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彩蘭
一、引言
面對當前復雜的醫院組織及醫院核算和管理基礎資料不統一的現狀,財務業務信息數據無法共享、口徑不一致,使得財務業務信息數據缺乏可比性;各業務系統獨立運行,各類數據無法銜接,導致業務處理和管理執行效率不高。這一問題長久以來阻礙醫院發展,因而實行財務業務數據集中管理很有必要。為更好落實醫院會計制度,保證財務數據及賬務信息反饋的暢通準確,使醫院的政府投入資金、成本費用等處于可控狀態,提高財政經費的運行效率和效果。本文提出了醫院財務數據集中管理的思路,對財務管理系統集中管理設計理念和方法進行探討。
二、財務業務數據集中管理系統構建
1.建立以財務核算系統集中管理為核心的財務業務一體化體系
(1)醫院現金流管理。一方面,醫院的現金流在各個業務環節中都存在,某些已經支出的費用,不到報銷環節無法體現,等到真正核算才知道超支。另一方面,導致醫院營運費用經常超支,原因是各環節成本控制不嚴,沒有費用超支的預警提示,費用支出審批口多,審核不嚴,醫院從相關領導到科室主任及各級醫護人員的成本意識不強。
如何快速、便捷、有效地進行綜合協調,從資金源上加以約束,如何管理和跟蹤每筆經費的發生和支出,如何變事后管理為預先控制,將直接影響醫院的運營效率。審批管理程序和控制手段的要求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審批管控帶來的直接或間接效果,最終從收支表上反映出來。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構建現金控制信息系統。現金流業務審批管控是將各種費用申請和審批工作協同起來。確保業務流程連貫不被人為割裂,實現財務業務一體化。面對這些繁雜而又量大的費用支出,要及時反映資金流轉的進度和時間,為下一步對醫院實行流程化管理,在環節上提供幫助。通過銀醫互聯實現銀行自動收付款、信息下載、自動對賬、余額調節表、長期未達賬等自動處理。在資金管理中將費用支出與預算系統關聯,使每筆費用的發生都有據可查。凡超出預算項目的新增費用,可通過新增費用流程系統加以控制,最終達到降低資金管理風險的目的。下圖提供了某種新增費用的現金流管理系統和流程,能對醫院現金流的管理起到控制作用。見下圖。
(2) HIS賬務管理系統。整合醫院HIS管理系統,將醫療業務收費納入系統管理,并與財務核算系統集成,滿足醫院財務人員對門診、住院收入、住院結算、病人預繳金、病人欠費等財務數據進行管控。
(3)藥品賬務管理。藥品成本是醫療業務支出的最大成本,加強藥品管理需要,通過將藥品賬務管理與財務核算系統聯網,為財務人員對醫院的藥品采購、藥庫賬務管理、藥房賬務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進一步提高藥品成本核算的正確率。
(4)資產管理。通過財務核算系統與資產管理系統之間業務數據實時交互,包括物資、固定資產相關單據實時生成會計憑證,物資、固定資產、費用報銷實時形成成本數據和預算執行數據,同時生成部門資產管理臺賬,使資產得到有效管理。
通過對上述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與集合,統一由醫院綜合管理部門進行集中監管,不但減少了操作人員手工錄入大量數據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數據的正確率,為醫院的運營管理提供更多分析數據,也為管理部門分析、研究提供便捷,使管理決策更加合理、科學。
2.建立以科室成本核算為主的成本管理體系
成本核算從財務角度指從確定費用計算對象到費用的歸集分配的各種方法。成本核算從醫院實際情況出發,通過自定義的成本分攤方案,對醫院的科室成本進行多維度以及多角度的分攤。
(1)科室成本核算的法規依據和方法。科室成本核算的法規依據,一是衛生部、財政部頒發的《醫院財務制度》和《醫院會計制度》,二是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在核算過程中,必須結合醫院的實際信息化管理基礎,擬定適合自身管理模式的管理方法。通常醫院可采用如下方法核算:收支配比法、業務當量法、作業成本計算法。
(2)科室成本核算應包括的內容。完整的科室成本核算應能滿足醫院 “收入、成本、效益”分析等;能與財務報表和成本報表兩個報表反映的收支節余保持一致。在成本核算時,利用成本分析工具,對科室成本進行分析核算,在科室成本核算體系中反映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數據分攤;在反映門診、住院各科室成本的構成情況時,反映各住院各科室、診療組、護理組醫療成本的影響程度以及控制成本的目標等,并按收益高低進行排序分析。方便管理者了解各科室各診療組、護理組及門急診等各科室的盈虧狀況。也便于對每期成本的變化進行橫向和縱向分析,同時從成本變化趨勢,尋找成本變動的因素,找出成本控制點,從不同屬性、不同角度控制成本。
建立科室成本核算體系,從各管理層次、各部門多角度、“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數據匯集,獲得第一手原始數據。通過編制成本分析表,使各級管理人員除能及時了解各類成本結構及其變動趨勢,還能主動承擔控制成本的責任,以達到合理控制醫院運營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目的。
3.建立以全面預算管理為核心的運營管理體系
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包括計劃、控制、協調、激勵、評價等功能為一體的運營管理工具,是現代醫院管理控制的重要方法。醫院收支通過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量化醫院的經營目標、規范醫院的管理機制。預算管理體系的建立,要根據確定的責任中心,編制全面預算。責任中心同時還指導和控制各個責任次中心的相關預算制定工作,在執行過程中,責任中心有責任和權利對預算執行的偏差進行合理評估與分析,提出改進建議,同時責任中心在業務運行的各個階段,不斷地進行事中監督與檢查,真正做到事前計劃、事中監控與事后檢查總結,由此保障醫院總體經營目標有效執行。
全面預算管理覆蓋業務預算、資金預算、收入預算、成本預算、物資采購預算、新增項目預算、固定資產及其他投資預算等管理體系。建立完整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包括下列內容:
(1)統一預算科目、預算編制口徑、預算模板、預算編制行為。由醫院預算管理委員會(或預算責任中心)統一控制預算審批、預算調整,在醫院統一管理和協調下,通過預算管理平臺,將醫院的各類基礎數據、業務憑證、分析報表、審批審核等權限,落實到各相關預算執行部門,以達到統一管理分頭落實執行的目的。
(2)實現預算基礎數據管理。在預算科目、供應商(客戶)及供應物料等項目內容上,實施預算責任中心統一控制和各部門各科室自行控制相結合的方式,達到統分結合、管辦分離;統而不僵、辦按規定;管放適當、執行自如的管理目的。
(3)預算執行情況分析。預算責任中心下達預算指標至各責任部門,通過運用相應的預算分析模板,對各類執行數據進行分析。預算責任中心對預算分析模板分析情況進行整理匯編,以使預算執行情況處于可控狀態。
(4)設置統一的預算執行預警平臺。通過預警管理平臺,自行定義會計核算、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等預警消息,實現對預算管理的多角度預警,加強預算管理控制,實現風險防范目的。
三、結語
建設現代醫院財務數據集中管理體系,通過覆蓋與醫院資金流“總動脈”相關業務流程的管理,優化管理流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高床位使用率,全面提升醫院管理效率。通過財務數據集中管理的介入,讓較為復雜的醫院管理,包括人(醫院人與社會人)、財(醫院財和社會公共財)、物(物品,藥品)在錯綜復雜的關系中得以融合暢通。使資源(包括醫院和社會的)協同優化,在實現醫院管理能力提升的同時,發揮醫院最大的社會價值和功效,促進了醫院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