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深入訪談法等研究方法,以云南省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板鞋競速競賽為視角,分析不足,提出發展對策。研究表明:云南省板鞋競速競賽發展存在發展不平衡、器材普遍短缺、不重視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培養建設不力等問題,應該在意識上加深認識、政策上重新規劃、行動上加強力度,從而帶動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工作得到實質性的推進。
關鍵詞:云南省 發展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 板鞋競速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12—0081—03
板鞋競速運動項目是壯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發源于明代,距今有近500年的歷史。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板鞋競賽逐漸發展為一項富有娛樂性、健身性、趣味性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廣泛的普及。本文以云南省第10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板鞋競速競賽狀況作為研究對象,對其中相關因素進行深入剖析,與2015年全國第10屆民運會板鞋競速比賽情況對照檢查,分析不足,得出云南省板鞋運動競速運動發展對策。
1 板鞋競速的起源與發展
板鞋最初是明代軍事訓練中訓練士兵步調一致性的工具,后來生活在廣西的壯族人發展成了這項集健身、教育和娛樂于一體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1]。從2007年廣州舉行的第8屆全國民運會開始,三人板鞋競速就被確定為全國民運會的正式競速項目,到了2015年內蒙古舉行的第10屆全國民運會上,板鞋競速競賽的項目設置作出了較大的改革,除了保留原有的男子60米、女子60米、男子100米、女子100米等四個項目以外,增設了男子2×100米、女子2×100米和4×100米混合接力三個項目,使項目的參與面和競賽元素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2 云南省發展板鞋競速運動的問題及分析
云南省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有“民族縮影”之稱。省委省政府歷來重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工作,追隨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賽發展的步伐,定期召開省級高規格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并認真選拔組建云南省代表團參加每四年一屆的全國民運會,其中板鞋競速自2007年第一次進入全國民運會的競賽項目開始,云南省就積極組隊參賽,通過不間斷的嘗試和努力,終于在2015年第10屆全國民運會上取得了實質性突破,但是其中也反映出了板鞋競速競賽發展中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2.1 缺乏良性的競賽競爭環境,致使云南省板鞋競速競賽發展嚴重不平衡
云南省第10屆民運會共有17支代表隊參加板鞋競速5個項目的比賽,但是獎牌的爭奪只是集中在紅河州、云南民族大學、玉溪市、麗江市、云南師范大學、普洱市等少數幾支隊伍身上,其他隊伍根本沒有競爭力。這種局面,體現了云南省板鞋競速競賽發展的嚴重不平衡性。早在4年前的云南省第九屆民運會就設置有與本屆同一的競賽項目,彼時金牌分布還較為分散,5塊金牌分別由5支不同的代表隊獲得,而本屆賽事中卻大相徑庭,嚴重破環了云南省板鞋競速競賽發展的整體格局,甚至制約了高水平競技能力的形成。代表云南省參加全國比賽的紅河州隊,雖在云南省內一塵絕技,但是缺乏高水平的良性競爭,未能達到全國的頂尖水平。
2.2 板鞋競速器材的普遍短缺,影響了板鞋競速的普及和競技發展
經深入觀察,各支代表隊自帶用于賽前訓練的板鞋器材參差不齊,在板鞋長度、板鞋厚度、護皮寬度、護皮材質、護皮位置以及護皮的固定方法等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其主要原因是當前云南省還沒有專門的板鞋制造商,市面上購買不到,都是通過自制或者網購解決,嚴重制約了板鞋競速項目在云南省各地的普及并直接影響了各支隊伍競技能力的發展。
2.3 缺少必要的學術交流平臺,阻礙了云南省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承和傳播
學術交流是民族文化傳播和傳承的有效途徑,體育賽事本身就是傳播體育文化最有效的平臺。在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如全運會、省運會等)同時舉辦相應的學術交流活動是常有慣例。通過征文、研討會等形式展示和交流賽事相關的課題、話題,對于有效傳播獨特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高效解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而云南省因缺少這一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傳播。
2.4 缺少專業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練員和師資隊伍,制約了云南省板鞋競速競賽發展的科學化發展水平
參加云南省板鞋競速競賽隊伍的教練員多數來自當地學校的教師,還有部分是體育部門的教練員或者職工,很少有民族傳統體育相關專業的教育經歷,而且基本上也沒有接受過民族傳統體育的相關培訓和研修,只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下組織訓練,其效果可想而知。在賽事過程中,有些隊伍后面兩名隊員手部如何抓扶、行進時如何統一腳步都沒能形成統一,反映出平時訓練的欠科學性和合理性。
3 云南省發展板鞋競速運動的建議及對策
在國家領導下舉辦省、市級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適應了我國人民在文化、體育生活方面的需要, 也符合建設小康社會的大目標[2]。“民運會”的開展,起到號召全民健身和聯系民族團結的作用[3]。云南地處少數民族邊陲地區,發展現代競技體育的資源和經濟能力實屬有限,大力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才是出路和特色,應該重視和培育。
3.1 重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賽,全面提高州、市的競技水平
實踐證明,無論任何項目的發展與提高都離不開競賽的過程,競賽是展示和推廣運動項目全面、深入開展的重要窗口[4]。從總體上看, 云南省只有少數地州(市)舉辦各自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大部分是直接由上級部門指定參加全省的民運會。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是各少數民族生產生活的結晶,基本上起源于民間,省民族宗教事務管理部門和體育管理部門應該聯合統籌安排,定期開展州、市級的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讓更多的人們參與其中,使民族傳統體育回歸原始土壤,擴大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人口基數,提高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賽的整體化發展水平。3.2 重視少數民族體育專業人才培養和師資培訓工作,推進少數民族體育教學訓練的科學化水平
當前云南民族大學、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等高校設置有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培養專業的少數民族體育人才。要結合云南實際準確定位,培養更多適合并能夠服務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高規格專業人才。同時,教育管理部門和體育管理部門應該定期組織舉辦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培訓,提高現有教師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素養和能力。對取得民族體育單項比賽優異成績的運動員、教練員提供與現代體育項目同等的待遇(獎勵),以產生最大的效益[5]。
3.3 重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器材制造建設工作,滿足人們的器材需求
指定成立專門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器材生產商,源源不斷輸送先進合格的少數民族體育器材,加快民族傳統體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生活化、人性化、科學化和產業化發展水平[6],促進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又快又好地發展。
3.4 重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科學研究,促進云南省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與傳承
在當前我國社會轉型和文化體制改革的現實背景下,傳承發展我國少數民族文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建設與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7],而專題的科學研究是傳承和傳播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民族宗教事務管理部門專門設立有關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項目,教育管理部門、體育管理部門及學術研究機構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立項項目,加大資金和政策傾斜力度,規范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科學研究并形成長效機制,促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播和傳承。
3.5 重視板鞋競速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育,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積極服務
據1990年《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志》統計,我國收集到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共977項,其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多達676項,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學校體育的建設中,應該根據地域的不同,適時的采用時機把極具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引入課堂[8]。人是文化延續的載體,教育是文化傳承的惟一途徑和手段[9]。板鞋競速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具有健身、教育、娛樂等多重功能,是對學校體育教學資源的有效補充,應該在大學體育及中小學體育教育中廣泛推廣,讓更多的學生從中受益,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3.6 適時掌握國家有關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賽的最新動向,采取有效對應措施,及時跟進改革發展的最新步伐
縱觀歷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呈現出不斷改革推進的總體特征。2015年第10屆全國民運會板鞋競速項目就作了較大改革,而云南省由于了解吸收信息的滯后,影響了云南板鞋競速隊伍的備戰和全面競技能力的形成,結果在新增的2×100m項目上顯得沒有競爭力。因此,加強與上級部門的交流和聯系,及時掌握新信息、新動向,才能跟上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賽的新步伐。
3.7 淡化“金牌意識”的獎項設置,突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弱競技化”文化形態和“重在參與”的成功體驗價值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典型價值和特色就在于它的傳統性[10]。與現代成熟的體育形式完全不同,“很多項目屬于‘弱競技性的體育文化形態,根本無法全部納入現代體育的范疇”[10]。但是在全國民運會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演變成“金牌至上”的現代競技體育價值評判模式,嚴重背離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人文思想。為了充分發揮民運會“共存、共享、共榮”為使命以及加強各民族文化交流,增進民族情誼,促進民族團結的作用,從第九屆民運會開始取消了金、銀、牌獎項,改為一、二、三等獎[11],第10屆全國民運會板鞋競速項目比賽中成績第一名為一等獎,成績第二名至第四名為二等獎,成績第五名至第八名為三等獎勵,“彰顯了民運‘分享運動的可持續發展理念”[11],有效避免了民運會異化為現代西方體育賽事的惡性發展。
云南省的民族傳統體育競賽中,應該改變當前從第一名至第八名的名次排列方法以及只有前三名才有資格獲得獎牌資格的設置模式,使更多的參與者獲得成功體驗,還原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本真意義。
參考文獻:
[1]和永杰.三人板鞋競速教學訓練方法探究[J].鄂州大學學報,2015(6):99—101.
[2]倪東業, 張 輝. 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發展趨向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8):119—125.
[3]花家濤.民族民間體育發展向度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24—28.
[4]柴國榮,王 蕾,薛 宇. 對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成績特征及發展趨勢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6):43—48.
[5]韋光輝,蒙玉祝,劉朝猛. 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調查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4(2):16—18.
[6]田祖國.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產業政策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38—41.
[7]朱忠鋒.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154—160.
[8]李衛國.論中國民族傳統體育資源的開發與發展[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74—76.
[9]李文川.全國民運會的演變與發展對策[J].體育文化導刊,2011(1):123—125.
[10]吳潤平.全國第1 - 9 屆民運會的演進特征與發展反思[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15—21.
Problem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Board-shoes Racing Sport Development in Yunnan Province
He Yongjie(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Lijiang Teachers College, Lijiang Yunnan 674199, China)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depth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paper takes the Ninth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 Board-shoes racing competition in Yunnan Province as study object, analyzes the deficiencies,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port. The study shows that: Yunnan province Board-shoes racing competition exists problems of unbalanced development, shortage of equipment, attaching no importance to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oor training of teachers team etc., and suggests to improve the sense of understanding, policy planning and strengthen effort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o have the sport substantial advance.
Keywords:Yunnan province development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 board-shoes ra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