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兵

摘 要:通過對五禽戲發展歷程的研究,不僅能對其文化內涵進行了解,進而對五禽戲在現代社會的推廣和發展、對全民體質的調高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過邏輯分析法和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對五禽戲的發展歷程進行研究,了解五禽戲的發展現狀,并針對其對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現代審美觀的要求,提出相應的養生和鍛煉方法,以幫助人們通過練習五禽戲進行健身和養生。
關鍵詞: 五禽戲 導引 鍛煉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12—0087—03
1 前言
“五禽戲”作為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健身方法,其卓越的健身效果被眾多養生家所贊揚,所以“五禽戲”順理成章地成為現代人健身和養生的首選方法。現有的對“五禽戲”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五禽戲”本身的康復和養生層面,而對其是否適合現代人的養生觀念和審美要求的研究還幾乎是一個空白。為此本文立足對“五禽戲”在現代社會的推廣和發展來研究其發展歷程。
2 五禽戲的概念維度
“五禽戲”是我國東漢醫學家華佗在其所在的歷史背景下,在導引術發展的基礎上,并結合自身所學和經驗,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代表性動作及其神態,在中醫臟腑、經絡和氣血等理論的指導下,整理總結而成的一種體育健身療法。“五”是一個約數,并非是一個確切的數字;“禽”指禽獸,古代泛指動物;“戲”在古代是指歌舞雜技之類的活動,在此指特殊的運動方式,由此得名“五禽戲”[1] 。
作為我國民間流行時間最長和最廣的健身導引術-“五禽戲”,備受各個時代養生學家的青睞。據《三國志》記載,華佗的弟子吳普就是長年練習五禽戲,活到了90多歲,身體也依然很健康。
“五禽戲”是在模仿虎、鹿、熊、猿、鳥動作的基礎上,配合練習者的呼吸吐納和意念導引,而編出了虎戲、鹿戲、熊戲、猿戲、鳥戲。把這些動作連起來持之以恒地練習,可以強壯筋骨,調息臟腑,暢通經脈,導引健身,防治疾病。經現代醫學理論證明,長期堅持練習“五禽戲”不僅可以改善神經系統和大腦的抑制功能,還能修復神經細胞;不僅能夠改善心肺功能,增強呼吸系統的功能,也能夠提高機體的腸胃功能,促進腸胃的消化吸收,為機體活動提供物質基礎。
3 五禽戲的發展歷程
3.1 五禽戲的得名
“五禽戲”的得名深受華佗所處時代的影響,當時人們崇拜圖騰和五行思想,“五”幾乎成了機械的定數,再加上華佗是根據大自然中五種動物的動作特性編成的這套健身導引術,從而得出了“五禽戲”這個名字。
3.2 五禽戲的雛形階段——春秋和戰國時期
“五禽戲”是華佗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特點而編的,所以就不得不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所盛行的導引術。導引在《說文解字》中有著詳細解釋,“導,導引也”,“引,開弓也。象引弓之形”。所以導引術就是肢體做拉伸動作的。根據《呂氏春秋·古樂》的記載,在陶唐氏用“舞”來強身祛病了,所以導引術的產生可追溯到原始社會,而“舞”就是導引術的原型。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經驗的積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開始在“舞”的基礎上模仿動物的動作,來達到健身祛病和長壽的目的。《莊子·刻意》中記載了“熊經鳥伸”這一動作。“熊經鳥申”就是模仿熊與鳥的動作舒展身體,這就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特別受歡迎的“二禽戲”。“二禽戲”也就是“五禽戲”發展的雛形階段。
由于人類模仿的天性,使得“五禽戲”的出現成為可能。再者,由于導引術在當時的出現和盛行,人們在此時發現了動物生命力的頑強,也就自然而然地模仿動物的動作進行健身,“熊經鳥伸”也就流行起來,這也為后來華佗編創“五禽戲”創造了基礎。
3.3 五禽戲的形成階段——兩漢時期
西漢前期,尤其是漢武帝時,儒生董仲舒雖然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同時將陰陽五行神秘化,使“五行之術”成為超自然的世界主宰。董仲舒重建后的理論,維護了漢王朝的集權統治,并且融入了儒家思想,同時在無形中使中醫得到了發展。在這個儒家和道教特殊結合的時期,“五禽戲”也就應運而生了。
東漢末年,華佗受“天人合一”、五行思想和傳統養生術等理論的影響,再加上多年的實踐經驗,在仿生類導引的基礎上自創了這套“五禽戲”。但由于華佗身處群雄逐鹿,諸侯混戰的三國時期,再加上當時造紙術普及程度不深,華佗只是將“五禽戲”口傳與自己的弟子,并沒有寫進書冊進行傳承轉載。西晉時期的《三國志·華佗傳》中記載的華佗對“五禽戲”的描述是“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導引體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戲,遣微漢即止,以粉涂身,則身體輕便,腹中思食。”特別遺憾的是,即使在華佗晚年所著的所有書籍也在被曹操殺害的同時被焚燒了,所謂“千不留一”。因此,“五禽戲”早期的傳播只能是靠口耳相傳和言傳身教的方式。
西漢時期的政府雖沒有直接提倡發展醫學,但他為了集權統治,卻也機緣巧合地為中醫營造了很好的生存環境,也就使得“導引術”有了很好的發展。所以,到了東漢末年的三國時代,華佗為了治病救人,更為了“治未病”,在前人的基礎上創編了“五禽戲”,但由于“五禽戲”出現于亂世等因素,所以沒有通過書籍流傳下來,就靠著“言傳身教”才僥幸流傳到后世。
3.4 五禽戲的發展階段——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
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是封建社會的快速發展時期,尤其到了隋唐時期,封建社會達到了鼎盛階段。在這600多年的時間里,政治幾經變動,既有戰事不斷,政局混亂的南北朝和五代,也有相對和平,政局穩定的隋唐時期。而“五禽戲”的最早文獻記載和文字詳解也正是出自西晉時期的《三國志》和南北朝時期的《養性延命論》。魏晉時期,由于戰事頻繁,民族雜居,文化交流頻繁。再者,由于連年戰亂,人們沒有穩定的生活,只能通過求神拜佛來祈求健康長壽,這個時期導引術并沒有科學地發展。而到了隋唐時期,統治者注重收集整理各學科文獻,恢復禮樂,這也積極影響著中醫導引養生學。所以,晉唐時期,導引養生正是在曲折中得到了進步和發展。醫學作為保證人們生存和健康的手段,其發展和進步實際上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由于統治者對醫學的重視,中醫學家編纂了許多綜合性的醫書,同時也收集、整理了許多中醫學文獻,保留了許多瀕臨失傳的中醫文獻,有利于中醫學的發展,也有利于導引養生學的延續和進步。這些瀕臨失傳的、珍貴的導引養生文獻,為導引的發展和進步提供了寶貴的文獻資料和歷史考證,至今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的[7]。
在這個歷史時期,從戰亂到和平,人們無不迫切地渴望健康的身體,盡快過上安定健康的生活。所以各個政府開始重視醫學的重要性,再加上造紙術的普及和印刷術的發明,這些都使得“五禽戲”在它剛“出生”就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播,也為后來“五禽戲”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可能。
3.5 五禽戲的成熟階段——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由于當時的“八股文”和“文字獄”對社會的影響,人們不敢去創新,也不敢隨便發表言論,很多學者就開始對以往的經典進行總結。所以到了明清時期,關于“五禽戲”的研究專著最多,再加上活字印刷術的的成熟,印刷業和圖書出版業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另外,明代的版畫插圖雕版技術有了一定的發展,這對文獻中的插圖提供了技術支持。在這些眾多的“五禽戲”著作中,關于練習方法的其中兩本最有研究意義。這兩本書記載的關于“五禽戲”的練習方法與以前有關書籍記載的聯系方法相比,更加注重以意念來引導動作,更加強調以意引形,這兩本書中也配有插圖,也讓我們能更加直觀地認識“五禽戲”在當時的發展情況。現撮錄如下:[8]
明清時期的統治者特別注重發展醫學,太醫院已經成為了政府最不可或缺的后勤部門,再加上當時的社會風氣,對“五禽戲”的研究專著驟然增多。而明清時期也是封建社會沒落階段,此時資本主義思想開始萌芽,尤其到了清朝末年,人們的思想終于打破禁錮,社會進入了百家齊放、百家爭鳴的階段,這個時期的“五禽戲”被不同的門派所繼承,形成眾多流派。3.6 五禽戲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階段
通過2000多年的發展,“五禽戲”已經在各地區形成了許多流派,各個版本甚至有較大差異,這也為初學者和外國友人的選擇造成很大疑惑,不能分辨優劣,也不利于“五禽戲”在現代社會的發展。而在現代生活的節奏較快,更迫切需要我國傳統體育讓人們的身心都“慢”下來。為了弘揚以“五禽戲”為代表的中國傳統體育,發揮其在人們健康生活中的作用,1982年6月28日,“五禽戲”開始進去我國醫藥大學的“健身與體育課程”,到了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立足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和發展我國傳統健身養生方法,重新總結歸納并編排了“五禽戲”。新編的“健身氣功·五禽戲”是在繼承了傳統“五禽戲”的風格特點,吸取了各流派的精華,將形體美學,現代人體運動學有機結合的基礎上,加以提煉、改進、編創而成的。國家體育總局把重新編排后的新版本的五禽戲、八段錦、易舒筋等健身方法作為“健身氣功”內容向全國推廣。
到了現代,“五禽戲”的發展也進入了全球化發展模式,不少中外人士都熱衷于“五禽戲”的學習。自建國以來,“氣功”的出現也促進了“五禽戲”的發展,再加上國家體育總局對健身氣功的推廣,使得“五禽戲”越來越普及。但不得不提的是,西方競技體育的盛行以及近幾年“瑜伽”和“廣場舞”的流行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五禽戲”的發展。很大一部分“五禽戲”的練習者只注重其外表的術士,而沒有配合“意”、“氣”的導引,將其練成了“五禽體操”。“五禽戲”與西方體操有著本質的區別,在練習時應當特別注意。
4 五禽戲的鍛煉價值
由于“五禽戲”的編寫者是華佗,其故鄉在今天的毫州市,因此“五禽戲”成為了毫州市的項傳統文化活動。其歷史淵源流長,“健身氣功·五禽戲”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全國推廣和普及。近幾十年來,“五禽戲”的發展得到了政府及主管部門等的支持,中外各界人士如美國、日本、法國、韓國等都先后不斷有人來毫州市學習“五禽戲”,領略其精髓和魅力。
通過查閱眾多關于“五禽戲”的文獻資料,總結出了一些練習“五禽戲”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在練習“五禽戲”時練習量要適度,身體微微出汗即可;要通過科學的意念引導,保持心神放松,心無雜念,一心一意;在采用“五禽戲”進行身體康復時,要有針對性地練習,可簡化動作,保證簡單易行;在練習要循序漸進,不能著急;練習期間要保持心情愉快,思想積極向上;在練習時要注意動作的規范性,這樣能更好地達到健身的效果;在練習時也可以結合配樂進行練習,這樣更能較快地達到特定的境界;在著裝上要盡量以寬松舒適為主;要盡量選擇安靜、環境好的地方進行練習;盡量在早上進行練習,這樣能動員身體各個器官機能,能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整天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參考文獻:
[1] 張淑君.健身氣功五禽戲的形成與發展——從馬王堆導引圖養生功法探研[J].搏擊·武術科學,2010(9):78-79.
[2] 黃 輝.五禽戲[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3(2):134-135.[3] 詹石窗.道教文化十五講[M].成都:巴蜀書社,1995.[4] 卿希泰.中國道教史(第一卷)[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M].北京:中華書局,1983.[6] 鐘鐵雄,江龍.武術與仿生[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85(2):111-112.
[7] 李成文. 中醫史[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8] 田啟濤.“五禽戲”的發展源流及操練技巧[J].宜賓學院學報,2011(7):38-40.
[9] 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健身氣功.五禽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10] 沈 壽.傳統華佗五禽戲的導引理論錢探[J].成都體院學報,1982(1):18-23.
On the Development of Wuqinxi
Ma Xiaobing(Police Sports Department of Taiyuan Police College, Taiyuan Shanxi 030032,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wuqinxi development course, we can not only underst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on th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uqinxi in modern society, we can find the irreplaceable role of Wuqinxi in increasing 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Boolean logic analysis and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study, we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wuqinxi, understands the wuqinxi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s, and aims at the modern fast-paced way of life and the modern aesthetic requirements,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 of preserving ones health and exercises to help people through the practice wuqinxi exercise and keeping in good health.
Keywords:wuqinxi; guidance ;exerc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