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鴻福:把提名權交給選民是一種制度自信 據《人民代表報》載:在換屆選舉中,北京市區、鄉鎮兩級代表正式候選人中,選民10人以上聯名推薦的比例分別為87.5%和92.7%(2016年12月1日)。湖南省婁底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盧鴻福撰文說,在新形勢新情況下,北京市縣、鄉人大敢于放手發動群眾,把提名權交給選民,這一做法,值得點贊,令人振奮。按照法律規定,推薦人大代表候選人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各政黨、各人民團體聯合或單獨推薦,一種是由選民10人以上聯名推薦。只要按照這兩種方式推薦的候選人都是合法的。盡管法律沒有規定這兩種方式推薦候選人的比例要求,可北京在具體的做法上卻傾向于后者。換屆選舉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次重要實踐,也是人民群眾參與社會主義民主的一次生動演練。“人民代表人民選,選好代表為人民”,選出自己滿意、能夠代行自己意愿的“代言人”,理所當然由選民自己作主。毫無疑問,選民聯名推薦代表候選人是實現這一選民意愿的關鍵步驟、基礎環節。正是通過這種民主提名方式,廣大選民參與進來,一起協商確定候選人,進而選舉產生人大代表。聯名推薦候選人的過程,實質上是選民真切地感受民主的過程,是厚植民主細胞、催生民主意識的過程,讓選民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感知人大制度的優越性,感知普選制的重要意義,從而調動選民參選積極性,體現自身參與的價值。與此同時,通過聯名推薦、幾上幾下醞釀協商產生出來的代表,會更加珍惜代表的權利,積極為民代言,不負人民重托。這也是法律規定10人以上聯名推薦代表候選人的制度意義所在。然而,在一些地方換屆選舉中,卻很難有這樣的認識,思想上出現了偏差。有的地方更多的是強調組織意圖,唯有政黨、群眾團體推薦的人選才是“正規軍”,100%的當選才是選舉成功。10人以上聯名成為一種形式、一種陪襯,聯名推薦的人選一旦當選,便要求辭去代表職務。個別地方甚至出了10人聯名推薦的候選人“得零票”的怪現象。誠然,衡陽、遼寧賄選案給各地代表選舉敲響了警鐘,規范選舉行為,嚴格換屆紀律,嚴肅查處選舉中的違法違紀問題,確保換屆選舉的風清氣正,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最起碼的道義,是必須嚴格遵循的政治規則、政治紀律。但是,我們也并不能因為個別地方在選舉上出了問題,就走向另一個極端。嚴肅紀律,不是規避法律,限制提名,而是對選舉中出現的違法違紀行為“零容忍”,嚴懲不貸。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實現社會主義民主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實踐,在實踐中總結,在總結中發展,在發展中完善。選舉制度是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符合我國國情、民情的一種民主制度,需要呵護、維護、總結、完善。那種限制聯名、對選民聯名產生的代表另類看待的做法,表面上看是嚴格落實選舉精神,確保組織意圖實現,實質上是機械的教條主義,是沒有擔當的具體表現,歸根到底是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不自信。北京市縣、鄉人大代表選舉把提名權交給選民,體現出來的是對民主的敬畏,對民意的謙卑,對人大制度的高度自信。事實證明,北京各縣鄉并沒有因此而影響選舉工作,相反卻通過這種方式,保證了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保障了廣大選民的民主權利,有序地推進了基層的民主政治建設,是基層民主發展史上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筆。“城皇根下”的民主選舉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其折射出來的正能量,值得各地深思和反省。
孔德忠:人大如何在精準扶貧中精準發力 精準扶貧工作是黨和國家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內一項艱巨而光榮的政治任務,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甘肅省永靖縣人大常委會財經委孔德忠撰文說,作為縣一級人大機關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如何按照中央及省州縣委的具體要求和安排部署精準發力,這是每一位人大人值得深思熟慮的課題,也是每一位人大人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的責任義務與光榮使命。文章認為,人大機關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必須領會政策,吃透精神,立足本職,主動出擊,牢牢把握住以下三個重點。一是圍繞精準扶貧確定議題。在確定年度工作計劃和調研議題時,重點把與精準扶貧工作相關聯的農村道路、飲水、住房、環保等列入專項議題,必要時把精準扶貧列入綜合議題,開展廣泛的調查研究。調研工作一定要深入基層、深入農戶、深入田間路頭、深入建設現場,切忌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切實做到零距離、面對面。通過調研,真正把經驗成績總結出來,廣泛推廣引用;把困難問題梳理出來,問診把脈,查出癥結,找出病因,對癥下藥,開出良方,形成高質量的審議意見,轉交政府及相關部門整改落實。并要做好回頭看和回頭訪工作,抓好督查催辦,使人大機關提出的每一件審議意見都能得到很好的整改落實,補齊短板,齊頭并進,助推精準扶貧工作上臺階,上水平。二是圍繞精準扶貧開展活動。人大代表來自于基層,來自于各行各業,是人民群眾中的優秀分子。為此,人大機關一定要注重引導人大代表積極投身到精準扶貧的具體實踐中來,特別要教育引導人大代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盡己所能,開展好精準扶貧“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應有的突出作用。同時,人大機關要對在精準扶貧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績的先進人大代表的先進事跡予以表彰,廣泛宣傳,豎起榜樣,輻射帶動,真正把精準扶貧“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富有成效,為精準扶貧工作增磚添瓦,盡上一份人大代表應有的責任。三是圍繞精準扶貧建言獻策。人大機關要經常性的開展人大代表聯系選民,人大機關聯系代表的兩聯系活動,在選民與代表,代表與人大機關之間架起一座相互溝通聯系的“連心橋”。要求每一位人大代表經常走訪選民,傾聽群眾呼聲,了解民意,真正把群眾的所想、所思、所盼、所求,問明白、搞清楚,并要對所了解到的情況進行分門別類、綜合分析,形成科學合理的意見建議。人大機關要經常加強與代表的聯系,向代表通報政情,征求意見,敞開代表反映問題的渠道。并要對代表合理的意見建議高度重視,及時轉交有關部門辦理,真正把代表作為精準扶貧工作的“智囊團”和“項目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