轉基因議題的特殊性質決定的。一方面,轉基因技術作為高端技術,許多發達國家的相關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中國科學報》作為專業性報紙,報道內容不可避免地要同世界接軌,因此轉基因議題的國際報道占據相當多的篇幅就不足為奇了。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應出我國的轉基因研究易受國外相關研究影響,處于科學傳播初級階段的社會現實。另一方面,轉基因議題出現在頭版的頻次也相當高,這說明了無論是媒介還是受眾都對這一議題持有一定的關注和興趣,這就為科學傳播向下一階段發展提供了基礎。[ 1 ]轉基因相關議題在綜合新聞版面和其它板塊出現的頻次較少,分別為12.9%和7.1%。
1.3 報道的消息來源
在轉基因報道中,報道的消息來源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不同的消息來源有著不同的傳播力,對科學傳播的效果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筆者在認真梳理了《中國科學報》2012年至2015年間全部的轉基因報道后,將報道的消息來源分為科學家及科學共同體、政府機構及官員、中外各類媒體、公眾及民間團體、其他等5類,每類消息來源的篇數及所占比例如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