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安龍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下,各個行業、各個部門都要求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我國對文化教育事業也越來越重視。而美術課程作為一門社會文化課程,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美術課程也需要得到重視,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初中階段,學生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而在形式教學當中,和價值觀,初中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尤為重要,初中美術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是非觀和價值觀都有重要作用,是培養學生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課程。初中的美術教育仍然面臨著一些困境,本文針對這些問題和解決策略進行探索和分析。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困境;對策
初中時期不僅是學生學習必經階段,更是學生形成性格特征的重要階段,在此期間,學生有了自己的審美觀和人生觀、價值觀,學生的人格塑造和興趣愛好基本都是在初中教育階段開始的。初中的美術教育對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審美情節有重要影響,可以說初中美術課程有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初中的美術課程以圖案、色彩和繪畫線條的組合為主,形成一幅幅具有特色的藝術作品,美術課程不僅可以讓學生舒緩疲勞、放松身心,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美學素養,培養創新意識和空間想象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初中美術課程的特點
1、教育方法比較通俗易懂。美術是一門集藝術形式和文化內涵于一體的課程,在美學觀點和藝術技巧方面以意會為主,很難用語言來形容如何學習美術的。因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美術老師要運用直截了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學習美術的基本方法。比如,教師可以直接從構成美術作品的基本要素來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從繪畫的線條、色彩、層次結構和線條比例等方面感知美術知識,對美術有一個概念性的認識,日后逐步通過深入學習體會學習美術的要領。老師還可以拿實物來給學生觀察和感知,運用簡明直接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學習能力。
2、課堂教學具有啟發性。美術是需要靈感和創造力的藝術,因此美術的學習是一個需要調動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過程,而不是停留于機械化的照葫蘆畫瓢的形式。初中美術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發散思維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課堂美術創作。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社會和學校發生的事情,以社會或者學校為題材,鼓勵學生完成自己對近期校園生活想法的美術作品,作品的形式不限,只要是能夠反映自己心里的想法就可以。然后征集學生的美術作品,在選出最具有創意和想象力的作品,進行表揚和頒獎。通過這樣具有啟發性的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教育環節具有創新精神。美術課程是一門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文化藝術,美術發展的動力在于源源不斷的創新能力。對于初中生來說,學習美術不是簡單的按照圖案畫出相似的圖形,這只是最基礎的繪畫層面。創新性是美術的一個重要特征,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不斷鼓勵學生進行繪畫創作,激發學生的美術創造力和創新意識,逐漸培養自身的創新精神,為更好地進行美術學習提供有利的內部條件,提高學生的美術造詣。
二、目前初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推行,我國對初中美術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不符合現代初中教育發展的需要,在此過程中,初中美術需要進行教學的轉型和改革。而就目前而言,初中美術教學仍然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
1、教學資源更新不全面。在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同時,教育事業也隨之發展,無論是教學理念、教材內容和教學設備都有了顯著變化,但是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初中美術課程的教學內容還沒有跟上教育理念發展的步伐,教學資源稍顯落后。近些年來,美術教學的范圍已經不單單局限于繪畫和手工藝術層面,還有藝術賞析和其他更深層次的層面,包括社會經濟和公共意識形態。在美術教學場所方面,由傳統的在教室教學擴展到室外教學,由校內教學延伸到校外教學,由課堂教學到戶外運動教學。而在現實當中的教學中,由于資源和條件的限制,學生很少有可以去戶外寫生的學習機會,也很少接觸其他層次的美術教育,即目前的初中美術教學仍是傳統的教學模式。這是由于初中教育中缺乏現代化美術教育所需的條件和教學資源,導致教學跟不上社會發展的要求。
2、師生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初中的美術老師基本上都是從師范學校畢業的,他們比較專注于學習技能和專業技能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卻忽視了教育學生的有效方法。很多美術老師都是本身的繪畫功底和美術專業技能很不錯的,但是缺乏和學生溝通的技巧,教師自己美術專業性很強,卻不會引導學生如何學習美術,不擅長處理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不能有效的把美術的學習要領傳授給學生,面對多變教學環境,教師會顯得力不從心。教師不能把學習的教學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不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這樣的教學是花費了學生和老師很多的時間,效果卻不盡人意。
3、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不高。學生學習美術積極性不高有兩個原因:其一是由于教師在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沒有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對美術學習不感興趣,在缺乏興趣的情況下,學生在美術課程上是比較懶散和被動的,這樣是沒有積極性的學習過程。其二是長期應試教育的結果,很多學生雖然對美術學習感興趣,但是因為教師和家長的影響,只注重語數外等考試科目,忽視了美術等課程,學生在潛意識也會注重考試科目,權衡之下忽視了美術的學習。鑒于考試的壓力,初中生有時候不得不放棄自己喜歡的美術課程,助攻語數外的學習,導致對美術的學習缺乏動力和積極性。
三、提高美術教育質量的相關對策
1、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新課標的美術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審美是一個人感受美的能力,是一種感知美學內涵的藝術感,在美術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一些具有深刻內涵的藝術作品,利用背景音樂和動態效果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欣賞藝術的能力。
例如,北京的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選取一些具有深刻內涵寓意的素材,比如鄉村田園勞動人民辛苦勞作的畫面和一些寄托人們美好愿望的作品,以貼近實際的色彩和畫面,反應農民的真實生活現狀,這是一種具有具有真實性的美感。讓學生通過美術作品,感知社會文化意識,透過現象了解藝術的本質內涵,起到震撼心靈、啟發思想的作用,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2、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美術是一門具有創造性科目,學習美術也要求具備創造能力。因此,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差異化的創作,不是嚴格按照樣本的形式來繪畫,而是發揮想象力,進行創新性的突破。讓學生在自由的課堂氛圍中,按照自己天馬行空的思維來完成自己的作品,從而形成創造性思維,提高創造能力。
3、拓展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美術不僅涉及美學藝術層面,還涉及社會文化生活和經濟背景,在傳統的教學內容上,局限于繪畫和賞析層面,這不能民族現代初中美術教育的要求。教師要轉變以前的教學方法,盡可能的拓展教學資源,為學生創造更多接觸美學藝術的機會。
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創造條件帶學生外出寫生,去到風光秀美的大自然當中,去山頂感受日落的美好場景,仔細觀賞日后黃昏的細節,感受日后的過程中,天空光線的變化,細致到太陽形狀和大小的變化,從細節之處感受落日余暉。通過這樣的戶外資源,讓學生有機會體驗美術的來源,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通過觀察事物,提高審美情趣和能力。此外,美術的形式遠遠不只是繪畫,還有其他的多種表現形式,比如說手工作品,教師可以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意和想象力,通過自己動手完成一件小作品,可以利用一些樹葉、雞蛋殼、廢紙和羽毛等物品,變廢為寶,變成一件心靈手巧的藝術作品。既發揮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習樂趣,豐富美術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想象力。
四、結語
總之,提高初中美術教育水平需要廣大美術教師的共同努力,在不斷的探索和嘗試中尋找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黃民雄.初中美術教育困境及教育策略芻議[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
[2] 郭義斌.初中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策略分析[J].參花,2013.
[3] 張文勤.初中美術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新課程學習,2011.